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成孔质量问题研究
性极好,而且在外界因素(机械振动、钻头碰撞、地下 水)作用下仍保持较好稳定性。这种地层不需专门进行 护壁,钻进成功率较高。1.2 桩孔护壁一旦丧失稳定,将 给施工造成严重影响。下面几种情况需
要注意。1.2.1 孔壁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灌注混凝土下落 冲击造成的振动使局部孔壁失稳坍塌。此时造成桩身混 凝土局部“夹心”,严重者会造成“断桩”。1.2.2 施工 钻至下层时上层孔壁坍塌:
凝土的量和压力不足形成孔洞。或导管密封不严而漏水 充填。因此,在灌注时,桩内形成被砂浆、水填充的筒 柱是形成孔洞的主要因素。 处理方法:灌注混凝土前应 做好各种准备,确保顺利灌注,灌注时导管
应在孔内经常上下串动以起振动自实作用。3.3 混凝土灌 注工序不当 在提拔导管时,管内混凝土回填后压力小于 管外压力,管外混凝土顶面发生抽吸现象。此时,首先 被埋入的是靠管壁的粘土或泥浆,而
混凝土灌注时,认真观察孔中泥浆上返情况。发现混凝 土灌注后孔中泥浆不返出,应立即活动导管,使其正常 返出孔口,以防发生堵管事故。 4.3 灌注过程中,要不定 时地测量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推算
导管埋置深度,以指导提升高度和拆除导管,严防导管 底口拔出混凝土面的断桩事故发生。4.4 灌注完毕,认真 清洗灌注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提前 做好下一孔的灌注准备工作。【参考文
.5小时。灌注前应重新量测孔底沉渣并进行二次清孔,直 至达到规范规定标准为止。论文格式。 3. 事故分析 钻孔 灌注桩桩身有不同的夹泥、夹砂、孔洞、断桩等情况出 现的原因及采取对策大致有以下
几个方面: 3.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3.1.1由于用水量过大, 造成混凝土灌入孔中和易性差而出现泌水及分层离析现 象。比重小的砂浆上返,同时冲走砂浆中的水泥,形成 筒桩夹砂或局部孔洞。而大
底沉渣不大于30cm。孔底沉渣厚度取决于何种泥浆及其 各种指标的选择。若选用泥浆护壁钻进,应使返出的泥 浆比重与新拌的泥浆比重一致。若有泥浆粒径或固体粒 径沉淀,应采取多次清孔,达到规定指标
为目的。2.3 首次灌注混凝土数量的确定为保证桩孔质量, 首次灌注混凝土应尽快填满孔底,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 不小于1m,并不宜大于3m;当桩身较长时,导管埋入砼 中的深度可适当加大。论文格式
些问题,下面就钻孔桩护壁与成孔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 探讨。1.孔壁稳定问题1.1 孔壁稳定是指在成孔和灌注混 凝土过程中孔壁不掉泥、不塌陷、不缩孔的稳定状态。 按地层自身的稳定性可分以下几类:
1.1.1不稳定地层:指地层不能保持稳定性。如淤泥质流 沙,施工时护壁方式不当会给混凝土灌注带来较大困难, 甚至不能成孔。因此施工时,必须用粘土造浆,其比重 控制在1.2~1.4。1.1.2
临界稳定地层:指地层自身保持稳定,但在外界因素干 扰下极易丧失稳定性。1.1.3 稳定地层:指地层自身稳定 性好,但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抗干扰能力差,钻进施工时 须进行必要的护壁。如宝(鸡)天
(水)复线东口渭河1号大桥1号墩位于渭河右岸310国道 边,桩顶下8米为坡积土,公路上车流不断,施工中采用 泥浆护壁,成功解决了漏浆及孔壁坍塌的难题。1.1.4 极 稳定地层:指地层本身稳定
论文导读:在几年的工程实践中,作者对灌注桩施工积 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钻孔桩护壁与 成孔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关键词:钻孔桩护壁, 孔壁稳定,成孔质量近些年我国建筑业得到了
飞速发展,在铁路、公路、城市楼房等工程设施建设中, 钻孔灌注桩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施工中,钻孔桩孔壁 及工程质量仍存在不少问题。在几年的工程实践中,作 者对灌注桩施工积累了一些经验,发现了一
。混凝土初存量的最小容量可按下式计算:V= (D2×(H+h+0.5t)+d2×(0.5L-H-h-0.5t))×π÷4 式中: V:第一次灌注砼数量(m3)d:导管直径(m) D:成
孔桩径(m)L:桩孔深度(m) H:导管埋入砼中的深 度(m)h:浇筑前测得导管下口距孔底高度(m)t:浇 筑砼前孔底沉碴厚度(m)应当注意:下导管至灌注混凝 土的时间越短越好,最长不超过3
献】(1)刘金烁主编,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中国 建设工业出版社,1994(2)李俭编., 桥梁墩台.,石家 庄铁道学院(3)彭振斌主编,灌注桩工程设计计算与施 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
997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 谢谢!
论文查重 ty89htvv后才是混凝土。随着导管的快速拔起,粘土可能下沉, 容易造成夹泥。 处理方法:低速扫孔保护孔壁,泥浆比 重易控制在1.2~1.4之间,粘度宜18~20s,胶体率不小于 95%,含沙率≤4%。提
拔导管时放慢速度拔起长度不大于6米,埋深不小于2m。 论文格式。 4. 几点建议 4.1 混凝土灌注前,电、水、原 材料、人力及机具应有足够甚至双倍的准备,并加强现 场值班制度管理。4.2
1.1~1.2范围内。当灌注混凝土时上返流态受到影响,使 混凝土桩带有不同程度夹泥现象,降低混凝土连贯性同 时也降低了桩基的承载能力,增加了混凝土圬工量,并 延长了施工周期。若采取泥浆护壁,
适当加入处理剂,如锯末,则能达到较好效果。2.2 桩孔 孔底沉渣钻孔桩成孔后应立即进行清孔,灌注水下砼前 允许沉碴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柱桩孔 底沉碴厚度不大于10cm,摩擦桩孔
部分水则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分散于内,因而降低 混凝土强度,降低了桩基的承载力。 3.1.2含沙率过大导 致用水量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造成石子分层。 处理 方法:适当调整水灰比及掺入合适
的减水剂;控制好粗骨料级配,粗骨料最好是40mm以下 天然河卵石。 3.2 混凝土灌注时间控制不当 灌注混凝土 时,导管在孔内停留时间过长,使混凝土流动性降低。 随着导管起拔过长,引起回填混
塌落数量很大时,钻头埋住不能提出。因此,应及时采 取护壁及快速钻进方法,准备好灌注材料、人力及施工 设备,缩短施工时间。1.2.3 边钻边塌:钻孔孔壁当塌至 内外平衡时,坍塌结束,此时易扩径
。根据不同地层,钻孔桩施工应选用不同钻进方法和护 壁方式。特别对临界稳定地层和不稳定地层护壁稳定问 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事故发生。2. 成孔质量问题2.1 桩孔超径系数正常桩孔系数控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