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以淮海社区为例淮海街道社区学校顾凌云提纲一、对社区教育和社区资源的认识(一)对社区教育的认识(二)对社区资源的认识(三)社区教育和社区资源之间的关系二、依托社区教育资源,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一)搭建社区网络资源1、以淮海社区学校为主阵地,探索淮海社区教育2、以居委教学点为分支与居民互动,把社区教育深入到基层3、以淮海社区文化中心为舞台,举行各类文化活动(二)协调学校资源1、开放学校资源2、建立学校志愿者队伍(三)整合公共资源1、通过淮海中路街道图书馆建立读书会2、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活动基地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一)转变思路,跳出社区教育的狭隘框框(二)资源联动,互补共享内容提要社区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发展的有效方法,立足点是调动社区的教育资源和社区文化因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去激励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社区参与意识,并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生活,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
社区资源指的是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社区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内各类资源尤其是能够发挥教育影响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支持和帮助,社区教育部门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整合,使社区内的各种教育机构、教育资源之间形成了一体化教育体系。
以淮海社区学校为主阵地,探索淮海社区教育。
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其次,应该考虑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
开放学校资源。
建立学校志愿者队伍。
从师资力量方面来说,一方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职工作人员或教师;另一方面,各社区教育中心、工作站要积极寻觅各领域的人才、专家,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
整合公共资源。
通过淮海中路街道图书馆建立读书会。
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活动基地。
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关键是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公共资源这三大资源立体多元整合、协调起来,真正实现资源联动,互补共享。
关键词:整合社区资源社区教育淮海社区学校文化中心居委会教学点师资力量专职教师志愿者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以淮海社区为例一、对社区教育和社区资源的认识(一)对社区教育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和建立,人们正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
社区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
在一个学习型社区,孩子要学习,成人也要学习,孩子要受教育,成人也要受教育。
现代社区对社区成员发生的教育影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区中教育系统的教育影响;一类是社区中非教育系统的教育影响。
所谓社区教育系统的教育影响,主要是指社区教育实体对社区成员所施加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影响,或者从另一角度说,就是社区成员在社区教育实体中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受到的影响(如社区学校组织的“迎世博外语培训”,“百万家庭学礼仪”等);所谓社区中非教育系统的教育影响,指的是社区生活中或社区各种活动中对社区成员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如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陶冶了社区人的道德情操,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普及了社区人的科学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等等)。
前者可说是狭义的社区教育,后者可说是广义的社区教育。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社区教育是一个满足社区发展和居民教育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反映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要求,具有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点。
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发展的有效方法,立足点是调动社区的教育资源和社区文化因素,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去激励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社区参与意识,并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精神生活,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
社区教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对社区资源的认识社区资源指的是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社区教育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这里包括对某一历史事件或者某个特定历史发展时期有亲身的体会或者感受的关键人上,也包括学生家长)、“事件资源”(这里主要指的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一个事件、活动,或是一种行为)、“环境资源”(包括自然物理环境和人为物质环境等)、“物力资源”(这里指的是社区里那些可以使用的工具或物晶,例如社区图书馆、家居住宅、交通工具、文字音像制品、传统工艺等)。
显然,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的就在于打破学校和社区的隔阂,使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围墙由“有形”成“无形”,从而增强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及地方特色。
社区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不同的地域,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社区教育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自然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供开发与利用的社区教育资源必然会有所区别。
(三)社区教育和社区资源之间的关系社区资源是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精神资源等。
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区内各类资源尤其是能够发挥教育影响的各类教育资源的支持和帮助,但仅仅有了这些资源并不意味其教育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社区教育部门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整合,使社区内的各种教育机构、教育资源之间形成一体化教育体系时,才能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
社区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就是指学校、社区在取得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的情况下,对社区内可利用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协调,使之促进社区居民的学习。
只有有效地协调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并进行优化整合,才能使社区教育有效运作形成一种整体的“教育合力”,为社区发展服务。
整合社区资源是搞好社区教育的基础。
二、依托社区教育资源,促进社区教育发展(一)搭建社区网络资源1、以淮海社区学校为主阵地,探索淮海社区教育淮海中路社区(街道)是区政治文化中心地域之一。
辖区内坐落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石库门典型建筑——“尚贤坊”、沪上天台宗代表——“法藏讲寺”,也拥有着堪称现代时尚地标的“新天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曙光医院为社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学术氛围,淮海公园、太平湖为社区带来了绿色的生态环境,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特色资源。
为了适应社区居民不同需求,卢湾教育局在马当小区357弄购置了校舍作为淮海社区教育工作站的办公地和主要教学点。
近年来,淮海街道已把学习型社区创建纳入引领社区全面建设的“幸福淮海工程”,着力构建学习型社区网络,进一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推进“幸福淮海工程”不断努力。
近年来,街道社区学校通过努力,和“民革”卢湾区委合作,使淮海社区学校拥有了更广的社会资源。
如为了实现社区教育全覆盖,针对辖区内2所中学、4所小学和4所有幼儿园,社区学校与周边学校紧密配合精心组织暑、寒假助学班,解家长后顾之忧。
为了提高民众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进行;其次,应该考虑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
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观察力,尽可能发现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也要征求社区人士的建议,做到博采众长;还要考虑投入的时间是不是与学生的收获成正比,会不会得不偿失。
2、以居委教学点为分支与居民互动,把社区教育深入到基层社区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与方式,这要求我们每一个社区教育工作者将科学与发展融入到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居委会作为基层居民区中的一个自治组织,在创建学习型居民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淮海街道淮海中路社区(街道)辖区东起西藏南路,西至重庆南路,南起建国东路,北至金陵东路,地域总面积1.41平方公里。
截止2009年6月,户籍人口98798人,实有人口115032人。
现有19个居委会和一个新天地社工站。
淮海社区学校为了推行学习型社区建设,在办好社区学校开设各类课程的同时,积极建立居民区教学点网络。
各居委根据小区居民需求,开设有法制类、艺术类、时事类等学习小组,使小区内有学习兴趣又年迈体弱者不出小区就能参与相关学习。
目前社区的各个居委绝大部分都有各自活动室,但限于客观条件,大小不一,设施也有差异,可将地域较近的几个居委组成一个“块”,选择“块”中条件较好的居委活动室,适当增大它的作用,包括把社区学校的个别课程下放到居委中来完成,如讲座,观看录象等,这样既可吸引更多的居民参加到学习和活动中来,又可方便老年学员就近参与学习活动。
各居民区教学点坚持以居民区居民精神需求和不断提高居民素质为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学习新思想、科学文化、劳动技能等,有效调动一切资源,在居民区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从而使居民区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最终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大目标。
学习型居民区教学点的创建与探索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样才能使此工作不断发展。
3、以淮海社区文化中心为舞台,举行各类文化活动淮海社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3583平方米,室内面积3069平方米,屋顶运动场514平方米。
淮海社区文化中心共有五个层面,23项活动项目。
多年来,淮海文化活动中心正以其独到的资源优势吸引着社区居民,在构建和谐社区中发挥了五大功能作用:规范导向功能。
通过有效发挥文化中心指导辐射功能,以社区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有效影响、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
陶冶教育功能。
通过有效发挥文化中心教育培训功能,激发社区居民自觉追求真、善、美,提高自身素质。
社会沟通功能。
通过有效发挥文化中心对团队团体的孵化培育功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交往和互动,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休闲娱乐功能。
通过有效发挥文化中心的服务载体及资金整合功能,把人们引导到追求更加全面、和谐的生存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中。
凝聚吸引功能。
文化中心开展的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等方式,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协调学校资源1、开放学校场地资源所谓学校资源社会共享,是指社会机构和个人以学习为目的,对学校的设施设备、教育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教室和校舍场馆等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也就是说,学校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向社会各界开放。
学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场地设施资源,拥有大批专门人才和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教育设施。
这些场馆设施除了用于教学之外仍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供开发,应有计划的向社会开放。
我国经济尚不发达,国家投入到群众中的教育经费极为有限。
研究和利用学校资源,对于高效、有序地开展社区活动,增加学校资源的利用程度均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