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ppt课件1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ppt课件1

• 地窖贮藏的基本原理:因为土壤的导热性弱,其温度变 化比大气小得多;土壤内的湿度变化也比较稳定,有利 于防止果实的蔫缩。此外。土壤中的气体交换较差,加 上地窖一般要用覆盖物覆盖,所以地窖内具有积累二氧 化碳、降低氧气的自然气调作用,所以可以长时间保证 失误不变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2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1张PPT)
数据最有说服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 过56%,意味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已成为历史;农田有效灌溉系数超过52%,一 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意味着“靠天吃饭”正得到改变;全国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 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农业的绿色底色越发鲜明;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 过60%,标志着我国已经从卖农产品进入到卖制成品的新阶段;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超过290万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40%,标志着农业小弱散的经营格局正发生深刻 变化。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1张PPT)
原始农业社会 (地窖、陶器)
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 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 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 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 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大农场——大型
联合收获机
播种机
柴油拖拉机 铧式犁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
3.表现: (2)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 20世纪初,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 批量生产,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农业机器的自动 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农作物的播种、 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
3.表现: (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大型农场、养殖场)
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饮 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 和自动控制。
智慧养殖到底有多“智慧”
一、食物生产的)农业科技的发展: (2)农业机械、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 (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
1.产生时间:工业革命后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建立起现代农业。
2.产生条件: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 推动 ,科技的进步等。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0世纪20年代起,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思考:冷链物流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2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1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2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1张PPT)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
3.表现: (2)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 20世纪初,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 为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 美国:大型为主 日本:小型为主 法国:中型为主 中国:个体农户——小型
(一)现代农业
3.表现: (1)农业科技的发展:
(2)农业机械、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
(3)生产经营方式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
3.表现:
(1)农业科技的发展:(育种 、化肥等) 20世纪以来,玉米、小麦、水稻等
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有了新的发展P14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18年9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超级杂交水稻个旧示 范基地”创下百亩片平均亩产水稻1152.3公斤的纪录,再创新高。
4.特 点: 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商品化、科学化 5.影响: 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现代农业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一)现代农业
(二)现代渔业
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 趋现代化。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 化经营发展,养殖种类从淡水鱼发展到海鱼以 及海参、鲍鱼、虾类等。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1张PPT)
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粮仓储备技 术逐渐改进
“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含嘉仓当时的粮窖工艺是这样的:挖好窖坑后, 首先要用火烘干,然后把草木灰摊在窖底,上面铺上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 糠后再铺一层席子,窖壁也照此办理,这种“席子夹糠”法,可以使粮窖隔湿保温,犹 如一个巨大的保温瓶,而且,封存粮食都在冬季进行,这样就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 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粮食不易发热、发 芽,不易腐烂。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 更是长达9年。
思考: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与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会产生哪些影响?
《当今中国,“三农”成就前所未有》
如今,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站稳在1.2万亿斤的台阶。中国人不仅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还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5年来,不仅粮食连年丰收, 肉蛋菜果鱼等产量也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城镇超市到乡 村集市,粗粮细粮一应俱全、蔬菜副食目不暇接,“菜篮子”丰富,“米袋子”充实, 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 必修2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1张PPT)
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件(共21张PPT)
现代食物储备技术进步
表现: 20世纪以来,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①通风储粮技术 谷物冷却机、机械低温储粮技术; ②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的广泛应用; ③粮仓容量不断扩大; ④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