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方法
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本文针对人教社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文化特点,提出了进行文化教学的四条途径,以便能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只重视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却缺乏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常常发现,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正确的语法和语言结构,但是对文化知识或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缺乏了解,他们的表达往往不得体,更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不时还会闹出笑话,造成令人尴尬的场面,甚至会伤害对方的感情、自尊心而产生误解。

此种状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文化差异的干扰,也就是因为教学中忽视了跨文化方面内容的传授。

下面就人教社新课标高中英语中的文化特点及其教学做一些分析,以便能较好地进行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

一、《新课程》中的文化特点
《新课标》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
展的基础上。

”它规定了文化意识应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新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必然有对应的新的课程内容。

所谓课程内容就是实施课程中的教学重点。

为改革原来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新课标》着重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将文化信息与语言信息有机交融,呈现为饱满、滋润的生态化语言教学特点。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learner-centered”和“task-based”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突出了英语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learner-centered即以学生为中心,task-based即以任务为中心,这是一种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模式。

作为教师,应站在整体的高度,对文化因素在教材中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对教材中文化因素的分析,可在文化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当前文化教学混乱、无序的状态。

二、如何进行文化和跨文化教学
要有效地开展文化和跨文化教学,首先必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新课标》(2004:30)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二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
入文化的内容,因此也称文化导入。

”根据中外学者对文化教学方法的建议和中学教学的实际,我认为高中阶段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文化和跨文化教学:
1.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紧密。

词汇中大量的习惯语、典故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含义,反映出不同的民俗特征。

同是一个词,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头脑中反映出的意象和联想却可以不同(刘双,1995:46)。

例如,由moon(月亮)这个词我们会联想到嫦娥奔月、中秋团圆等,而美国人看到月亮想到的可能是太空飞行、登月等。

pumpkin (南瓜)会使美国人想起感恩节、想起万圣节(halloween),而我们却没有这些联想。

dragon (龙)在中国文化里象征吉祥、权势、尊贵,中华民族被称做“龙的传人”,而在西方国家里则被看作凶险、魔鬼的象征。

2.拓展语篇的文化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持对文化的敏感性,及时拓展教学中的文化信息,帮助学生从中获得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就以饮食为例: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外国人爱吃牛肉、鸡、鸭、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叉子和刀。

于是结合教学,我适当为学生补充了有关的内容。

我将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增加了对西方社
会的了解。

3.重视日常用语的文化差异
日常用语有招呼、问候、致歉、道谢、告辞等,能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浓厚的社会文化意义。

要使英语有效地应用于交际,必须了解英美人的文化背景,知晓对方在日常生活、习俗礼仪、审美情趣等方面与我们存在的文化差异。

否则我们就会犯文化错误。

而“文化错误”(cultural mistakes)与“语言错误”(linguistic mistakes)迥然不同,后者仅使对方产生你英语不怎么好的感觉,而前者则会使对方产生性质不同的误解甚至敌意。

4.积极创设英语情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和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要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语言实践活动,
总之,学好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要学好英语,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新课标》教材中随处可见文化的因素,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新课标》英语,必须重视文化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这不仅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还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

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世
纪高中英语教师的一项紧迫任务,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衷心地希望广大同行给予指点和帮助,让我们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