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

摘要: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源于罗马法,是一项古老的制度,

对于促进交易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将这项制度在买卖关系中作为一项特别制度而加以规定,英美法也通过判例法对此加以确认。我国合同法在分则中的买卖合同这一章中虽然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仍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为了更好的发挥该项制度应有的作用,有必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完善。

Abstract: The sale of warranty liability regime stems from Roman law, is an ancient system of trade for the promotion of safe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civil law and civil law countries absorbed inherited this system, the civil law as a contract of sale a special regime and provides the common law has to be confirmed by case law. Contract law in the sale of this chapter, although the warranty liability regime relevant provisions, including warranty liability rights and warranty liability was these two, bu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play the system due role, it

is necessary by way of legisl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Key words:Warranty liability;sales contracts;improved.

现代生活中最主要的契约为买卖,我国《合同法》分则规定的第一类合同就是买卖合同。从《合同法》第174条中可知买卖合同在契约法中的重要地位。但在我国,市场商品质量问题比较多,因而由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因买卖合同发生争议的诉讼案件屡见不鲜,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因商品瑕疵而遭受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例子也不枚胜举。在买卖合同中,受害人对于购买或使用缺陷产品而遭受的损害,按照现代民法可以通过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瑕疵担保责任这三种责任来请求损害赔偿,这三种责任尽管在法律效果上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但在责任成立要件上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即是买卖合同中的重要制度之一。

1.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一般理论

1.1瑕疵担保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1.1.1瑕疵担保责任的概念

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源于古罗马,古罗马规定在进行奴隶和牲口买卖时,卖方应该将奴隶和牲口存在的瑕疵进行声明,比如,是否患病等等。如果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声明,则卖方应承担买方单方解除买卖合同或者减少价款的后果。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保证对其所出售的标的物没有权利上或者物上的瑕疵的担保责任。

[i]该制度被大陆法系的国家普通采用。

我国的《合同法》在第150条、第153条和第155条对此做了规定。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不仅应当按照约定或者规定的质量标准交付标的物,而且需要保证标的物没有权利瑕疵即没有第三人能对标的物主张合法权利。出卖人应当对标的物存在瑕疵而承担违约责任。据此可以将瑕疵担保责任划分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指的是出卖人有保证标的物符合约定的或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责任。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则是指出卖人对其出售的标的物应当享有合法的处分权利,不会因第三人对其出售的标的物主张权利而导致买受人不能全部或者部分享有标的物的所有权。[ii]

1.1.2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特征

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的特征有:(1)出卖人向买受人承担责任。买受人对出卖人支付价款取得约定的财产,若该财产不符合约定,即标的物有瑕疵(第三人享有权利或质量问题)导致双方预期目的难以实现,同时亦违反民法中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2)是法定责任也是约定责任。[iii]合同法对瑕疵担保责任作了具体规定,所以是

法定责任,故即使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违约方也得承担责任。另外瑕疵担保责任是约定责任,法律有关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是任意性规定而非强制性规定。所以,当事人可约定限制或免除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但该约定若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和诚实信用原则则无效。但各国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故意不告知标的物有瑕疵,则免除或限制瑕疵担保责任的特别约定无效。[iv]如《意大利民法典》第九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典”就有类似的规定。(3)瑕疵担保责任是严格责任。不论出卖人对瑕疵的产生是否有过错,只要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有瑕疵存在,且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特约予以免除当事人的责任,出卖人就应当承担责任。

1.2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构成要件

1.2.1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

权利瑕疵担保,即出卖人不能将标的物的所有权完整无负担地交付给买受人时,出卖人对此应承担的责任。我国《合同法》第150条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作出了规定,具体来说包括:(1)出卖人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和处分权;(2)出卖人应向买方保证标的物不存在未告知的他人可主张的权利;出卖人向买方保证未侵犯他人所有权。如果有第三人对出售的标的物主张权利,则就构成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一、标的物于交付时存在瑕疵。有观点认为,权利瑕疵应于合同成立时存在,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1)如果瑕疵于合同成立后存在,出卖人违约,这时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而不是瑕疵担保责任;(2)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非约定责任,

担责的前提是合同有效成立,且基于当事人的特约可以排除该责任的适用;(3)在合同成立后,即使标的物存在瑕疵,出卖人在交付标的物之前除去了该权利瑕疵,出卖人也不用承担权利瑕疵责任。然而我国《合同法》第150条只规定了出卖人“就其交付的标的物”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而未明确规定合同成立时承担责任。二、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不知标的物上存在瑕疵。《合同法》第151条规定如果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有权利瑕疵的,则出卖人不承担标的物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三、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第三人对标的物享有所有权、担保物权、用益物权,不知道知或者不应当知道出卖人对标的物系无权处分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否则买受人自己承担不利后果而不是出卖人承担责任。

1.2.2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向买受人保证其出售的标的物需符合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的质量而承担的民事责任。《合同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若提供了相关质量说明的,应按该质量说明交付标的物;若没有提供相关质量说明,则按双方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按照《合同法》中第154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并且在合同成立后后双方还不能就标的物的质量问题达成补充协议的,则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执行;若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则按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执行。《合同法》第153条、第154条是关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物的瑕疵即为标的物不符合规定或约定的质量标准。[v]物的瑕疵分为

表面瑕疵和隐蔽瑕疵这两种,买受人用通常的方法就能发现的瑕疵,属于表面瑕疵;而隐蔽瑕疵就需要通过一些技术鉴定或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若买受人在规定期限内提出赔偿请求,出卖人对于表面瑕疵或隐蔽瑕疵都应承担责任。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为:(1)标的物须存在瑕疵。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判断标的物是否存在瑕疵。所谓客观的标准,是指物的物理不具有与该物通常意义上具有的性质,存在物理缺陷。所谓主观标准,是指标的物的性质与买卖合同约定的性质不相符合,也即具有瑕疵。[vi]我国合同法采用的是主客观相融合的立法方式。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标的物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或者通常的标准。二、不具备当事人约定的功能,比如在手机买卖合同中,当事人约定手机具备拍照功能,出卖人实际交付的手机不没有拍照功能,则无论该手机其他性能怎样好,该标的物都有瑕疵。

三、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比如,在手机买卖合同中明确手机卖给老年人使用,但是手机的按键较小且使用手续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认定为有瑕疵。四、没有达到与出卖人的保证的标准。比如,出卖人自己保证手机可以连续通话3个小时,买受人处于对于出卖人的承诺而购买该手机,但是实际上通话不到1小时就没有电,在此种情况下可以认定为标的物有瑕疵。(2)标的物的瑕疵出现的时间节点——应于风险转移之前已经存在。在认定瑕疵担保责任时,需要强调时间点,如果标的物在交付之前存在瑕疵,但是出卖人采取了必要的补救方案,在交付时已经消除了瑕疵,此时,买卖标的是没有瑕疵的,

出卖人自然不要承担瑕疵担保责任。[vii]若物的瑕疵是在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之后出现的,则在这种情况下应由买受人自己承担损失,因为此时标的物的风险已经转移给买受人,出卖人同样无需承担此责任。(3)买受人善意且无重大过失。通常来说,善意且无重大过失是指买受人在与出卖人订立买卖合同的时候,不知道而且根本无法知道标的物有瑕疵。如果其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存在瑕疵,仍然签订买卖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标的物瑕疵出现的担保责任,出卖人无需承担,而由买受人自己承担。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果这是一种只要一个普通人适当注意就能发现的瑕疵,而买受人因为重大过失没有发现这种瑕疵,此时出卖人也不应当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买受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权益做出适合的关注,因此,法律也无需进行特别的规定。[viii](4)买受人发现标的物有瑕疵后应当及时通知出卖人。当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之后,买受人应当及时检验查收,如果发现标的物存在物的瑕疵,应在合理期限内及时有效地通知出卖人,若买受人超过合理期限没有通知,出卖人也无需承担此责任,比如一批水果,买受人拿货后发现质量有问题,结果一个月后水果腐烂之后才通知出卖人,因此买受人无法要求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2. 我国合同法对于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规定存在的不足

如前文所述我国合同法对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进行了规定,但尚存在完善的空间。

2.1合同法并没有单设瑕疵担保责任,而是归于违约责任之列。

实践中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是有一定区别的,简单来说违约责任属于是违约方违反法定义务后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有过错责任;而瑕疵担保责任是严格责任,即只要标的物存在瑕疵,不论是权利上的瑕疵还是物上的瑕疵,出卖人就应当承担责任,与其是否违反法律义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属于无过错责任。从救济方式来看,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主要在于解除买卖合同与降低合同价款,在实践中更多的是通过降低合同价款的方式来解决纠纷。[ix]在此情况下,只有在出卖人对于明确保证物的品质以及故意隐患物的瑕疵的情况下,才可要求其承担损害赔偿。合同法并没有单设瑕疵担保责任,而仅仅是被看作一种特殊的违约责任形式。这样的后果就是瑕疵担保责任在实践上最终的法律效果与违约责任是一样的,瑕疵担保责任本身的独立性就不复存在。

2.2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的不足。

1.《合同法》对于出卖人违反权利瑕疵担保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没有规定明确。《合同法》在第150条规定,买卖合同关系中出卖人应保证对其交付的标的物,第三人不得就其标的物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至于出现权利瑕疵时如果保证买受人的合法利益并无明确规定。多数大陆法系国家都对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规定为继续履行合同、解除合同、减少价金、赔偿损失等救济手段,但是没有明确规定这四种救济手段之间优先适用的次序。[x]在2002年德国债务法改革后,《德国民法典》第一次规定优先行使继续履行权,即当标的物出现权利瑕疵时,买受人必须先要求出卖人继续履行合同,主张出卖人继续交付

没有权利瑕疵的标的物。只有在出卖人没有继续履行合同即没有交付或明确拒绝交付的情况下,买受人才能进一步采用其它救济方式即要求解除合同,减少价金,甚至请求损害赔偿。也即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买受人第一选择只能是要求卖方继续履行原来合同,只有第一选择被拒后才能进行后续选择。

2.对出卖人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在何种情况下适用豁免情形的规定尚不够严谨。《合同法》第151条为若买受人在与出卖人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或应当知道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时而出卖人无需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在实践中其规定操作性不强,比如,买卖双方是否可以协议出卖人承担或免除其担保义务?还是说,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若买受人已经知道或者作为正常普通人应当知道买卖标的物有瑕疵,出卖人均可以免除瑕疵责任呢?[xi]

3.没有明确规定买受人的及时通知义务。买受人及时向卖方通知标的物存在瑕疵的义务在合同法中并没有明确要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43条对此进行了规定,为了保证商品的流通性,在第三人向买受人主张标的物权利后,应该尽快通知出卖人,如果因为买受人的自身原因没有及时通知,出卖人可以免除权利瑕疵担保责任。2.3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存在的不足

没有明确规范物的瑕疵标准。合同法并可以对何为瑕疵进行明确的说明。除第191条外,连“瑕疵”一词都未明确使用。只是在第62条规定中规定了对质量认定的一个顺序,而“质量”一词用在合同法总则及关于买卖合同的规定之中,应当作扩大解释,它应该包括所交付

的标的物自身的一切方面:性能、包装、外观等。其次,对于出卖人存在救济方式单一的情况。合同法在154条规定了买受人可以要求修理,重做、更换、减少价款、解除合同及请求损害赔偿的权利。在出现物的瑕疵的情况下,买受人选择何种方式救济有巨大的主动权,出卖人只能接受,没有任何抗辩的理由。比如,在标的物可以修理修复的情况下,买受人从自己利益出发也会要求重做或者更换,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有过度保护一方的嫌疑,与民法公平的原则不相符。

3.完善买卖合同中瑕疵担保责任的立法建议

3.1明确规定瑕疵担保责任。

进一步完善立法,在合同法中规定瑕疵担保责任,让条款根据可操作性,进一步规范法官适法,维护法院判决的一致性,实现判决的公平公正。

3.2进一步完善权利瑕疵担保的规定。

首先,应明确规定违反权利瑕疵担保的后果。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德国民法典,对于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的买卖合同,买受人应先要求出卖人继续履行买卖,以实现无瑕疵买卖合同的进行。在主张继续履行未果后,才能进一步要求单方解除合同、减少标的物价金或者要求损害赔偿。其次,需要限制出卖人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豁免的范围。比如,如果出卖人存在故意隐瞒标的物的权利瑕疵,即无论买受人是否知道该瑕疵,出卖人都应当承担瑕疵担保的责任。[xii]最后,应参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第43条的规定,在《合同法》中对

买受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时应及时通知出卖人的义务进行补充。

3.3进一步完善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

首先,进一步明确物的瑕疵的定义,可以采用列举方式进行立法。其次,建议删除《合同法》第154 条,“当事人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本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原因在于如前文所述本条存在欠妥之处,稍嫌啰嗦,内容其他条款已有规定。《合同法》第61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具体到质量要求不明确的,合同法第62条第1项:“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由此我们看到,第154条的内容在第61条62条应该得到明确,因此,本着法律精炼的原则,建议删除该条内容。

4.结语

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在维护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存在的不足,从立法角度出发,明确规定瑕疵担保责任,让其更具可操作性,减少法律中的不确定性,进一步规范法官适法的过程,实现判决的公平公正,积极发挥法律的引导作用,让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i]黄建军,高慧.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J].法制与社会出版社.2013.(2).2. [ii]胡周.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研究[J].中国法律出版社.2012.(5).2.

[iii]谢怀栻.合同法原理[M].中国法律出版社.2011.(21).34.

[iv]梅仲协.民法要义[M].中国政法出版社.2010.(3).54.

[v]【英】帕特里克.阿蒂亚著:《合同法概论》,陈正康译,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vi]傅晴.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J].中国政法出版社.2014.(32).2.

[vii]王修梅.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N].山东工会论坛.2014.(12).6.

[viii]赵秀复.论出卖人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J].现代商业出版社.2013.(12).46. [ix]张玲艳.浅议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4).2. [x]张伟.论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J].河北法学出版社.2007.(2).3.

[xi]黄建英.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N].中国法律出版社.2009.(12).56. [xii]孙晓娟.论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担保责任[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23.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共4例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共4例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1 论文摘要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四、我国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存在的缺陷 五、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 六、结语 摘要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所谓权利瑕疵担保,即保证买受人不致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丧失其标的物;所谓物的瑕疵担保,即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特别保证的品质。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也即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我国合同法理论肯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保证标的物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标的物不符合规定或约定的质量标准,即为有瑕疵,买受人用通常方法检查即可发现的瑕疵,属于表面瑕疵,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或者在

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的瑕疵,属于隐蔽瑕疵。出卖人对于表面瑕疵和隐蔽瑕疵,都应承担责任。 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存在的缺陷。本文还叙述了对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一些完善建议。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有偿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买卖合同最基本的法律特征。买卖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交付财产取得价款的一方称为出卖人,接受财产交付价款的一方称为买受人。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只要权利或物有瑕疵,出卖人必须负责,因此属于无过错责任。正好与其违约责任的过错归责相对应。其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平衡出卖人与买受人的利益和风险。那么我国《合同法》对于瑕疵担保责任又是如何规定的呢?它在买卖实践中又存在哪些缺陷呢?下文将分别进行讨论。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种类: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者特别约定的品质。它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物的价

还款协议(货物买卖,并含第三方保证人条款)

还款协议 订立协议的各方: 甲方:债权人(卖方)公司 住所: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___________ 乙方:债务人(买方)公司 住所: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__________ 保证人: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__________ 鉴于: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甲方与乙方就项目买卖事宜签订了《XX买卖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总价款为:_________元整(大写:人民币,下同)。甲方按照买卖合同及乙方要求向乙方交付了所有货物,乙方应向甲方支付货款共计_______元整(大写:),

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乙方实际已向甲方支付货款_________元整,尚未支付货款__________元整。 双方在此相互确认:除乙方应按本协议的约定向甲方支付剩余货款__________元外,双方相互无任何其他应付款项或需承担相关合同项下的责任和义务。 双方对以上所述事实均予以确认,并无异议。 基于以上所述,甲方与乙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向甲方偿还所欠货款事宜,达成本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乙双方在此确认:乙方应向甲方支付货款共计 ________元整,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乙方实际已向甲方支付货款 _________元整,尚未支付的货款_______元整。(见本协议附件:1、付款凭证;2、付款明细;3、未付款明细)。 第二条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按如下方式,自2015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由乙方向甲方支付剩余货款 _________元整。(见本协议附件:4、还款计划明细;如系分期支付,请写明分期付款的阶段及数额)。 第三条保证条款 为确保本协议有效履行,甲乙双方一致同意由公司(/个人)作为本协议履行的连带责任保证人,保证担保的范围为主债权及利息、债务人应支付的违约金(包括罚息)和损害赔偿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包括诉讼费、律师费等),保证期间自本协议还款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

论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姓名:刘兵班级:铜陵学院庐江函授站2012级法学专业) 目录 论文摘要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四、我国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存在的缺陷 五、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摘要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所谓权利瑕疵担保,即保证买受人不致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丧失其标的物;所谓物的瑕疵担保,即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特别保证的品质。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也即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我国合同法理论肯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保证标的物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标的物不符合规定或约定的质量标准,即为有瑕疵,买受人用通常方法检查即可发现的瑕疵,属于表面瑕疵,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的瑕疵,属于隐蔽瑕疵。出卖人对于表面瑕疵和隐蔽瑕疵,都应承担责任。

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存在的缺陷。本文还叙述了对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一些完善建议。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有偿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买卖合同最基本的法律特征。买卖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交付财产取得价款的一方称为出卖人,接受财产交付价款的一方称为买受人。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只要权利或物有瑕疵,出卖人必须负责,因此属于无过错责任。正好与其违约责任的过错归责相对应。其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平衡出卖人与买受人的利益和风险。那么我国《合同法》对于瑕疵担保责任又是如何规定的呢?它在买卖实践中又存在哪些缺陷呢?下文将分别进行讨论。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一)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种类: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者特别约定的品质。它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物的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无灭失或者减少其价值的瑕疵。这里的价值是指物的交换价值,而不包括物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担保属物的效用担保。效用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标的物无灭失或减少效用的瑕疵。这种效用包括通常的效用和合同中约定的特殊效用。例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冰箱为了保存和冷冻食品等即属于物的通常效用。但假设合同中约定的自行车为助动车,这就是特殊效用。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有其所保证的品质。出卖人对标的物所具有的品质保证,应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的范文就在下面,欢迎大家借鉴,大家在签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哦!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1】 卖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电话:买方(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电话:担保人(以下简称丙方):身份证:电话:根据《合同法》的原则,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向甲方购买单元房屋签订合同,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房屋的基本情况: 甲方房屋坐落于白庄居委会赵鱼池村,其中三楼东侧一单元有门窗,房屋为单元房(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建筑面积108 平方米。 第二条出售价格:双方约定上述房屋总售价为人民币万元整。 第三条关于房屋拆迁的约定: 本合同签订后,若该房屋遇到政府拆迁,甲方同意由乙方全权办理该房屋的拆迁手续,拆迁补偿款、安置房等全部收益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干涉。 第四条关于房屋再次买卖的约定: 1.合同签订后,乙方有权将该房屋转售给其他人,所售金额全部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干涉。 2.合同中乙方拥有的权益,新的买房人同样拥有,甲方需要积极配合。

3.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方 (签字) : 乙方 (签字) : 丙方(签字):年月日签订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2】 甲方(卖方):身份证号:乙方(买方):身份证号: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就买卖房产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出售给乙方的房产坐落在建筑面积m2,产权证号,土地证号,附属房 m2的房地产出售给乙方,屋内设施包括。 2、该房地产成交价格为人民币元整,元整。乙方于年日前,总共分次交付给甲方。 3、甲方要保证上述房地产产权清楚,若发生成交前的产权纠纷或债权债务,乙方概不负责任,由甲方承担,并承担法律责任。 4、在房产未办理过户手续前,若甲方反悔,须按当时房价的双倍价格对乙方进行赔偿。 5、无论何时办理过户手续,甲方均应无条件的积极配合,否则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责任。 6、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过户之前,甲、乙双方不得用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进行抵押贷款、质押。否则赔偿对方的一切经济损失和总房款的25%的违约金。 7、本合同一式二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电话:

买卖的瑕疵担保责任-合同范本模板

买卖的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系指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出卖人对出卖标的物的瑕疵担保有物的瑕疵担保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两种形态。 一、权利瑕疵担保 权利瑕疵担保,是指卖方应保证对其所售标的物享有合法的权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向买方就该标的物提出任何权利要求。该项担保责任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的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在第三人基于所有权,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等向买受人追夺标的物时,出卖人即应负担保责任。当事人对此有约定的,依约定承担责任;如无约定,出卖人只承担一般责任,即返还价款,买受人有损失时还可请求损害赔偿,出卖人的这一担保责任被称为追夺担保。 (一)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1、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时存在。合同成立后才出现权利瑕疵则是出卖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瑕疵担保责任。2、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后履行时仍存在,若权利瑕疵仅于合同成立时有在此后履行前即已去除者,则无需承担权利的瑕疵责任。3、须买受人不知有权利瑕疵的存在,是否知道应由出卖人负举证责任,但买受人的知道不必是实际知道,若通过合理途径即可了解而不做了解,视为知道。4、须因权利瑕疵而使买受人遭受损害或损失。 (二)权利瑕疵担保的效力。指出卖人违反这一担保的法律后果,从出卖人方面看是他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且该责任不以过错为条件,从买受人方面看是他可以采取哪些救济措施,通常主张支付违约金,实际履行,解除合同或要求损害赔偿等,但买受人于订立合同时知道或应知道第三人对买卖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另外,我国合同法还规定“买受人确有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该项规定是赋予买受人积极的救济权,能够更好地保护买受人的权益,是对传统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冲破和完善。 出卖人的权利瑕疵担保义务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保证对其出售的标的物享有合法的权利,这里“合法的权利”不一定非所有权不可,只要是合法的出卖处分权即可; 2、保证在其出售的标的物上不存在任何未曾向买方透露的担保

2021年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论文

合同编号: 合 同 协 议 甲方: 乙方: 2021年03月07日

2021年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商品质量问题很多,比如假药、假酒、伪劣化肥、劣质电器等商品不断冲击市场,愈演愈烈;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伪劣商品造成的严峻危害已构成社会不安宁因素。买卖协议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协议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转移标的物的所以权于买受人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义务,即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义务的构成要件、表示情况以及法律效力问题。 [要害词]买卖协议;瑕疵担保义务;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一、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协议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支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协议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负责违约负责。《协议法》第153、155条的规定属于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包罗价值瑕疵担保负责、效用瑕疵担保负责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负责三种。物的价值瑕疵担保负责是指担保标的物无灭失或者减少其使用价值的瑕疵。效用瑕疵担保负责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标的物无灭失或减少效用的瑕疵。例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冰箱为了保留和冷冻食品等即属于物的通常效用。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负责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有其所保证的品质。出卖人对标的物所具有的品质保证,应以两方当事人的协议中的约定为准。 出卖方违反品质担保义务应如何负责负责,依照我国协议法,当事人可以在协议中约定,约定不明或无约定的,可合同解决;不能合同的,买方可按照标的物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修理、更换、减价或退货等救济办法,买方有损失的可请求损害赔偿。别的,买方还可选择协议解除权,但解除权的行使须在卖方规定的期限内。 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 (一)权利瑕疵担保负责的构成要件 1.权利有瑕疵。其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权利不完整或欠缺之瑕疵,其常见情形有:全部权利属于第三人;权利一部分属于第三人;权利受第三人权利之限制,即买卖标的之权利虽属于出卖人,但其上附有第三人的权利;在出卖之货物上有他人享有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第二,权利本身不存在之瑕疵,包罗两种情形:债权及其他权利之不存在,这限于买卖债权或其他权利的契约;买卖有价证券的,有价证券已经公示催告而无效。 2.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协议成立时存在。权利瑕疵在买卖协议成立时即存在,这是出卖人负责负责的条件。假如买受人是在买卖协议成立后知道标的物权利有瑕疵时,那么出卖人仍然要负负责。这是因为标的物的权利瑕疵既有可能在订立协议时存在,也有可能是在买卖协议成立后才出现。至于瑕疵之产生是否由可归则于出卖人之事由所致及出卖人是否知情,则在所不问。协议成立后才出现权利瑕疵则是出卖人违约,应负责违约负责,而不是瑕疵担保负责。 3.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协议成立后履行时仍存在,若权利瑕疵仅于协议成立时有在此后履行前即已去除者,则无需负责权利的瑕疵负责。所谓权利瑕疵已经除去,是指第三人不能向买受人就买卖的标的物主张本身的权利。 4.须买受人不知有权利瑕疵的存在,是否知道应由出卖人负举证负责,但买受人的知道不必是实际知道,若通过合理途径即可知道而不做知道,视为知道。 5.须因权利瑕疵而使买受人遭受损害或损失。 (二)权利瑕疵担保的义务情况 1.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第三人,或者第三人对标的物也享有所有权。

担保合同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_0580文档

2020 担保合同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_0580文档 EDUCATION WORD

担保合同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_0580 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知识产权合同是指主要标的为知识产权的产生、许可及转让的合同。典型而常见的知识产权合同可以分为为技术类、著作权类和商标类等。技术类主要包括合作开发合同、委托开发合同、技术许可合同和技术转让合同。著作权类主要包括合作创作合同、委托创作合同、授权许可合同和著作权转让合同。商标类主要包括商标许可和转让合同。 知识产权合同审查过程与普通的合同审查并无实质性区别,但鉴于知识产权具有区域性、法定时间性、无形性、可复制性和可分割性等特点,知识产权合同审查过程中应根据上述特点有针对性的审查和修改,以下将以知识产权合同中典型条款为例介绍知识产权合同审查的重点和修改技巧。 (一)权利归属条款

权利归属条款在所有可能产生新知识产权的合同中都应当予以约定,比如合作开发合同、委托开发合同、知识产权许可合同、劳动合同、合作创作合同和委托创作合同等。因为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特点,且多数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均是以申请或登记作为成立要件,或者以登记后权利行使的更为方便(比如著作权), 所以如果对此约定不明,则新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权属可能会产生争议从而引发合同风险。 典型的权利归属条款应约定权利归属、申请权利、使用权利、利益分配和权利转让等内容。 权利归属主要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原则,归属原则尤其要根据当事人的交易目的来约定,例如,某委托人和受托人签署《委托创作商标标识合同》,根据《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的归属原则,如果合同未约定权利归属,则著作权属于受委托人,但如果著作权属于委托人,则受托人难以达到将委托创作的商标标识申请为商标的交易目的,因此,应当在合同中约定著作权属于委托人,或者约定著作权属于受托人,受托人应免费且无限制的许可委托人将该标识作为商标申请并使用的权利。 申请权利主要约定由谁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权或登记权。通常,对于共同享有的知识产权,就需要进一步约定由谁进行申请或登记,并相应的约定申请费及维护费的承担。还应约定申请前披露程序,比如申请前披露程序,当约定任意一方单独申请时,应当向其余方披露,以避免任意一方将共有知识产权申请为单方

买卖合同连带责任

买卖合同连带责任 篇一:连带责任担保合同(主合同买卖合同,从合同担保合同) 连带责任担保合同 债务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债权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证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丙方)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甲方的请求,丙方愿意为甲方、乙方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签订的《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主合同)提供担保。乙方经审查,同意丙方作为甲方履行主合同的保证人。三方经协商一致,订 立本合同如下: 一、丙方为甲方履行主合同的义务,即支付乙方货款提供担保。保证 金额为甲方应向乙方支付而末支付的款项。 二、丙方对上条所列款项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如果不按主合同的约定付清货款,乙方有权直接向丙方追偿。丙方保证在接到乙方书面索款

通知后_______个工作日内清偿述款项。 三、丙方同意在乙方依约提出代偿要求时,以本公司所有之资金、财 产先予偿还乙方在债权得到丙方之清偿后,将该债权转移给丙方。 四、丙方的保证责任不因甲方上级单位的任何指令、甲方地位及财力状况的改变、甲方与任何单位签订任何协议或文件及本保证合同所担 保的主合同的无效或解除而免除。 五、丙方机构若发生变更、撤销,丙方应提前_______天书面通知乙方和甲方。丙方如发生合并,由变更后的机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或 由甲方和丙方落实为乙方所接受的新的保证人,如丙方破产,甲方应丙方破产前二个月内重新提供保证人。 六、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乙、丙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本 合同。需变更本合同还款时,应经三方协商同意,达成书面协议。 七、违约责任 丙方违反本合同第二条约定,末按期代为清偿到期债务,乙方可视情况担保总额的_______%向丙方收取违约金。 八、争议的解决方式 甲、乙、丙三方解决争议的方式与主合同规定的一致。 九、本合同由甲、乙、丙三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订并加盖单位公章,并自主合同生效之日起生效。 十、本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授权代理人(签字):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商品质量问题很多,比如假药、假酒、伪劣化肥、劣质电器等商品不断冲击市场,愈演愈烈;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伪劣商品造成的严重危害已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转移标的物的所以权于买受人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义务,即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义务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法律效力问题。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义务;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一、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支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合同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53、155条的规定属于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物的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无灭失或者减少其使用价值的瑕疵。效用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标的物无灭失或减少效用的瑕疵。例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冰箱为了保存和冷冻食品等即属于物的

通常效用。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有其所保证的品质。出卖人对标的物所具有的品质保证,应以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中的约定为准。 出卖方违反品质担保义务应如何承担责任,依照我国合同法,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约定不明或无约定的,可协议解决;不能协议的,买方可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修理、更换、减价或退货等救济措施,买方有损失的可请求损害赔偿。另外,买方还可选择合同解除权,但解除权的行使须在卖方规定的期限内。 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0条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51条规定,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义务。《合同法》第152条规定,买受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合同法》第150、151、152条的规定属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 (一)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 1.权利有瑕疵。其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权利不完整或欠缺之瑕疵,其常见情形有:全部权利属于第三人;权利一部分属于第三人;权利受第三人权利之限制,即买卖标的之权利虽属于出卖人,但其上附有第三人的权利;在出卖之货物上有他人享有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

产品瑕疵担保责任与产品责任

产品瑕疵担保责任。产品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在产品买卖关系中,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向对方保证和承诺,按照这种承诺,如果产品存在瑕疵,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当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瑕疵担保责任是一种法定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的一种。 产品质量责任与产品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两者都是经营者违反产品质量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但产品责任专指因产品缺陷引起的赔偿责任。产品质量责任包含产品责任,即包括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和产品侵权赔偿责任。 (二)区别: 1、二者的性质不同。 产品责任是基于侵权行为导致的责任,它是一特殊的民事侵权,受侵权行为法的调整;而产品质量责任中的产品瑕疵担保责任属于合同责任,是违约责任的一种。产品质量责是一种综合责任。 2、二者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 承担产品责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产品存在缺陷,并且造成了他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两者缺一不可 产品质量责任违反的是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即默示担保、明示担保和产品缺陷。3、损害事实不同。 产品责任的损害事实是人身伤害与缺陷产品以外的财产损害,而产品质量责任的损害事实是产品自身的价值的损失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损失。 4、可否选择责任承担者存在不同。 发生产品责任时,消费者或其他第三人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而发生产品质量责任时,消费者只能向与其存在合同关系的销售者要求赔偿。 责任主体不同。产品责任的主体只限于生产者和销售者,通常与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职员 无关;但产品质量责任的责任主体还包括对产品质量负有直接责任的个人 5、二者的诉讼管辖地不同。 发生产品责任时,消费者或其他第三人可以向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发生产品质量责任时,消费者只能向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然,双方若在合同中有约定管辖的话,则适用合同的约定。6、判定责任的依据不同。 判定产品责任的依据是产品存在缺陷,而判定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包括默示担保、明示担保和产品缺陷,较产品责任更为广泛。 7、责任产生的时间不同。 产品责任只能产生于损害结果发生之后,没有损害的事实就不可能产生产品责任,而产品质量责任则产生于产品的生产、销售、管理、使用、消费等任何一个环节,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示范合同)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 文(示范合同) Contracts conclu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have legal effect and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 合同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编号:MZ-HT-012413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示范合 同) 篇一:试论知识产权转让合同中的权利瑕疵担保制度范本 问题的提起:被誉为中国首例信息侵权案的中国经济信息社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侵犯信息著作权纠纷案,已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定被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新华社信息构成著作权侵权。法院认定,新华社国内外记者所采写、编辑和分析加工整理的信息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原告系新华社所属的经济信息事业经营单位,被新华社授权经营其国内外记者采编的经济信息。被告内部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能部门“科技成果推广中心”在其信息服务网站页面上提供的部分经贸信息(数据)系新华社版权所有的信息,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被告对原告所述事实供认不讳,

但表示,其所属信息服务网站上提供的新华社信息,是从北京鸿讯信息咨询公司购得,在其采购协议书中,鸿讯公司称拥有其所提供信息的版权,鸿讯公司转买新华社信息与被告无关,因此原告应当起诉鸿讯公司,其不应任何法律责任。 笔者认为,一审法院作出此判决应基于两个理由:一是原告为合法权利人,二是受让人在购买该知识产权是没有尽到合理审查的义务。不过令我们深思的是,如何确定受让人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如何认定受让人是否尽到合理审查的义务。在没有查清相关基本事实之前,一审法院作出这样的判决将会引起一系列的法律纠纷,相关当事人将被迫陷于讼累。 首先,没有出让人鸿讯公司参与到本案审理中来,法院无法查清案件基本事实。对于原告提出的证明原告是该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证据,作为本案被告的受让人自己是无法提供证据来反驳的。既然受让人无法应诉,所以干脆不应诉。即使受让人应诉,其还得请出让人协助提供证据,但是出让人凭什么要帮助受让人打官司呢其次,法院判定受让人败诉后,如果受让人的确是受了冤枉,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范本.doc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范本 所谓担保合同,是指为促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保障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房屋买卖担保合同是怎样的呢?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房屋买卖担保合同范本,希望对你有用!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范本篇1 卖方(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电话: 买方(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电话: 担保人(以下简称丙方):身份证:电话: 根据《合同法》的原则,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乙方向甲方购买单元房屋签订合同,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房屋的基本情况: 甲方房屋坐落于白庄居委会赵鱼池村,其中三楼东侧一单元有门窗,房屋为单元房(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建筑面积108 平方米。 第二条出售价格:双方约定上述房屋总售价为人民币万元整。 第三条关于房屋拆迁的约定: 本合同签订后,若该房屋遇到政府拆迁,甲方同意由乙方全权办理该房屋的拆迁手续,拆迁补偿款、安置房等全部收益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干涉。 第四条关于房屋再次买卖的约定: 1.合同签订后,乙方有权将该房屋转售给其他人,所售金额全部归乙方所有,甲方不得干涉。

2.合同中乙方拥有的权益,新的买房人同样拥有,甲方需要积极配合。 3.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方 (签字) : 乙方 (签字) : 丙方(签字):年月日签订 房屋买卖担保合同范本篇2 甲方(卖方):身份证号: 乙方(买方):身份证号: 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就买卖房产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1、甲方出售给乙方的房产坐落在建筑面积m2,产权证号,土地证号,附属房 m2的房地产出售给乙方,屋内设施包括。 2、该房地产成交价格为人民币元整,元整。乙方于年日前,总共分次交付给甲方。 3、甲方要保证上述房地产产权清楚,若发生成交前的产权纠纷或债权债务,乙方概不负责任,由甲方承担,并承担法律责任。 4、在房产未办理过户手续前,若甲方反悔,须按当时房价的双倍价格对乙方进行赔偿。 5、无论何时办理过户手续,甲方均应无条件的积极配合,否则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经济责任。 6、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过户之前,甲、乙双方不得用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进行抵押贷款、质押。否则赔偿对方的一切经济损失和总房款

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论文(合同范本)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论文(合同范本) Constrain both parties to perform thei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together, and clarify the obligations that both parties need to perform within the time limit

浅谈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论文(合同 范本)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商品质量问题很多,比如假药、假酒、伪劣化肥、劣质电器等商品不断冲击市场,愈演愈烈;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伪劣商品造成的严重危害已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转移标的物的所以权于买受人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义务,即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义务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法律效力问题。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义务;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一、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支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合同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53、155条的规定属于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物的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无灭失或者减少其使用价值的瑕疵。效用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标的物无灭失或减少效用的瑕疵。例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冰箱为了保存和冷冻食品等即属于物的通常效用。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有其所保证的品质。出卖人对标的物所具有的品质保证,应以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中的约定为准。 出卖方违反品质担保义务应如何承担责任,依照我国合同法,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约定不明或无约定的,可协议解决;不能协议的,买方可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

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黄建军高慧 摘要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是一项平衡买卖合同双方的利益调整的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为了维护买卖人在买卖合同中的合法利益,体现法律的公平、诚实的价值取向,避免买卖双方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应该加强和完善我国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完善 作者简介:黄建军、高慧,江苏有方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235-02 一、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含义 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就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交付给买受人的标的物不存在权利或物的缺陷、瑕疵,第三人不会就该标的物或该标的物的权利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为此出卖人向买受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第一百五十条,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五十三条,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可见,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分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第一,标的物的所有权全部由第三人所有,即无权处分物;第二,标的物所有权部分权利归第三人所有,如共有物;第三,第三人对标的物有限制权,如担保物;第四,以权利为标的物的,权利在转移时本身不存在,如虚拟债权。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是指买卖合同中出卖人所交付的标的物在价值,效用或质量等方面不符合合同双方约定或法律的规定,致使买卖合同标的物价值减少或灭失,出卖人而承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虽对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责任进行了规定,但在其具体构成要件上并未有明确的定性。由于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和权利瑕疵担保有所不同,分别加以表示。学理上通说认为,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为:第一,买卖合同中约定标的物真实存在瑕疵。买卖合同中的出卖人交付给买受人的标的物在特征、性质等方面与通常意义上的不相符或标的物的质量不符合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约定。第二,买受人不存在重大过失且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善意。这里可以从不同方面理解,如果买受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有瑕疵或由于买受人自己的重大过失致使自己不知道标的物存在瑕疵的,出卖人均不承担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在这一前提之下存在一种例外情况,在买卖合同中出卖人主观上故意隐瞒标的物的瑕疵而不告诉买受人的或者出卖人就标的物的质量向买受人作出特殊保证的情形下,买受人即使存在重大过失,出卖人也不能免除瑕疵担保责任。第三,买卖合同中标的物上的瑕疵必须在转移给买受人时已存在。也就是说,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的存在时间不限定在合同成立时或合同成立后,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只要瑕疵转移给买受人即可。第四,买受人负有向出卖人适时的履行瑕疵通知义务。 二、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其他相关制度的比较 在实际运用中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经常与其他法律概念发生混淆,致使部分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法律后果到底适用那一种责任后果的承担方式存在混淆。就易发生混淆的几个法律概念加以区别。 (一)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的一项具有重要性地位的责任承担方式。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在履行合同时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或完全没有履行合同义务,从而向对方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违约责任是一般民事责任的一种因此具有民事责任的一般属性,但同时违约责任还具有自身特殊的属性。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了买受人可要求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存在瑕疵的承担违约责任。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约定并不明确的,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违约责任。由此可见,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有牵连,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两者之间也必然有分别。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如下:第一,责任成立时间不同。违约责任只能在买卖合同成立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当事人约定条件或通常性质时产生。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于买卖合同标的物危险转移于买受人时即可产生,不问事买卖合同成立时产生还是合同成立后产生均可成立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就已经存在,而不能在合同成立之后产生。第二,责任承担主体不同。违约责任是由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形成的责任,即违约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承担的责任,不限制在哪一方当事人身上。而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不论是权利瑕疵担保责任还是物的瑕疵担保责任都是限定在出卖人身上的责任,是出卖人特有的义务,买受人无此责任。第三,履行通知义务的区别。买卖合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要求买受人承担瑕疵通知义务,为出卖人承担物的瑕疵的前提,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但在违约责任中无此规定,不以另一方当事人的通知为前提,受损害方可以不对受到的损害通知违约方。第四,期 ◆学术前沿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官方

论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目录 论文摘要 -------------------------------------------------- 第三页 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第四页 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第五页 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第八页 四、瑕疵担保责任在买卖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第十一页 五、结语 ------------------------------------------------------第十三页 参考文献--------------------------------------------------------第十四页 论文摘要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所谓权利瑕疵担保,即保证买受人不致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丧失其标的物;所谓物的瑕疵担保,即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非凡保证的品质。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也即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我国合同法理论肯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保证标的物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标的物不符合规定或约定的质量标准,即为有瑕疵,买受人用通常方法检查即可发现的瑕疵,属于表面瑕疵,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的瑕疵,属于隐蔽瑕疵。出卖人对于表面瑕疵和隐蔽瑕疵,都应承担责任。 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法律效力问题。本文还叙述了瑕疵担保责任在买卖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要害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责任承担

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责任承担 标的物风险责任负担,是指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标的物意外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在买卖合同中,对于债务不履行或不协助履行,标的物的风险通常由有过失的一方负担。在标的物非因双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发生意外毁损灭失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风险负担按交付原则确定。具体来说,即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对于不动产或船舶、航空器等以登记为权利变动公示的,风险由所有人负担。 对于各种不同交付方式,合同法确定的风险负担原则是:(1)买受人亲自提取标的物的,出卖人将标的物置于约定或法定地点时起,风险由买受人承担。(2)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起,在途风险由买受人承担。(3)对于需要运输的标的物,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约定不明确的,自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起,风险由买受人承担。(4)买受人受领迟延的,自迟延成立时起负担标的物风险。 根据合同法规定,出卖人未按照约定交付有关标的物的单证和资料的,不影响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

人承担。 杭州杰升美术制作有限公司诉深圳市光彩事业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加工合同纠纷 出卖不合格商品被拒收风险责任由出卖人承担 经济责任承包合同范本 合肥市天马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诉王连海买卖合同案 买卖的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质量纠纷中举证责任的承担 辅导班安全责任书 班级安全责任书 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模板 XX年医疗责任保险合同范本

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所谓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就买卖标的物上的权利瑕疵或物的瑕疵所承担的法定责任。瑕疵担保责任分为两种,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一)物的瑕疵担保及构成要件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为: (1)物的瑕疵在物的风险转移时已存在。对风险转移后才产生的物的瑕疵,出卖人不负责任。风险转移的时间,可依当事人的约定,也可依法律的规定。 (2)买受人不知瑕疵存在,并且无重大过失。一般认为,买受人在订立买卖合同时未要求出卖人出示标的物,对出示的标的物未作检查或检查过于粗心等,均属买受人的重大过失。在买受人有重大过失的情况下,出卖人可不负担保责任。但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者,无论买受人有无重大过失,出卖人均不得免责:一是出卖人已特别保证出卖物无瑕疵;二是出卖人故意不告知出卖物有瑕疵。 (3)买受人必须就受领物为检查通知。买受人在接受标的物后,应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瑕疵应及时通知出卖人。怠于此种检查或通知的,除依通常的检查不能发现的瑕疵外,视为买受人对瑕疵的认可。鉴于某些物的瑕疵需经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当事人可约定一定的提出异议的期限,如未约定,则依法律规定的期限处理。如《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第15条第3项规定:“对某些必须安装运转后才能发现内在质量缺陷的产品,除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行商定提出异议的期限外,一般从运转之日起六个月以内提出异议。”承担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方式主要有解除合同、减少价金、更换、修理、赔偿损失等。出卖人通常只对买受人承担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在产品责任领域,一些国家(如美国、法国)已将出卖人的担保责任扩及合同以外的第三人。涉及标的物交付的其他合同;如租赁、互易、承揽等合同,原则上也适用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上采无过错归责,因此不再以债务人的过错作为违约责任成立的要件。因此只要出卖人给付的标的物存在物的瑕疵,作为出卖人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可以依照本法第111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根据这条规定,无论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存在瑕疵是否知道,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权利瑕疵担保及构成要件 《合同法》第150、151、152条的规定属于权利瑕疵担保的规定。根据我们前面的探讨,在《合同法》将归责原则确定为严格责任以后,与物的瑕疵担保一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