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i.大城市案例一柳州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日H日1EE泊匚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 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口沙埔、雒容‘即以柳州寨等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 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 (1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 )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 区的核心城市;(3 )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4 )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 )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 想家园。
县域中心城市职能与功能定位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功能定位融水旅游、工业 型 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带的组成部分;柳州重要的旅游城 镇和以木材加工、建材工业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基地、物资 集散基地。
三江 旅游型 :柳州市重要的旅游和区际商贸中心。
柳江工业型 柳州的重要卫星城镇。
柳城工业型柳州都市圈北翼的工业重镇。
3.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规划将城镇等级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大于 100万;第二层次:20〜50万;第三层次:5〜20万;第四层次:1〜5万;第五层次:0.5〜1万。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 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三 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镇、浮石城镇名称职能类 型功能定位鹿寨工业型柳州都市圈东部的工业 扩散基地,湘柳线上新 的区域增长中心,广西 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融安工业商贸型柳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农 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旅 游服务基地。
f uJ次中心城市城市职能与功能定位镇、和睦镇、雒容镇、丹洲镇、大良镇)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
4.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市域人口规模市域总人口预测结果为: 2010 年420万人;2015 年450万人;2020 年480万人。
市域城镇化水平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为: 2010 年51% ; 2015 年58% ; 2020 年62% ; 市域城镇人口预测结果为:2010 年214万;2015 年260 万;2020 年300万。
5. 分析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要兼顾工业生产,还要保护其历史与文化内涵,在市域层面的总体规划中,柳州的城镇体系规划以“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主,应该是合理的。
柳州作为区 域内最大的中心城市,起到带动其他小城市的作用,其他小城市也随着发展契机而加速繁荣。
在一个以工业为主打产业的区域内,有主有次无疑是较好的城镇结构体系。
次中心城市鹿寨、融安定位为工业和工业商贸城市,融水、三江定位为旅游城市,柳江、柳城定位为工业城市,城市职能都是在原有资源和地理位 置条件的先天因素下定位的,不具争议性。
6. 评价在区域发展步伐的控制上有待斟酌,过于强调工业的发展,追求经济增长、追求城市规模迅猛升级,在短时间内就想将柳州打造为特大城市, 其他小城镇打造为大城市。
系统的工业城市职能定位是会刺激区 域内经济迅猛发展, 但对生态环境系统的斟酌和规划考虑较少, 这样将会带来经济过度增长而环境代价加 剧的恶果,建议应当先规划出生态连环系统,再规划工业城镇体系。
、中心城区层面分析1. 城市性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重要的工 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 城。
2. 城市人口规模近期 (2010年):125万人; 远 期 (2020 年):160万人。
3. 城市用地规模:近期 (2004 — 2010)为126平方公 里; 远期 (2011 — 2020)为168平方公4.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规划期内城市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有 序拓展、延伸,紧凑发展。
远景城市应初艸I 市UiE 市总U&规划(2010-2020)用阳JI/T1里。
以向东北为王要的发展万向。
城市整体布局城市整体布局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 的结构格局。
5. 中心城区各类用地的布局形态柳北片:以生产性区域为 主,配以为其服务的生活区, 加上新规划的火车北站站前 区组合而成的城市分区,以整 治、整合为主。
柳西片:以工业为主的生 产性区域。
北部以整治为主, 逐步向南适当有序拓展。
城中片:以居住、商业为 主的综合城区,城市的中心片 区,建设重点是环境整治,改 善城市面貌。
柳东片:新兴的综合城 区,城市新的市中心,合理的 规划,高品位、高档次建设, 严格的建设管理。
柳南片:新兴的城市生活 区。
整治、整合与扩展相结合, 提高居民居住环境质量。
6. 分析柳州城市性质定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重要的工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根据现有的文化产业背景和区位因素决定的, 着力发展工业和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美誉。
城市用地规模围绕现有城区由内向外延伸,远景城市向东北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城市用地规模稳步扩张,比较合理。
从用地规划图上看出城市各类用地都呈分类集中的态势,利于居住环境和工业污染相分离。
在广西主要工业城市的定位下,柳州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比例较大,符合实际情况。
7. 评价工业用地布局呈包围中心城区态势,且西北片区最为集中,从风玫瑰图看出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二是: "内部整阳織市人民E (府2010.4帀则卯市m市总饰向外有序扩展”心吨用地规划风,这样居住区将处于工业区的下风向,污染城市环境。
建议污染严重的工业迁至东北未开发片区,减少污染物对城区居民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城市用地布局中商业用地的比例很小,只有城中片有集中的商业用地区域,随着柳州快速向特大城市发展,势必会需要在各个城市生活片区中增加公共城市空间,及商业用地,到时用地将会成为限制。
建议在各个片区规划出商业集中区域用地。
Part2.中等城市案例一宝鸡一. 概述宝鸡是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
宝鸡市古名“陈仓”,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部工业重镇。
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
辖3区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
、区域规划层面分析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市域:为宝鸡市所辖金台区、渭滨区、陈仓 区3区和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 千阳县、麟游县、太白县和凤县9县,面积为18172 平方公里。
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b 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 城市,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 枢纽 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TII-陕西西部和陕 中心城市。
J H『丹**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建设成为、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 W w 初■!■ VIHBaB. — ■!"■ 亀竝冲■■・ Hr4^―-阿鼻碎・”AH• W*t«n1V44«B方崛勺■« ■* if« ^aiuhi ・ —u ・■E «- ■■■■式灯2.城镇职能市煉诚蹟体系空间佶构规划图市域形成“一区两翼、五片 多点”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区划 规划空间结构(1) 一区两翼:一区为市域 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两翼为南部秦岭生态翼和 北部北山生态翼;“一区两 翼”构成了市域空间发展的整 体格局。
(2) 五片:市域中部城镇密 集区内的五个重点功能区,为 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镇一岐 山县城、凤翔县城一柳林镇一 长青镇一陈村镇、扶风县城一 法门寺、马家镇一眉县县城一 常兴镇一绛帐镇,为规划期内 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在现状基础上呈由点到面发展 态势。
(3) 多点:市域南部秦岭生 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 点发展城镇,包括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 城、太白县城等城镇,呈点状 集聚化发展态势。
市域城镇分为综合型、工业型、商贸型、矿业型、旅游服务型和农贸型等6类职能。
(1 )综合型城镇:共10 座,为宝鸡中心城市、凤翔县城、扶风县城、岐山县城、眉县县城、千阳县城、陇县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
(2 )工业型城镇:共10 座,为蔡家坡镇、柳林镇、长青镇、绛帐镇、常兴镇、草碧镇、东风镇、陈村镇、马家镇、南星镇。
(3 )商贸型城镇:共8 座,为益店镇、两亭镇、黄牛铺镇、县功镇、横水镇、段家镇、槐芽镇、桃川镇。
(4 )矿业型城镇:共6 座,为崔木镇、天堂镇、坪坎镇、三岔镇、太白河镇、鹦鸽镇。
(5 )旅游服务型城镇:共6 座,为汤峪镇、凤阁岭镇、召公镇、祝家庄镇、唐藏镇、河口镇。
(6 )农贸型城镇:共48 座。
3. 城镇规模近期(2015 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10 万人;远期(2020 年),宝鸡市域总人口为425 万人。
市域城镇形成五级规模等级结构:(1 )市域中心城市:为宝鸡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130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