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

十六岁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
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 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 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 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
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 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 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诸侯争霸不断, 出现“礼崩乐坏”的 局面。兴 阶层崛起,受各 起,出现“百家争鸣” 诸侯国的重用。 的局面。
明清之际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1.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春秋战国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儒学传统中,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 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未能为自己 的思想理论找到终极的立足点。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儒学理论的弱点:孔孟儒学只是伦理原则 和教条,缺少世界本源和终极目标的理论 论述。
春秋战国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佛教:
道教: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 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 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 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 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政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 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 《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 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 学的表达。宋明理学家在儒学的 伦理道德学说上,提出了一系列 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 论结构。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
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 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 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 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 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 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 代“新儒学”的先河。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明 明清之际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应变之策 国家治理 关注人与自然 关注人性
主张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明 明清之际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 156 --- 公元前 87年 )
其基本教义:因 道教讲求:神仙方
果报应,生死轮 术、修炼养生,长
回,禁欲苦行等。 生不老。世界的本
世界的本原是空, 原是道,终极目标
终极目标是成佛。 是成仙。
春秋战国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 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 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 在伦理道德上;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 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 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 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 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 神授、三纲五常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孔孟儒学强调仁礼或仁政、德治、民本; 没有被统治者采纳。(5分)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 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王阳明(1472~1529) “百姓日用即道”
——王艮(1368~1402)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李贽(1527~1602)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明 明清之际
历史叙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思想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思想是在传承中发展。 (历史解释、历史比较)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明
经济:随着铁器的 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井田制崩溃,土地 私有制出现 。
发展:①吸收佛道思想;②完成了儒学的 理论化和思辨化; ③提出格物致知、存 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④强调个人的修养; ⑤更加重视儒家经典(任意三点即5分)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明 明清之际
问题发现:王阳明有个弟子叫王艮,开
创了泰州学派。李贽是泰州学派的第三
代传人。李贽的批判和异端思想是不是 没有渊源的“独创”?他与宋明理学有没 有“关心系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宋明 明清之际
明清进步思潮出现的时代背景
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统 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 商品经济发展,江南一带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 力增强,成为社会上的重要力量。
思想 宋明理学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文 化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僵化,科技 停滞。 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开 阔了人们的眼界。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反对君主专制, 提倡“人民为主”
春秋战国 秦
汉初
汉武帝时期
宋 明 明清之际
汉代新儒学
大一统——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 君权神授——治国权力的来源合法化 天人感应——制约机制的设计 外儒内法——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
4.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 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 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 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