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课件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课件


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
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说明
A.宏观调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 B.运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应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C.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C
D.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009年10月30日,筹备达10年之久的创业板开市,首批28只股票
生物有机肥并发电,用鸡毛、鸡肠等制成高蛋白的鱼饲料。鸡粪、
鸡毛、鸡肠等“垃圾”不但没有污染水源,每年还能带来数千万
元的产值。这启示我们
A.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
B.
C. D.
D
7.(2008·海南单科5)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
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要实
②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③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
为党和国家一切工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第一要义: 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 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 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2009·江苏丹阳模拟考试)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在国
家的大力支持和宁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
快发展,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
目标 ③就能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④是注重公平原则的体现
A.①②④
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
实现的奋斗目标 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实现现代化
建设“三步走” A.①② D.
B.①③
D C.②③
2009年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2010年
经济工作。回答
4、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
④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 衡的展过程
考点二:科学发展观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
1、建设全面小康的措施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必要性 ——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其后果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
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促进国民 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
科 必要性 学 内函 发 第一要义
展 核心 观 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主要 措施
:①②③④⑤
考点一: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水平 表 微观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现 宏观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全面小康社会
(1)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集体亮相。创业板双称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市场
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
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 7.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共同特征有
A
①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②处于成长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③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支柱作用 ④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十讲: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 的经济建设
考纲考点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目标 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十

认识
小康
科学 社会
发展
观和
小康
社会
的经
济建

表现:宏观与微观 总体 小康 特点:
全面 小康
建设 全面 小康 的措 施
目标:
实现全面小康中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贯彻落 实科学 发展观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19.(2009.上海检验)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必将对上海的国民 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A.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B.促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 C.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D.促进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A
2.(2008·文基4)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发展养殖业,用鸡粪生产
⑤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
⑥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原因、措施)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建设次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
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符合人民的 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2)
特点 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实现全面小康中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 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