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人课型新授课时间课题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测蜡块的体积和测盐水的体积。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实验原理ρ=
v
m
实验思路:1.用天平测质量。
2.用量筒测体积。
3.根据算出密度。
实验注意事项: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
教
学
反
思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密度的知识,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个手镯,我们想知它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该怎么办?有学生回答,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如何测物质的密度。
二、进行新课
1、借助课件展示,认识量筒和量杯的形状以及它在实验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根据屏幕提示的器材,选择自己测物质的密度所需的器材,在演草本上写出你需测的物理量,实验依据、所需器材,及所测方案。
同时课件打出思考讨论;
(1).实验目的是什么?
(2).实验原理是什么?
(3).需测哪些物理量?
(4).需要选择哪些器材?
(5).如何测量,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出填写数据的表格。
在次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要求充分讨论,让学生对比哪种方案最优,选择最佳方案。
讨论焦点,1.对于测固体的密度究竟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2.对于测蜡块的密度,不沉入水中,如何测体积、3.对于测水的密度,该如何测误差最小,提示测的是量筒中水的密度,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实验方案已初步掌握。
课件打出最佳方案。
测水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
1。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
(3) 用天平称出剩余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m
2。
即量筒
中水的质量。
m
1- m
2
水的密度表达式
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讨论形成共识,课件展示并记录书上。
测蜡块的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
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
次读数之差V= V2- V1
④、根据公式ρ=m/v求出石蜡密度
提示方法二
三、小结见屏幕
四、反馈检测:
1、试一试.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
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2009•泰安市】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