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名词解释

WE手打临床小抄团补充整理3p实验:即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 test的缩写, 中文叫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其原理为受检血浆中加入硫酸鱼精蛋白溶液,如果血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复合物时,则鱼精蛋白使其解离释出纤维蛋白单体,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状物,为阳性结果,可见于DIC的早,中期,阴性可见于正常人,晚期DIC。

AFP:胚胎期血液中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主要由分裂,增殖的肝细胞产生,位于A与α之间,诊断肝癌的标志。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中,肝内活性较血清中高100倍,最敏感的肝功检测指标之一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 小体出现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RAEB-t型也可检出。

BT:出血时间。

将皮肤刺破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有关,其次是血管壁的完整性和收缩功能。

BUN: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目前临床上多测定尿素氮,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Cabot环:红细胞中出现的紫药色呈圆形或8字型细线状,可见于溶血性贫血等。

Ccr: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清除出去。

CEA:存在于死人瘤组织中的一种胎儿性蛋白,在消化器官癌症时它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用于判断肿瘤的诊断预后复发。

CH2O:每分钟尿量与尿渗量的差值,能精确地定量反映肾的浓缩稀释功能。

CO2-CP:以温度0度气压760mmHg条件下每100ml 血浆中碳氢钠所含二氧化碳的毫升数。

Coombs实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Coombs试验阳性说明病人红细胞表面上包被有不完全抗体;间接Coombs试验阳性说明病人血清中存在着不完全抗体。

C-肽:是胰岛素原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裂而成的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消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

Donnan平衡:为维持血浆与脑脊液渗透压平衡,脑脊液中氯化物含量较血中高,在结脑、化脑时,CSF 中氯化物含量会降低。

D二聚体:继发性纤溶时,纤溶酶降解已交联的纤维蛋白产物,它的增高反映了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双重激活,是继发性纤溶的标志。

ESR: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测定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试验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是一种核心蛋白,阳性提示病人血清中有感染性的HBV存在,含量多表示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HbeAg:乙肝病毒e抗原,在HBV繁殖时生成,阳性表明血液中有大量HBV,病人有传染性的指标,预测病性的指标。

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肝中有HBV并复制,处于感染状态,若肝功正常仅其阳性,携带者或肝功恢复正常而共亲转阴。

HDW: 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Howell-Jolly小体:染色质小体,为紫红色圆形小体,位于成熟红细胞或细红细胞胞浆中,可1或多个,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巨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也可见于红白血病或其他增生性贫血。

LP-X:在胆汁淤滞,阻窒性黄疸时出现在血中的异常脂蛋白,主要用于诊断肝外梗阻。

MPV:血小板平均容积,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

M蛋白:MM时,骨髓中有单一的浆细胞株异常增殖,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清和(或)尿中出现大量结构单一的免疫球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中现基底较窄而均匀的单峰,称为M蛋白。

PA:电泳图中位于A前方,由肝脏合成的半衰期很短的蛋白,可早期反映肝细胞损伤情况。

Pandy’s试验:蛋白定性试验,CSF中的球蛋白能与碳酸结合生成可溶性的蛋白盐沉淀,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CHS炎症,脑肿瘤,出血,椎管内梗阻。

PCV(HCT):将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测得红细胞占有全血体积的百分比,与红细胞的大小和数量有关,用于诊断贫血,判断程度。

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

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离子和第III因子,测定其时间,是外源性凝活性的综合性检查。

R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的离散度,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易系数表示。

RPI: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网织红细胞的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多少倍,正常人的RPI为2。

Tamm-Horsfall protein:是尿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由亨利氏伴升枝粗段以及远曲小管近端的上皮细胞分泌,对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TORCH:是指一组病原微生物的英文名称缩写。

T 即刚地弓形虫或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O即其它病原微生物(others),R即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C 即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即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 virus)。

这组病原体常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围生期感染,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和智力障碍等各种异常结果,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TORCH感染的抗体检查在许多地区已作为孕期检查的常规项目。

tumor marker:在肝细胞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功能异常,产生出一些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对肝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β-γ桥:在肝硬化时,白蛋白减少,αβ下降,γ球蛋白明显上升,以快γ球蛋白为主,以至于与β球蛋白区连在一起形成特征的桥。

靶形红细胞:此细胞的中央的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似射击之靶标。

白陶土样便:胆汁减少缺如以致粪胆原相应减少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

白细胞反应性增多:由于感染、应激反应等原因导致的白细胞升高。

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x10(9)/L;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

白血病: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获得性造血干细胞突变所致的恶性克隆病。

柏油样便:呈暗褐色,富有金属光泽,因上消化道出血所致,隐血试验呈强阳性。

本-周氏蛋白尿:又称凝溶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

此蛋白质在pH4.9±0.1 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可发生凝固,温度升到90℃~100℃时可再溶解,温度下降至56℃左右时,蛋白又凝固。

丙型肝炎病毒(HCV):丙肝病毒,常以C100和HCV-RV A诊断。

补体: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的蛋白质,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是指毛细血管刺伤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英文简称。

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

服用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患肾病贫血的病人增加血流比溶度(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

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

代谢性酸中毒:指原发地[HCO3-]浓度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PH降低, [HCO3-]降低,PCO2 降低。

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

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胆红素,外观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呈黄色。

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胆酶分离:肝功能受损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LT升高显著。

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

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多见于重症肝炎。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在回肠末端95%胆汁酸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脏,以重新形成结合胆汁酸,分泌入胆汁,称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蛋白尿:当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称为蛋白尿。

多尿: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

可见于肾脏疾病和某些内分泌疾病。

非红系细胞(NEC):有核红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外的有核细胞。

非结合胆红素(UCB):游离的胆红素在血流中与ALB结合形成的复合体。

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病变较严重时。

可使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非选择性的从肾小球滤过膜漏出,其中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IgM也大量滤出。

肥达氏反应:WR是利用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液为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

感染免疫检测: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及其代谢产物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免疫产物,后者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当中,这些产物可利用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法等免疫学手段进行检测,从而辅助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机体的免疫状态。

骨髓增生程度:通常以骨髓中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比值来反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病态造血)、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这种异常的干细胞克隆以高凋亡及失调低效的方式分化成熟,导致终末血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及形态异常,这一克隆最终可丧失分化成熟能力而演变成急性白血病。

骨髓组织:是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中的组织。

管型:它是尿液中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核右移: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分叶在5叶或更多叶的细胞百分率超过3%者,称核右移。

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比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急性中毒。

红细胞渗透性试验: 就是测定红细胞对低于0.9%NaCl溶液的耐受能力。

耐受力高者,红细胞不易破裂,即脆性低。

反之,耐受力低者,红细胞易于破裂,即脆性高。

红细胞形态不整(poikilocytosis):指红细胞形态发生各种明显改变的情况而言,可呈泪滴状、梨形、棍棒形、新月形等。

环状铁粒幼细胞: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核周径2/3以上。

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产生蛋白尿,尿中既有中、小分子蛋白,也可见大分子蛋白,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的后期,以及全身性疾病同时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

肌钙蛋白:是肌肉收缩的调节蛋白,骨骼肌的结构蛋白,存在于肌原纤维细丝中,即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均由不同基因所编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