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研究

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研究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一、主要任务与目标:一主要任务在商学院规定的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内,根据师生共同商定的毕业论文选题《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研究》,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篇幅不少于8000 字的毕业论文。

(二)目标论文的主要目标是要在分析企业兼并的形式和发展,阐明财务问题对企业成功兼并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就企业兼并中目标企业的搜寻和价值评估、兼并的支付方式和资金融通、兼并后的财务整合等财务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为企业兼并中财务问题的顺利解决,企业兼并的成功达成,从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提供参考。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本文属于根据学到的财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的实际处理的应用型论文,对提高企业兼并成功率和兼并效率,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框架是要在分析企业兼并的形式和发展,阐明财务问题对企业成功兼并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企业兼并中目标企业的搜寻和价值评估、兼并的支付方式和资金融通、兼并后的财务整合等财务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并结合案例介绍这些方法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1)(2)财务问题对企业成功兼并的重要性;企业兼并的形式和发展;(3)企业兼并中目标企业的搜寻和价值评估问题;(4)兼并的支付方式和资金融通问题;(5)兼并后的财务整合问题;(6)企业兼并中财务问题处理的案例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1)探讨企业兼并中相关的三个主要财务问题的处理方法;(2)以某公司兼并中财务问题处理的案例,印证上述分析。

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也主要在于此。

(二)基本要求1、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翻译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项工作。

2、开题报告应反映该课题的最新发展成果与研究动态,力求层次清晰、格式规范。

3、外文文献应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外文文献译文应忠实原文、语言流畅。

4、毕业论文应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格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

在阐明企业兼并的形式和发展及财务问题对企业成功兼并的重要性时要公允、周全、中肯;在探讨兼并中三个主要财务问题的处理方法时,一定要根据当前企业兼并的实际,并要有所创新,不能泛泛而谈;最后需要以某公司兼并中财务问题处理的案例来印证上述分析的科学性。

5、论文写作过程中要自始至终保持认真的态度,尊重老师,积极探讨。

三、计划进度:2010.10.08—20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011.01.1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四、主要参考文献:1 程敏.浅析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金融与研究,2006(8):P23-25.2 杜欣.对企业成功兼并的探讨.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1:P34-35.3 黄晓莉.谈企业的并购和整合问题.商业研究,200123:P112-113.4 于洋.我国企业并购的目标企业搜寻研究.硕士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5 张秋生.企业改组、兼并与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6张权.企业并购融资方式分析.硕士论文.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7郑爱兵.我国企业并购问题研究.硕士论文.上海海运学院,2002.8 刘华杰.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研究.硕士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06.9 邱闽泉,胡光晓,刘琳.兼并收购财务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 郭永清.企业兼并与收购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1 于殿华. 企业兼并的若干财务问题分析.北方经济,2005(3):P70-71.12 李飞. 企业兼并财务问题的对策. 企业改革,2005(5):P73-74.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研究一、前言部分企业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定或更多的公司。

也就是说企业兼并就是公司法意义上的吸收合并,它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权等方式获得其全部产权,使其他企业完全丧失法人资格的行为。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企业面临重大变革。

随之而来的的企业兼并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企业低成本、高速度的扩张,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兼并也有益于调整经济结构,有益于外延到内涵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企业兼并是企业外部成长战略中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成长最快捷的方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曾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积累成长起来的。

” 近几年,我国的企业兼并活动发展迅猛,目前中国许多大企业正在进行资本运作和企业重组活动;中国企业的海外兼并的步伐不断地加大。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 年下半年至2010 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兼并活动出现爆发式增长,交易总额达342 亿美元。

企业兼并是一项重大战略投资行为,期间涉及大量的财务决策活动,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其他活动相比,其涉及面更广,影响因素更多,内容更为复杂,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产生的影响更大。

因此,企业兼并中财务决策是否正确,所形成的财务方案是否恰当,决定了兼并活动的成败和企业发展前景的好坏。

本文献综述将对国内外关于企业兼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进行综述,主要围绕企业兼并的形式和发展、财务问题对企业兼并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兼并中目标企业的搜寻和价值评估、兼并的支付方式和资金融通、兼并后的财务整合等财务问题的处理进行。

二、主体部分(一)国外关于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国外企业兼并的实践开展很早,自上世纪初开始掀起了五次兼并浪潮。

导致大企业产生的主导方式是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

企业集团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企业并购史。

这五次兼并浪潮是:第一次,发生于19 世纪20 世纪之交,使大部分工业企业具备了现代结构,一些著名企业形成和壮大;第二次发生于20 世纪20 年代,兼并形式更多样化,并以较小企业的联合为特征,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程度;第三次发生于二战结束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阶段以混合兼并成为主要形式,改变了企业组织结构,加速了管理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战略管理问题;第四次发生于七十年代年代中期到整个八十年代,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公司战略由多元化转向集中于相关产品,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跨国公司规模日益壮大;第五次是1992 年至今,以强强兼并为特征,兼并交易额巨大。

因此,世界上大多数企业集团都是基于并购而形成的。

对于企业兼并问题,国外学者在企业兼并及其管理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兼并及其理论。

Mara Faccio 和Ronald WMasulis2005提出控制权与付款方式具有非线性效果。

当主并者股东拥有绝大多数股权,股票融资产生的稀释效用有限,因此控制权较不易受到危害;另一方面,当主并者主要股东持股数量占总流通在外股数比例微不足道时,使用权益融资并不会对控制权丧失造成影响。

当目标公司所有权集中,使用股票融资将使因兼并而发行之股票落于少数目标所有人手中,因而使主并公司股东面临丧失控制权的危机。

但在目标公司股权分散情况下,主并者的控制屏障则不易受威胁。

玛丽娜玛蒂诺娃和吕克伦内布格2009认为,经理人和收购人如何选择资金的来源是受收购方使用特定的支付方式去增加以下这些风险的需要所影响:目标超额支付风险,公司控制结构改变的风险,收购失败的风险。

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在融资决策的决定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解释:资金成本的考虑和相关的代理问题。

前者是解释市场不完善或体制的僵化,例如信息不对称,合法的保护股东和债权人或税负都均可能会不成比例的影响资金的权益和举债成本。

后者的解释是赞同一间公司发行特定的针管去减缓经理人、股东和债券人间的代理问题。

对公司收购的资金决策来说,作者提出了第三个解释:收购交易偏好的支付方法会借收购公司借收购公司影响资金来源的选择。

最后得出融资决策对于收购方公司的股价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企业兼并中,资金成本影响了融资的决策。

(二)国内关于企业兼并中相关财务问题的研究1、企业兼并的形式和发展席俊生2007指出,企业兼并有四种形式:1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企业的资产。

这种形式一般是以货币资金购买为条件,将被兼并企业的整体资产产权买断。

2承担债务式,即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

作为被兼并企业,所有资产及债务归入兼并企业,法人主体消失,丧失经济主体资格。

3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业以其净资产作为股本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企业的一个股东。

被兼并企业的所有者与兼并企业的所有者一起享有按股分红的权利和承担亏损的义务。

4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达到控股,实现兼并。

董雪梅2002认为,我国从1979 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心问题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从实施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利改税摆脱“条条”、“块块”对企业的行政约束。

发展到通过承包制来探索政企职责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路子。

所有这些措施在当时对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这种作用在某些特别时期还显得非常大,但它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机制转换问题。

其实上述措施都是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考虑制定的,并没有从企业产权关系方面束考虑。

可以认为,改革中产生的企业兼并,既源于人们以深化改革为主思路的思考,又是在传统的企业中实行的关、停、并转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营方式产生出来的。

2、财务问题对企业成功兼并的重要性王妍2009认为,企业并购,即兼并与收购是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战略之一,是社会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

可以看到,企业实施兼并与收购,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通过并购可产生协同效应,但并购并不等于企业竞争力,并购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风险,尤其以财务风险最为突出,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并购活动的始终,是决定并购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不同的支付方式也将影响企业并购的成败及并购后的整合。

董桂芝2007认为,健康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兼并是重组资源的有效保证,它有助于提高其经济与社会效率,激励创新和技术进步。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由化和国际化浪潮强烈推动企业的变革与发展,产业环境趋向技术密集性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