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管理——洞悉人性的秘密黄铁鹰的《海底捞你学不会》成了经典商业案例,书中对海底捞如何成为中国餐饮业巨头做了详细说明,突出人员管理在经营上的重要作用,现被众多商学院作引用材料讲授。
社会竞争激烈,企业们都绞尽脑汁想新点子赢得顾客,试图从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方面下手,找到细分市场中的蓝海。
海底捞经营火锅店,市场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但他们选择了服务创新,虽然周到得让人感觉有点“变态”,可是张勇成功了。
谁成就了海底捞的服务创新?阿里巴巴马云说过:“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只有他们开心了,客户才会开心。
”这话看着有点玄,但假设真的有效,那它对于海底捞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餐饮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业。
大家可能认为创始人张勇的功劳最大,他想出了别无仅有的创新方式,虽然想法是好的,但最后执行情况还得看员工,想法容易被复制,而执行的力度不容易被复制,这就是黄铁鹰所说的“海底捞你学不会”吧?员工们士气高涨和勤劳对企业的正面作用很好理解,但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员工的角度考虑,抱着“我只是领工资干活”的态度也合情合理,怎么低成本地让员工发挥主人公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信任+授权”成就低成本高效管理企业里谁工作最卖力?答案是创业者或持有股份的管理人员,这是常识。
海底捞不是销售行业,没有办法量化业绩,建立激励体制有困难。
员工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优质服务,如果依照餐厅营业额增长给全体员工提成,又容易发生“小猪傍大猪”的现象,多劳者不能多得。
餐饮业工作辛苦,人员流动性大,想要配股代价颇大,即便有了归属感,单调的工作形式也不能让人保持热情。
张勇大胆地授权,让普通员工有先斩后奏的打折权和免单权,充分显示了对员工的信任(如果你把别人看成好人,他们就会努力地做好人,以保证自己的行为与形象一致)。
这种大胆地授权是有原则的,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更好地提高顾客满意度,而从员工方面来看,自己得到了信任和权力也会卖力工作。
如果没有好的监督机制,授权会被滥用吗?一般不会,因为不涉及到员工的个人利益,员工大多为农民工,海底捞在城市经营,他们给自己熟人免单的可能性小之又小,滥用授权只会导致集体利益下降,没有人会做蠢事。
“人人都像管理者”的海底捞能很好地节省管理成本,每个人都积极为集体出力,从而形成有效地监督环境,稍微偷懒就可能被同伴提醒,群众压力不容小觑。
什么让员工们坚守阵地?“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就对你好。
只要想办法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员工就会把心放在顾客上。
”张勇对员工的关心和帮助众所周知,农民工相对缺乏自信,更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照顾,让别人带着感恩海底捞工作也很正常,这点应该大家都认同。
感恩是个方面,但一个人能持续地付出就必然有利己的理由,如海底捞公平的竞争上岗,快速发展带来许多晋升机会等,都是很好奋斗基础。
在我看来,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餐馆业人员流动大,几乎每年100%的频率,他们求的是什么?相对高的工资,相对轻松的活。
张勇让每个海底捞员工学习电脑常规操作,多读书充实自己,如《人性的弱点》等,对于提高服务质量确实有不可否认的作用,同时降低了员工流动。
员工不断地充实自己,发现每天都有进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
”大家慢慢明白这个道理,只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上,他们充满热情,顾不上工作的辛苦和高工资的诱惑,磨练让他们提高了思想的境界。
每个企业都有价值观,但不是每个员工都能认同,如果员工处于“我只是领工资干活”的心态,价值观在他们看来就像是空口号一般。
《百家讲坛-跟司马懿学管理》中提到:管理上等人靠理想和价值观,管理中等人靠制度,管理下等人靠指定人盯着。
海底捞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他们不断地自我实现息息相关,张勇让大家在努力中看见进步,在不断进步中迈向成功。
海底捞成功的精髓在于难以复制的服务,简单的秘密: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帮助员工!如果说今天海底捞的成功是全体员工卖力的结果,那我们必然要从张勇的思路正确说起,他可能不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他可能不需要丰富的经商经验,但他必须掌握的能力——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悉。
笔者博客:/cao365海底捞管理——洞悉人性的秘密黄铁鹰的《海底捞你学不会》成了经典商业案例,书中对海底捞如何成为中国餐饮业巨头做了详细说明,突出人员管理在经营上的重要作用,现被众多商学院作引用材料讲授。
社会竞争激烈,企业们都绞尽脑汁想新点子赢得顾客,试图从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方面下手,找到细分市场中的蓝海。
海底捞经营火锅店,市场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但他们选择了服务创新,虽然周到得让人感觉有点“变态”,可是张勇成功了。
谁成就了海底捞的服务创新?阿里巴巴马云说过:“员工第一,客户第二,只有他们开心了,客户才会开心。
”这话看着有点玄,但假设真的有效,那它对于海底捞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餐饮业的本质就是服务业。
大家可能认为创始人张勇的功劳最大,他想出了别无仅有的创新方式,虽然想法是好的,但最后执行情况还得看员工,想法容易被复制,而执行的力度不容易被复制,这就是黄铁鹰所说的“海底捞你学不会”吧?员工们士气高涨和勤劳对企业的正面作用很好理解,但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员工的角度考虑,抱着“我只是领工资干活”的态度也合情合理,怎么低成本地让员工发挥主人公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信任+授权”成就低成本高效管理企业里谁工作最卖力?答案是创业者或持有股份的管理人员,这是常识。
海底捞不是销售行业,没有办法量化业绩,建立激励体制有困难。
员工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优质服务,如果依照餐厅营业额增长给全体员工提成,又容易发生“小猪傍大猪”的现象,多劳者不能多得。
餐饮业工作辛苦,人员流动性大,想要配股代价颇大,即便有了归属感,单调的工作形式也不能让人保持热情。
张勇大胆地授权,让普通员工有先斩后奏的打折权和免单权,充分显示了对员工的信任(如果你把别人看成好人,他们就会努力地做好人,以保证自己的行为与形象一致)。
这种大胆地授权是有原则的,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更好地提高顾客满意度,而从员工方面来看,自己得到了信任和权力也会卖力工作。
如果没有好的监督机制,授权会被滥用吗?一般不会,因为不涉及到员工的个人利益,员工大多为农民工,海底捞在城市经营,他们给自己熟人免单的可能性小之又小,滥用授权只会导致集体利益下降,没有人会做蠢事。
“人人都像管理者”的海底捞能很好地节省管理成本,每个人都积极为集体出力,从而形成有效地监督环境,稍微偷懒就可能被同伴提醒,群众压力不容小觑。
什么让员工们坚守阵地?“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就对你好。
只要想办法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员工就会把心放在顾客上。
”张勇对员工的关心和帮助众所周知,农民工相对缺乏自信,更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照顾,让别人带着感恩海底捞工作也很正常,这点应该大家都认同。
感恩是个方面,但一个人能持续地付出就必然有利己的理由,如海底捞公平的竞争上岗,快速发展带来许多晋升机会等,都是很好奋斗基础。
在我看来,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餐馆业人员流动大,几乎每年100%的频率,他们求的是什么?相对高的工资,相对轻松的活。
张勇让每个海底捞员工学习电脑常规操作,多读书充实自己,如《人性的弱点》等,对于提高服务质量确实有不可否认的作用,同时降低了员工流动。
员工不断地充实自己,发现每天都有进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
”大家慢慢明白这个道理,只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上,他们充满热情,顾不上工作的辛苦和高工资的诱惑,磨练让他们提高了思想的境界。
每个企业都有价值观,但不是每个员工都能认同,如果员工处于“我只是领工资干活”的心态,价值观在他们看来就像是空口号一般。
《百家讲坛-跟司马懿学管理》中提到:管理上等人靠理想和价值观,管理中等人靠制度,管理下等人靠指定人盯着。
海底捞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他们不断地自我实现息息相关,张勇让大家在努力中看见进步,在不断进步中迈向成功。
海底捞成功的精髓在于难以复制的服务,简单的秘密: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帮助员工!如果说今天海底捞的成功是全体员工卖力的结果,那我们必然要从张勇的思路正确说起,他可能不需要专业的管理知识,他可能不需要丰富的经商经验,但他必须掌握的能力——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悉。
海底捞是一个很微妙的企业,很多事情告诉你了,你会很惊讶;再把原因也告诉你,你会想不通(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
整个海底捞充满了矛盾,充满了不可思议。
看完《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最后又感觉这是一个水到渠成,很自然的现象(我也解释不清,就是这么觉得)。
海底捞的成功里没有不可思议,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海底捞最宝贵的财富不是体制,不是管理,不是资本,是人!海底捞的秘密在于把每个员工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也不知道以什么逻辑写这篇读后感合适,纠结了半天还是跟书中的结构走,不然我怕自己扯偏第一章:把他们当人对待——服务以前看余世维的讲座,有一句话映像深刻:善待你的员工,他们才会善待你的顾客,善待你的顾客才能赚更多的钱。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说起来轻松,做起来难,坚持下去更是难上加难。
有一阵部门构架改变,我们组和客服组合并,每个人都需要轮班当客服。
刚开始还挺新鲜,每个问题都认真回答,一点不偷懒,夜班也会每个小时都看一遍,很少睡觉。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被没玩没了的问题给搞烦了,回答的质量和速度明显下降,能混则混,夜里更是睡他个半夜,完全是在应付,而不是服务。
(按理说,在线客服还算是轻松的服务,我实在无法想象海底捞的工作人员是如何的艰辛)海底捞能够让大部分员工都真诚的,竭尽全力的,用心的服务顾客,是精神层面的原因:•海底捞的员工大多都是农村来的,具有吃苦耐劳的耐力,更加质朴,单纯。
这群人具备了被感情深深打动的前提条件。
•员工没有把海底捞当单位,而是自己的家。
海底捞不但给员工很好的物质条件(住宿,工资,福利),更是知道什么时候更照顾顾客,什么时候更关怀员工。
你的老板有没有直接给你的父母寄钱,探望你的父母?你的老板有没有在你生病的时候主动帮你请假,给你送药送饭?你的老板有没有在你需要钱的时候主动的把钱送到你面前?你的老板有没有了解过你的家庭背景,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这些感情上的触动比物质更能感动人。
•一个知道如何用心照顾顾客,关怀员工的创始人,从最底层做起,稳扎稳打的一步步打拼,把这种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以至于现在这种文化已经根深蒂固的成为了海底捞的一部分。
如果快节奏的扩张,加上资本的推动,很难做到现在这样。
第二章:双手改变命运——公平如果用2个字总结海底捞的体制的精髓,我认为是公平。
公平是激发每个人动力的源泉,海底捞里的员工也不是什么圣人,因为其他员工对我很好,公司对我很好,我就玩命的干,其他任何地方肯定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