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案分析材料

个案分析材料

个案分析材料(一)
一、基本情况
学生齐波,男,13岁,家住池河镇岱山村赵庄生产队。

七岁直接上小学一年级,由于没上过幼儿园,基础较差,加上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他特别宠爱,在生活和学习中放任自流,导致该生学习成绩跟不上,在校表现每况愈下。

二、主要问题
他在学校表现为:上课时坐立不安,时而交头接耳,时而扮鬼脸,无论老师在不在上课,他依然我行我素。

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做做玩玩,从不抓紧,每次都不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他常常找不到本子,找不到书,或者说做完忘了带来,当然,这些都是借口。

还养成撒谎的习惯。

老师对他苦口婆心的教导,他满不在乎。

三、分析与诊断
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没有约束,他养成了不遵守纪律、任性的习惯,另外,他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与学前教育,因此不能适应学校的常规制度,导致了厌学的情绪。

四、方法与措施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主动的接触他,与他谈心,课余时间与他做游戏,了解他的兴趣与爱好,并趁机给他讲一些理想、道德、价值观的道理。

并有针对性地对他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同时号召全班同学都来关心他,帮助他,使他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有了进步。

其次,我多次进行家访,并与他的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做通他爸爸妈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抽出时间来给孩子一些温暖和关爱,用爱心去感化他。

另外,我尽量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只要他有了进步,我就在适当的场合激励他、表扬他。

我还对他的行为进行评价,每次取得一点进步就奖励一面小红旗,等积满五个红旗,就奖励他一个本子。

通过表扬与奖励,让他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促使他保持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

我不主张通过批评和体罚使他受到心灵的创伤,也并不是绝对排除批评这种形式,而是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式,用爱心去感化他,让他的心灵得到抚慰。

在我和家长的不懈努力下,他能和别的同学一样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上课时注意力比较集中了,作业也能认真、按时的完成了,并且有了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