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
国民党 片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百团大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抗战开始后,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 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不分主次,同样 重要,基本上是相互配合,共同抗日。
抗日战争阶段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 主要以国民党为主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十几次大规 模会战。共产党于1937年8月在陕北召开了洛川会 议,决定开创敌后战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 (延安) (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1年12月 )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 进入相持阶段。
“ 君 子
军 国 主 义 国 民 性
居 必 择 乡 游 必 就 士 ”
延伸:
3)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该怎么办?
1)这场战争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2)新时期我们还要不要抗战精神?
A、科教兴国,提高综合国力; B、展开外交,采取国际支持; C、还原历史真相,提高国民素质;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 的历史?应当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 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 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 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向中国战 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呈降书
密苏里号战舰授 降仪式(1945年 9月2日)
日本代表重光葵、 梅津美治郎签字, 然后盟军最高统帅 麦克阿瑟、美国五 星上将 W· 尼米兹将 军、中国徐永昌将 军,接着其它各国 代表签字。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 国民政府主 席蒋介石于 16日在重庆 向全国军民 发表广播讲胜的原因是什么?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根本原因) 2)国共两党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是抗战 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 援加速了胜利的进程。 4)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军国主义恶魔复活的“魔戒”~靖国神社
(5)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序幕 (6)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 (7)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8)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
全民族的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指导方针) 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党
两条路线 两个战场
决定因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重要因素: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转变——不得不抵抗 2.实现形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驱逐日寇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方针 (4)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彭德怀
为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 政府派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国外战场
1945年 滇缅反 攻胜 利,中 美两军 会师缅 甸芒友
(3)反攻阶段(1944年1月——1945年8月 )
在中国军民的努力下,18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9月2日签定了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大事记) 1)1945年4-6月,中共七大召开; 2)1945年4-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3)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 日本投降; 4)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5)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6)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 7)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举行反攻; 8)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0)10月25日,台湾光复;
探究活动:为什么这一时期,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
①日本: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 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 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②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 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 侵略者。
由于敌强我弱,上海、南京、武汉等相继失守, 但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 意图。日军由于战线拉长,无力作进一步大规模 的战略进攻,转入休整 。对华实行“分而治之” 政策。 对国民党: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结果,汪精卫 建立伪政府;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 造了“皖南事变”。
巩固: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主 要的特点是 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B、参加者有自发的群众,有国民党将领
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D、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反蒋抗日 反围剿长征 逼蒋抗日 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 联蒋抗日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全民族抗战(1937—1945)
1.全民族抗战实现的原因
(4)爱国民众 罢工.募捐.抵制日货.要求经济绝交 (5)学生 1935年 一二· 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材料分析: 1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讨伐令:“张学良背叛党国, 劫持统帅,业经剥本兼各职,……乃犹不自悔悟,……反 将所部集中西安,负隅抗命,……本国人民,国深愤慨。 政府……不得不命令讨伐,着讨逆军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 国民,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张 ——1936年12月17日南京《中央日报》 杨 请回答: 学 虎 ⑴“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是什么历史事件?事件 良 城 发生后 ,中共主张怎样解决此事件?为什么? 和平解决,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从民族大业出发,可 藉此逼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 ⑵该事件最终解决的历史意义如何? 揭开了国共从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侵华步骤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侵华步骤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整个东北
中 日 民 族 矛 盾 开 始 上 升
日本侵华步骤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日本侵华步骤
1932年3月 建立伪满洲国
日本侵华步骤
中 日 民 族 矛 盾 上 升 为 主 要 矛 盾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材料一: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 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抗战末期, 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材料二: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 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 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 失5000亿美元。
北平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情形
延安人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10月25日,在 台北举行的中 国战区台湾省 受降典礼。日 本第十方面军 司令兼台湾总 督安腾利吉在 投降书上签字, 结束了日本对 台湾的50年殖 民统治。
补充: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1月,八路军115师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 据地,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此后,八 路军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晋鲁豫等根据地。 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根据地。 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在黄土岭(太行山) 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美 军太平洋基地——珍珠港)因蒋介石消极抗日,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 共产党主要的抗日方法:发动群众,进行敌后 斗争,主要进行游击战。
牢记历史,让那段真实的历 史代代相传!
【读史感悟】抗日战场时期两个战 场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区别
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国民党统治区域 阵地防御战为主的 正规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 民兵等 敌人的后方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 下的运动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
*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中华民族是怎样战胜敌人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 略战争中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知识结构
日本侵华的原因 日本侵华 抗 日 战 争 日本侵华的步骤
日本侵华的罪行
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胜利的原因 胜利的意义
日本侵华步骤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侵占台湾
2、事件(各阶层的态度)
(1)中共
A、9.18后发表宣言,驱逐日寇 B、1935年“八一宣言” C、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东北人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 (3)国民党 爱国将领
A、1932、十九路军抗战 B、1933、山海关、长城抗战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D、1936、12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扬眉吐气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国际、国内)
1)就国内而言: ①近代中国反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就国际而言: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②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 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的 标 志 全 民 族 抗 战 的 开 始
日本侵华步骤
局部
全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1年——1937年的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
1、背景:
日本的侵略(9.18事变、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实质是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本性决定的
①十九路军凇沪 抗战 ②长城抗战(安 、宋冯、昌) ③张.杨“西安事 变”
1)1945春中共七大召开;《论联合政府》 2)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3)美国广岛、长崎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4)毛《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反攻 5)8.15日本投降;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6)10月25日,台湾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