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题组训练规律及方法一、(1)实验室中,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 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 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为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
(2)硫单质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和Cl 2与变价金属的反应情况相反),如FeS 、Cu 2S 等。
(3)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4)单质硫燃烧时,产物只能是SO 2,无论O 2的量是否充足,均不会生成SO 3。
(5)CO 2中的碳元素处于最高价,因而只具有氧化性(CO 2―→CO ,CO 2―→C)。
SO 2中的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因而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6)除去CO 2中的SO 2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或溴水中,也可通入饱和的NaHCO 3溶液(H 2SO 3的酸性大于H 2CO 3)。
(7)因SO 2造成的褪色现象分类归纳SO 2⎩⎪⎨⎪⎧ 酸性: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还原性:使氯水、溴水、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1)二氧化硫性质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二氧化硫的性质时,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复习:①属性: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可类比CO 2气体的化学性质,但应注意与CO 2的区别。
②价态:二氧化硫中的硫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所以既能升,也能降,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还原性。
③特性:漂白性。
(2)熟记中学化学中的四大还原性离子还原性:S 2->SO 2-3>I ->Fe 2+ ①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②易被KMnO 4(H +)、HNO 3、溴水、氯水、Fe 3+(还原成Fe 2+)等氧化。
③SO 2、H 2SO 3、Na 2SO 3均有较强的还原性,且还原性:SO 2-3>H 2SO 3>SO 2。
④H 2S 、HS -、S 2-均有很强的还原性。
三、常见漂白剂比较。
22 (2)常温下,浓硫酸与Fe、Al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发生了“钝化”,“钝化”是浓硫酸将Fe、Al氧化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浓硫酸与Fe、Al的继续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五、(1)SO2和CO2的鉴别方法①闻气味法:CO2无气味,SO2有刺激性气味。
②通入品红溶液法: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③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法: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它们褪色的是CO2。
(2)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思维程序CO2都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如下:SO2和22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
六、浓H2SO4与金属反应的规律(1)钝化:常温下浓硫酸使Fe、Al表面快速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开始产生SO2,硫酸浓度变小后,产生H2。
(3)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开始产生SO2(加热),浓度变小后,稀硫酸不再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例如:1 mol Cu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4)浓硫酸在与金属的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浓硫酸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七、SO2-4检验的易错点(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
误将CO2-3、PO3-4、SO2-3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2-4。
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2)误将Ag+、Pb2+判断成SO2-4。
例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2-4。
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2-4,而含Ag+或Pb2+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Pb2++2Cl-===PbCl2↓(白色)。
(3)误将SO2-3判断成SO2-4。
例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2-4。
该错误是未注意NO-3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中发生反应:Ba2++SO2-3 ===BaSO3↓(白色),3BaSO3+2H++2NO-3===3BaSO4(白色)+2NO↑+H2O。
题组训练题组一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1.(高考组合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15·高考天津卷)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B.(2015·高考山东卷)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2-3+SO2+H2O===H2SiO3↓+SO2-3 C.(2014·高考大纲卷)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D.(2015·高考重庆卷)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解析:选C。
A项,硫燃烧只能生成SO2,SO3的制取需要使用催化剂,错误;B项,通入过量SO2生成HSO-3,错误;C项,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SO2和Br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SO2在酸性环境下被硝酸钡中的硝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生成的产物也应该是硫酸钡,错误。
2.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
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2232323.已知有机色质的发色官能团可以被氧化或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1)为了探索比较SO2和Cl2的漂白原理,甲同学做了如下对比实验:a.将干燥的SO2和干燥的Cl2分别通到干燥的品红试纸上,发现品红试纸均不褪色;b.将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现品红溶液均褪色;c.加热b中漂白后的溶液,发现前者恢复红色,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者无明显现象;d.将SO2和Cl2分别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前者只变红,不褪色,后者先变红,后褪色。
请根据甲同学的实验事实,简要说明SO 2与Cl 2漂白原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①相同之处:SO 2和Cl 2本身都没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分别是其与水反应后的产物________和________。
②不同之处:H 2SO 3只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生成物受热分解再放出SO 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HClO 能与很多有机色质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物较稳定。
(2)乙同学为了探索对比O 3、H 2O 2和Cl 2的漂白能力大小,将等体积等浓度的品红溶液与三种漂白剂分别反应,至完全褪色时,发现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但褪色时间O 3最短,H 2O 2次之,Cl 2最长。
①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的原因是每摩尔物质________相等。
②O 3漂白速度较H 2O 2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l 2漂白速度最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对比实验现象,仔细分析褪色原因。
答案:(1)①H 2SO 3 HClO ②加合(或化合) 氧化还原(2)①得电子数 ②氧化性O 3>H 2O 2 Cl 2与H 2O 反应生成的HClO 浓度较小4.(2016·江西盟校联考)下列A ~I 九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A 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单质,常温下C 、E 、F 都是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C 的固体属于________晶体,F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 与H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转变为H 和I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中A 在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单质,可推测A 为碳单质,因A +B ―→C +D +E ,其中C 、E 为无色气体,可推测是碳单质与浓酸之间的反应,则B 为浓硫酸,再结合框图转化关系与反应条件,推测E 为SO 2,C 为CO 2,则进一步可确定I 中为稀H 2SO 4,H 为稀盐酸,F 为O 2,G 为Na 2CO 3,将以上推测代入题中验证,可知推测正确。
答案:(1)分子 O 2(2)C +2H 2SO 4(浓)=====△2SO 2↑+CO 2↑+2H 2O(3)CO 2-3+2H +===CO 2↑+H 2O SO 2+Cl 2+2H 2O===4H ++SO 2-4+2Cl -5.将28 g Fe 粉和8 g 硫粉隔绝空气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足量的稀H 2SO 4,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是多少升?解析:Fe ――→S FeS ――→H 2SO 4H 2S1 mol 1 mol 1 molFe ――→H 2SO 4H 21 mol 1 mol故n (气体)=n (Fe)=28 g 56 g·mol -1=0.5 mol ,V (气体)=0.5 mol ×22.4 L·mol -1=11.2 L 。
答案:11.2 L 题组二 有关SO 2性质的实验探究与环境污染6.(2016·最新调研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 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 、C 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 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