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
形成
• 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 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 起来。 • 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的基 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 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 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
形成
• 1930年2月,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 西、赣南特委,红五军、六军两军委联席 会议,即著名的二七会议。 到1930年底、 1931年初,随着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 普遍开展,不仅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对象和 具体办法比以前明确多了,而且长期没有 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得到了解决。
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领导根 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斗争。 • 在1928年底,湘赣边区政府根据井冈山地 区一年来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我 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 法》。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1927年9月19日 年 月 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日 年 月 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 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的屠杀政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割据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 教训中, 教训中,逐步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大起义
第一,南昌起义。 第一,南昌起义。 1927年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等同志领 导了著名的南昌 起义。 起义。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的 第一枪是中国共 产党独立领导武 装斗争的开始。 装斗争的开始。
简介
• 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 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 这条路线,调动了一 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 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 依靠贫农、雇农, 依靠贫农、雇农, 联合中农, 联合中农,限制 富农, 富农,保护中小 工商业者, 工商业者,消灭 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变封 建半封建的土地 所有制为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
形成
• 二七会议强调平分土 地是当务之急。 地是当务之急。毛泽 东作了一要“ 东作了一要“分”, 二要“ 二要“快”的两个字 的结论, 的结论,批评了当时 出现的一种主张按耕 地作为分配土地的标 准及迟迟不分田的右 倾错误。 倾错误。
形成
• 1931年3月底至4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 闽西土地委员会扩大会议分别发布文告和 作出决议,正式向广大农民宣布了“土地 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的政策。 • 这样,在3年多的土地革命过程中,从井 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到二七会议、南 阳会议,各根据地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 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
•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形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开始了伟大的 抗日战争。
影响
•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家政治上翻了身,经 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 •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 努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 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 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土地革命
演讲人:宋贝 演讲人: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1927-1937), ),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 分田地、 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 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 命。
• • • • • • •
一、简介 二、步骤 三、背景 四、形成 五、发展 六、结束 七、影响
张作霖败退出关内。 张作霖败退出关内。 1928年6月4日凌 年 月 日凌 晨5时23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炸 时 分 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 年 月 日 电全国,宣布“ 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 服从国民政府, 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 从此, 帜”。从此,北洋军阀不再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 这样, 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 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 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 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 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 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上 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 、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使他们满怀 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
谢谢观赏
•
土地法
背景
• 四一二事变后,位于南京的国民 政府一方面镇压中国共产党,另一 方面继续对奉系军阀作战,以其完 成统一全国的目标。
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蒋介石
冯玉祥
阎锡山
李宗仁
1928年4月,国民党四派联 年 月 合军阀举行第二次北伐, 合军阀举行第二次北伐,讨 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发展
• 面对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和中国国民党的 “围剿”,中国共产党一面号召全国人民 武装抗日,一面继续开展游击战争,抗击 国军的进攻。粉碎了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 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由于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 “围剿”中失败。
发展
•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 地进行长征。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左”倾 错误领导下也损失严重,被迫撤离根据地,先后 参加了长征。
张太雷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起义建立的工人赤卫队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 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 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 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 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 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 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中国 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 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发展
• 1930年底到1931年9 月,红军在毛泽东、朱 德的领导下,先后粉碎 中国国民党军对中央革 命根据地的三次“围 剿”。之后,在江西瑞 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发展
• 1931年九一八事变 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 加剧了中日间的民族 矛盾。大敌当前,蒋 介石集团仍坚持“攘 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32年6月和1933年 10月,蒋介石又相继 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 地的第四、五次“围 剿”。
• 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 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利。 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 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 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 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 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红军在毛泽东的指 挥下,克服千难万险,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发展
•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 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 中央领导,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中, 粉碎了中国国民党的围追堵截。1935年12 月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 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发展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 侵入华北,民族危机 日益严重,中共中央 表《八一宣言》,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召停止内战,共同抗 日。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 抗日战争
(一)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二)迎接抗战的新高潮。
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 年 月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的报告, 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新政策, 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 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 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 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1936年12月,他写了《中国革命 年 月 他写了《 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 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 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 题上的大争论, 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 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 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问题。 题,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问题。
结束
• 中国国民党在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 逐渐改变了对日政策。12月12日,张学良、 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 为时局转变的枢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革 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7年2月, 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主张。 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接受了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策,标志着内战的 初步结束。
第二,秋收起义。 第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 年 月 日 的秋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 的秋收起义。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的旗帜 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 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 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起义军最后上了井冈山。 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起义军最后上了井冈山。秋收起义和 向井冈山进军最伟大的意义就在于中国革命把从城市退却和向 农村进攻有机的结合起来。 农村进攻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