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魅力科学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姓名刘炯辉专业交通运输学号 201334036 指导教师张志强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二○一六年六月目录摘要 (1)一、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分析 (2)1.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 (2)2.基本目标 (2)3.发展历程 (3)二、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方案 (4)1.第一阶段 (4)2.第二阶段 (4)3.第三阶段 (5)三、中国嫦娥工程的意义 (5)1.经济意义 (5)2.哲学意义 (5)3.政治意义 (6)结论 (7)参考文献 (8)摘要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面勘测月球样品分析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or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AbstractIn 2004,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and named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unmanned lunar exploration\" \"moon\" and \"establish a moon base\" three stages. On October 24, 2007 at 18, head of the \"charng-er's no.1\" successful launch, after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ission, scheduled controlled crashed in 2009. On October 1, 2010, 18 when 57 minutes and 59 seconds \"chang 'e 2\" launch smoothly,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 all tasks and excess. On September 19, 2012, the moon exploration project chief scientist ouyang ziyuan said the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is chang e, satellite and no. 3 moon rover moon missions. Chang 'e no.4 is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a backup 3 stars. Chang 'e no.5 main scientific objectives include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area, and the samples return to earth after analysis and research.Keywords: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charng-er's no.1一、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分析1.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2.基本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3.发展历程1991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中国也应该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建议,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成立“月球探测课题组”。

1994年,中国科学家完成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月球探测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1998年,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的专家完成中国月球探测发展战略的研究项目,提出开展中国月球探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并于2000年完成《中国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科学目标》研究报告。

2000年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首度披露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1月,原国防科工委在哈尔滨召开首届深空探测会议,与会科学家就加快中国探月工程论证、推动中国探月工程立项达成共识。

2001年12月,原国防科工委委托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协调构架中国探月工程框架。

2002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有中、美、俄、欧空局参加的深空探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3年2月,原国防科工委召开月球探测工程预发展会议,宣布月球探测工程进入预发展阶段。

2003年9月,原国防科工委成立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单位工作,并起草国家月球探测工程的专项立项报告。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4月,国家航天局正式宣布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启动,中国“嫦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2006年,嫦娥工程一期完成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正样飞行产品的生产;完成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的集成、联试,并确保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开创中国航天史上第三个里程碑。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完成一系列绕月探测任务并顺利开展多项拓展性试验。

嫦娥二号2013年7月中旬距地突破5000万公里,目前正继续飞向更远深空。

[1]二、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方案1.第一阶段绕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第二阶段落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第三阶段回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中国嫦娥工程的意义1.经济意义(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嫦娥所具有的高科技必将不断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教强国的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这一目标,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2.哲学意义(1)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开展月球探测工作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3)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嫦娥一号的成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发扬航天精神的作用。

3.政治意义(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构建和谐的世界和共同繁荣的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3)“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党是先进生产力有力推动者,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4)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结论嫦娥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也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

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和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