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对殖民地严格的贸易政策,●从1651年到1673年,英通过了《航海法》,规定殖民地生产的产品必须卖给英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也必须经过英国。
●英法战争和英印战争的消耗使得对殖民地政策的执行更加严厉。
●1773年,英国政府为倾销东印度公司的积存茶叶,通过《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
该条例给予东印度公司到北美殖民地销售积压茶叶的专利权,免缴高额的进口关税,只征收轻微的茶税。
条例明令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
东印度公司因此垄断了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其输入的茶叶价格较"私茶"便宜百分之五十。
●1773年的《茶叶法》该法案降低了从殖民地销售到英国的茶叶价格,同时又严格规定这些茶叶不能销售到英国以外的地方。
●波士顿地区茶农对此强烈不满,“波士顿倾茶事件”,1776年成立美国。
16世纪以前,贸易互通有无,贸易量小,谈不上贸易政策。
一、17、18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英国:1763年英国在英法战争中获胜逐步减弱,1783年才得以撤销。
二、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自由贸易主义19世纪初,英国逐渐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1860年,英法之间签订了《柯布登条约》(Cobden-Chevalier Treaty),内容是减免关税和鼓励自由贸易,这代表了19世纪欧洲自由贸易的顶点。
三、19世纪后期:第一次保护主义兴起1879-1894,德国与俄国之间的关税战1881-1882,法国对谷物、毛纺织品贸易进行限制;1888-1889,意大利和法国之间爆发关税战。
美国30% 25%(1900)法国8%德国8%意大利15%-16%英国5%俄国14%-34%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和利益集团对政策的影响。
四、两次大战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英国垄断地位的丧失开始专线贸易保护主义。
1915:麦克肯纳关税(McKenna Duties),对奢侈品征收33.33%的关税。
1931年,进口关税法案,允许征收的最高关税可达100%;1932年2月,进口关税法案成了英国整个30年代保护性关税的基础,对所有进口品统一征收10%的一般关税;此间,英国相对于其他欧美国家贸易保护程度并不很严重。
见下表:美国1861-1864念,美国内战后关税不断提高,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深。
1929年,当时总统胡佛(Hoover)履行竞选时对农民的承诺,1930年,《斯姆特——赫利关税法案》(Smoot-Hawley Tariff)这个美国历史上保护最严重、关税率最高的法案出台了。
欧洲对美国保护主义的反应法国:1931年,法国政府直接针对美国采取配额体系:限制煤炭、亚麻、酒、木材、肉蛋和家禽等进口。
欧洲各国:1927年7月,38个国家向美国递交抗议书澳大利亚:反对羊毛关税;丹麦:反对皮革关税;比利时:反对玻璃关税;瑞士:钟表的进口关税300%,钟表下降48%,瑞士政府强烈抗议甚至号召全国抵制美货。
英国:1932年通过了关税法案,提出全面保护贸易。
《渥太华会议》鼓励英联邦之间的贸易,同时一致对美征收高关税。
结果:以1929年的世界贸易水平为100,1932年这个指数下降到39.1,到1934年降到最低点34,直到1938年才恢复到了40.5.从价税从量税复合税大国征收关税的价格效应中美轮胎特保第一案【背景资料】●什么是“特保”:“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赫然在目: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什么是“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是,仍把反倾销做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特保”与“反倾销”的不同:许多西方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特点,作为攻击他国出口商品的“数量激增”手段。
其中,最具威胁力的是专门针对中国指制定的“特保条款”。
如2005年6月23日,巴西政府将对原产于中国的产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从而暂时保护巴西国内工业,这两部法令一部针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和附加税,另一部针对中国的其他特定产品。
另外,近年来欧盟、美国等我国主要的出口国还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当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措施时,就会转求助于特保条款。
据美方统计,2008年我国输美轮胎达4600万个,金额17亿美元,成为美最大商用轮胎来源地。
2004~2008年,中国轮胎对美出口快速增长,5年间数量增长215%,金额增长295%。
美钢铁工人协会代表美9个州13个工厂的1.5万轮胎工人,产量占全美产量50%。
一、案情进程⏹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声称,代表国内13家轮胎工厂1.5万名工人,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对我国输美消费轮胎实行配额限制的特别保障措施。
其申诉书指控近年中国轮胎对美出口激增,与2004年相比,2008年出口量上涨215%,达4600万条;金额上涨295%,达17.88亿美元,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
⏹4月29日,ITC发布公告,正式启动对中国轮胎产品的特保调查,这是美对我国发起的第7起特保调查(前6起均被布什政府否决),也是案值最大、影响最大的一起。
⏹6月18日,ITC的6位委员在对华轮胎特保案中以4:2的投票结果认定,中国轮胎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造成或威胁造成美国内产业的市场扰乱。
⏹6月29日,ITC公布了轮胎特保案的救济措施建议,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
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
二、双方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三、影响特保案可能起到一个很坏的带头作用。
根据WTO规则,奥巴马批准了对中国的特保制裁之后,相关国家也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中国制造”极有可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靶子,例如印度、巴西等国也开始对中国提出特保诉讼。
●或致10万名中国轮胎工人失业。
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
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
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
●专家称中国出口将受严重打击。
美国的其他行业,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很有可能按照美国的做法,也相应出台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特保案或者反倾销调查,这样一来,我国的出口将受到严重打击。
●特保案冲击相关中国上市公司。
鉴于这一不利因素,轮胎股必定会受到冲击,而且其他相关产业股也不可避免。
因为当前国内很看好出口产业。
●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严峻挑战。
美国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史剑道指出,轮胎特保案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预计将有更多的美国利益群体要求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特别关税,从而使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的危险性陡然增加。
●轮胎特保案对美国自身利益也造成伤害。
其一,美方在华有4家轮胎生产企业,并占中国对美轮胎出口的三分之二,本案将直接影响这些美资企业的利益;其二,对中国轮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不但不能解决美申请人提出的所谓2万名轮胎产业制造工人的失业问题,反而会严重影响依赖中国产品的10万名轮胎进口和销售人员的就业;其三,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不会削弱美国内产业面临的竞争,解决美产业面临的真正问题,美市场只会转而寻找第三国替代进口产品;其四,限制措施将大大提高美国内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削弱美国政府力图振兴汽车产业相关措施的效果。
2005年全球轮胎世界前3名与中国大陆轮胎企业销售额对比2005年排名公司总部/所在国家和地区2005年销售额(亿美元)轮胎销售额占公司销售额比例(%)1 普利司通/日本183.33 752 米其林/法国179.2 92.53 固特异/美国175 89 14 三角集团/中国9.8 1019 上海轮胎橡胶/中国 6.37 10020 山东玲珑橡胶/中国 6.12 10023 杭州中策橡胶/中国- -24 山东成山/中国 5 100 28 风神轮胎/中国 4.35 10032 青岛双星轮胎/中国 3.78 10033 贵州轮胎/中国 3.67 100 38 华南轮胎橡胶/中国- - 58 广州珠江橡胶/中国-62 北京首创轮胎/中- -63 青岛黄海橡胶/中国0.75 100一、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指控的表现和特点●指控的国家与地区急剧增加●涉及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反倾销征税的税率攀升●一些国家实行歧视性的反倾销措施中国入世以来主要争端二、我国产品遭受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内部原因⏹出口秩序混乱,互相削价竞销⏹一些企业以量取胜,忽视质量竞争⏹有的企业应诉不力。
外部原因●反倾销成为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一些国家对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采取“替代国”办法●近年来外贸迅速发展,客观上加剧贸易摩擦。
目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和地区有66个,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东盟十国、埃及、南非、阿根廷等,但中国的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和欧盟仍然拒绝承认。
1995—2007年进出口贸易方式资料来源:1995—2003年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经济贸易年鉴》,2004—2007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网站三、我国应对反倾销的措施总方针:对内积极防止、对外妥善处理(1)积极交涉。
(2)三方协力。
政府部门、商会、企业三方协力,商会组织行业自律。
(3)企业应诉没商量。
1唐任伍马骥:《中国经济改革30年—对外开放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118页。
如不应诉,一是被“缺席判决”退出市场,二是引起连锁反应,三是引发其它地区的反倾销诉讼。
(4)设立预警机制。
已在主要国家或地区(美、欧盟、澳、韩)建立联络点,及时得知信息。
(5)转变贸易增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