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6课_抗日战争一轮复习课件
第16课_抗日战争一轮复习课件
3
原因: (1)两党阶级属性代表利益:
(2)社会主要矛盾制约: 4 (3)国际政治势力和国际形势的影 启示: 响 “合作两利,分则两害”
(2011年浙江18.)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 “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 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 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①华北事变-1935 ②八一宣言-1935 ③瓦窑堡会议-1935——确立方针 ④西安事变-1936——标志初步形成 ⑤七七事变-1937——标志全国抗战开始 ⑥八·一三事—1937 ⑦红军改编-1937 ⑧ 国共合作宣言-1937——标志正式建立
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
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重难点突破 1: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 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2)评 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 败退(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 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 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 民支队的抗战。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 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 就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 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 丘吉尔: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 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 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斯大林: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捆住 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 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 北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 一三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感动中国人物——王选
她是一个弱女子,同日本政府 进行了8年“嘴战”,她的背后是 一群七老八十的日本细菌战受害 者。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说,“只 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 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她,就是731部队细菌战诉讼原 告团团长,王选女士!
激 情 展 示
一、不忍回顾的战争之殇 二、奋起抗战于战争之殇 三、艰苦走出于战争之殇
一、不忍回顾的战争之殇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1931年九一八事变
日军不断扩大 侵华战争,战 火遍及近半个 中国。给中国 造成巨大的人 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
重难点突破 2(1):
(1)结合材料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
意义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 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 定基础;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上图是2003年被日本遗留在齐齐哈尔的化学武 器——芥子气中毒致死的河南民工李贵珍
1842《南条约》
1895《马关条约》
回眸整个中国近代史,当我们的目光 停留在照片上日本递交投降书的那一刻时, 我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1、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 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 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901《辛丑条约》
1945、9、9中国战区侵 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2011年安徽16.) 图5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 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一、不忍回顾的战争之殇 二、奋起抗战于战争之殇 三、艰苦走出于战争之殇
三、艰难走出于战争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 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淞沪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平型关
两 个 战 场 协 同 作 战
正面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枣宜会战
场(国 民党)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配 合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台儿庄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敌后战 场(共 产党)
1937年8月 开辟 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洛川会议后 成立陕甘宁边区 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1940年下半年发动百团大战 各种形式的游击战 反扫荡斗争 少数民族抗日 蒙古抗日游击队 回民支队 武装的壮大
下一个会是?
你会怎么做?
一、不忍回顾的战争之殇 二、奋起抗战于战争之殇 三、艰苦走出于战争之殇
二、众志成城——奋起抗争于战争之殇
从抗日救亡运动到全民族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 全民族抗战
1931年——————1937年——————1945年 局部侵华 (局部抗战) 全面侵华 (全面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原 来 你 也 在 这 里
1
演变:合作(大革命时期)-对峙(国共十年对峙)
-再合作(抗战时期)-再对峙(解放战争时期)
2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国 共两党关系 的演变
两次合作的标志:
第一次: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第二次: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 言
关于卢沟桥事变 旧版: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 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 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 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 送审本: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 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 难起来 关于南京大屠杀 2001版在《日中战争》一节的正文中的括号内加了一句 话:“(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 这就是南京事件)”, 送审本:将括号中那句话删除,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 而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 面的那句话。
今年,4月20日来日本 日本现任首相 安倍晋三 政府自1989年来最大规模 的参拜靖国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