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主要成就一、简介具有以工程手段控制局部气候环境为特点的农业生产体系统称为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包括农作物设施种植和畜、禽、水产设施养殖两大行业。

前者称为设施种植,后者称为设施养殖,设施种植由于主要品种为高附加值的蔬菜、花卉、果树等产品,所以,通常又称为设施园艺。

设施园艺生产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程技术,包括工程设施、环境控制和机械装备,形成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和对形成的隔离环境进行人工环境调控,以实现动植物适宜生长发育要求的光、温、湿、气等局部环境条件并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二是生产工艺,就是与设施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生产作业技术和特定要求的生产品种和生产资料;三是生产管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和生产组织管理。

设施园艺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生产密集和劳动密集等特点,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高,而且在人工环境控制下不受地域、季节等自然条件的约束进行农业的周年生产,设施农业的发展彻底解决了我国蔬菜和肉、蛋、奶长期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矛盾。

设施农业是我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具体体现,是农业高科技密集的重要场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二、产业发展情况(1)宏观政策驱动,整体快速发展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给全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7月,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深入实施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加强行动,进一步推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随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指导下,2008年全国新增设施面积35万公顷,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334.7万公顷,比2000年增长78%;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68亿吨,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25%;设施蔬菜总产值4100多亿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1%。

此外,设施蔬菜的发展还直接拉动国内需求1980多亿元,其中新建的35万公顷设施投资1200亿元;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投入780亿元。

为了保持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制定和出台了3年或5年设施农业的发展规划,部分省市的发展基础与目标如表1。

表1 全国部分省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规划(单位:万hm2)(2)发展较快的典型区域在国家和农业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2008年北京市结合自身特色出台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400hm2,主要分布在13个产业群和27个重点低收入村。

由于设施果树的效益高,北京全市发展设施果树的势头持续高涨。

2008年全市投资8254.8万元,新增设施果树面积88.87hm2,比上年增长63.5%。

种植品种与面积的分布如表2表2 北京市2008年新增设施果树面积及分布天津市自2007年以来加大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力度,2008年新建成设施面积6800 hm2,使全市园艺设施(主要为蔬菜栽培设施)面积达到2.93万hm2。

据测算,天津市设施蔬菜的年产值达到37.5亿元,占全部蔬菜产值的70%以上。

2008年,河北省设施总面积约51.3万hm2,其中日光温室18.67万hm2,产值226亿元;大棚11.3万hm2,产值86亿元;中小棚21.3万hm2,产值100亿元。

7000 hm2以上的设施大县有60多个。

2008年江苏省设施蔬菜面积达37.7万hm2,比2007年增加3万hm2,较2000年增长了87%,是1991年的33倍,设施蔬菜占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由2000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25%。

全省设施蔬菜面积超6700hm2以上的县(市)有15个,其中6个超过1.33万hm2,面积最大的县超过4万hm2。

2008年浙江省蔬菜瓜果设施栽培面积已超过11万hm2。

设施栽培应用作物已从蔬菜瓜果扩大到花卉、水果、茶叶、食用菌等多种经济作物。

(3) 政策性补贴加大,促进产业发展由于设施蔬菜生产对均衡市场供应、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作用明显。

因此,各地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据农业部不完全统计,2008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投入设施蔬菜资金80.54亿元。

其中,省级29.8亿元,市级21.79亿元,县级28.95亿元,北京、辽宁、上海、天津、江苏、吉林、宁夏、内蒙古8省(区、市)省级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

北京市2008年财政安排6.5亿资金,扶持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建设,对规模在3.3hm2以上、符合建设标准的永久性日光温室、简易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以奖代补,每666m2分别补贴1.5万元、1万元和4000元,新建连栋温室每平方米补贴200元。

辽宁省计划2008-2010三年省市县三级政府总投资36亿元,组织实施“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项目,新发展设施农业16万hm2,到2010年达到53.3万hm2。

各级政府对每个新建日光温室小区(3.3hm2)补助10万元,每个新建县级蔬菜育苗中心补贴100万元。

2008年省级财政共落实设施农业扶持资金4.87亿元。

上海市从2005年起,组织实施“十一五”菜田设施建设规划,计划到2010年建成设施菜田2万hm2。

截至2008年年底,已完成1.27万hm2设施菜田建设任务。

2008年,市级财政补贴3.66亿元,区县配套2.22亿元,建设设施菜田2800hm2。

20hm2以上保护地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每666m2补贴4万元。

天津市2007年将设施农业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农业设施2.67万hm2,到2011年达到6.67万hm2。

市级财政对新建的节能日光温室每666m2补贴7000元。

2008年市级财政共落实设施蔬菜扶持资金3.26亿元。

江苏省设立设施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标准化温室、大棚、防虫(遮荫)网等生产设施以及示范基地建设。

补助资金采取分区分档发放。

2008年省级财政共落实设施蔬菜扶持资金2亿元。

吉林省2008年,提出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百万亩棚膜经济,计划年均以4000hm2以上的速度推进,到2012年全省棚膜蔬菜面积发展到6.67万hm2。

2008年,在长春市投资2.4亿元,建温室900栋、大棚1800栋,打井900眼。

宁夏:2007年以来,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狠抓生产基地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和示范引导。

2008年自治区财政共落实设施蔬菜扶持资金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农民建造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

内蒙古每年给赤峰、呼和浩特、乌兰察布3市各安排5000万元,支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

赤峰市重点对新建设的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小区给予水电设施配套资金补贴,乌兰察布市每建666m2设施补贴1/3建设费用,呼和浩特市每666m2节能日光温室补贴6000元。

为了大力推进大连市花卉产业发展,扩大花卉产业规模,解决花卉生产经营者的资金瓶颈问题,大连市政府2008年修订颁布了《大连市花卉产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当年新建或扩建的花卉生产基地,日光温室总规模达到2hm2以上,且单栋面积不低于666m2时每个标准日光温室可一次性补助1万~2万元;连栋温室面积超过3000m2,一次性补助30万~50万元。

(4) 行业保险进入,试点设施农业辽宁省2008年将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纳入了省级设施农业保险试点,并采取多项配套措施保证试点效果。

确定由省、市、县级财政共同对参保农户和龙头企业给50%的保费补贴,对有条件的试点地区,也可以增加对农户和龙头企业的保费补贴。

《宁夏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实施方案》中也将设施农业纳入了试点险种。

(5) 当前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缺乏整体规划在中央和各地政府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指导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下,2008年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但设施园艺的发展与产品的市场容量密切相关。

按照当前我国的蔬菜产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消费能力,虽有局部地区或局部时段有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就全国总体而言,生产能力严重超出消费能力。

如何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设施园艺的定位和适宜规模,分析优势发展区域,开拓国际市场,以此为基础进行设施农业的总体区域规划,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比较效益下降随着我国设施蔬菜规模的不断扩大,蔬菜价格大幅下降。

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18种主要蔬菜淡旺季平均价差,由2000年的每公斤1.69元下降为2007年的0.86元。

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设施园艺的利润空间,延长了园艺设施建设资金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的风险,对广大农民进行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降低温室建设成本、提高温室生产效益、增加温室生产的科技含量,已经成为推动设施园艺健康、稳步发展的急迫需求。

③部分设施出现闲置由于在政府推动下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和产品市场支持和服务不能及时到位,设施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能够掌握设施生产技术的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使已经建成的设施出现无人生产的现象,这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科研工作情况(1) 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突破性成果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过3年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课题紧紧围绕温室工程建设节本增效的目标,本着合理利用建设地区的气候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原则,运用温室建设区域优化布局与标准化配套、太阳能高效利用、新型保温材料开发和节能降耗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温室标准化设计的技术平台,开发出6个基础数据库和1套温室总体设计软件,能根据建设要求和建设地区的基础条件,自动完成温室结构与环境设计,提出工程造价预算。

研究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并采用“地表-冠层”散热系统,提出了低品味能源在温室中应用的有效措施,夏季结合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可在闷热的天气条件下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单独使用,比传统燃煤加温节省能源近40%。

研究开发了钢渣混凝土墙体、相变蓄热墙体以及蜂窝状墙体,热工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和黏土机砖。

课题结合我国气候特点,以华南、华东、华北和西北气候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节能技术,相比传统温室,连栋温室综合节能率达到11.6%~38.5%;日光温室室内外温差提高3.1~6.6℃,造价降低8%~12%。

继2006年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后,2007年科技部又在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中将“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列入其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