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 的政策
2020/12/10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一、基本方针
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n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
水土流失治理率 人均造林面积
预期寿命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社会文盲率 老龄化率
第三产业劳动者占全社会劳动者比例 城市化率
三人户占总户数的比例
居民生活条件 居民消费水平
城乡收入水平差异 就业公平度 受教育公平度
城镇失业率 贫困发生率
赡养比 城市与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
劳动者文盲比例 劳动者小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中学程度人口比例 劳动者大学程度以上人口比例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
动计划。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阅读材料: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1年修正)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要素层
土地资源指数
人均耕地 耕地变化率
当前教育人口参与比 第二产业人口参与比 科学家、工程师人口参与比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区域教育能力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智力支持 系统
区域科技能力
区域管理能力
变量层 教育投入指数
教育规模指数
教育成就指数 科技资源指数 科技产出指数 科技贡献指数 政府效率指数 经济调控指数 环境管理指数
要素层 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教育经费占全国份额
耕地质量 耕地占全国份额
水资源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生存支持 系统
生存资 源禀赋
水土资源匹配指数
人均水资源 水资源密度 亩均水资源
水资源占全国份额 国土资源占全国份额
气候资源指数 生物资源指数(NPP)
光合有效辐射 ≥10℃积温 年平均降水 年均霜日
人均NPP NPP密度 NPP占全国份额
经济调控绩效 社会调控绩效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力度 “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 污染源限期治理及目标责任制执行力度
环境问题来访处理率
阅读材料: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综合指标及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或称 之为“绿色GNP”(Green GNP)被界定为:在不减 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必须保证的收入水 平。这里,资本资产包括人工资本(厂房、机器及 运输工具等),人力资本(知识和技术)以及环境 资本(矿产、森林及草原等)。
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生产力 粮食安全保证率 化肥利用效率
人均农业总产值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农村人均收入 农业增长值率
农业产值波动系数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 人均收入波动系数
高产稳产田建设占耕地面积比例 旱涝盐碱治理率 成灾率
中等教育水平以上农业劳动者比例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环境治理指数 生态保护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社会发展水平
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安全水平
人口发展指数
社会结构指数 生活质量指数 社会公平指数 社会安全指数 社会保障指数
社会进步动力
社会潜在效能指数 社会创造能力指数
要素层
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 废水排放达标率 废气处理率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覆盖率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
上式给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下传统宏观核算指 标的一种修正形式。然而,这一新指标更多的还只 是停留在理论概念的框架之上,其各个组成部分如 何计算还缺乏可靠有效的方法。同时,各组成部分 同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已有的有关资源与环境 的内容上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对应。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n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内容: (1)实行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 发展环保产业。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阅读材料: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收入或绿色GNP可 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NNP)的基础上,通过以 下的环境调整而得到: (1)当年环境退化的货币价值的估计,即环境资本折 旧。通常可划分为两部分,其一为传统GNP 中已部分 计入的环境损害,如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农作物产量 下降等,另一则未完全记入传统GNP 中的环境损害, 如野生生物物种的消失及自然景观的破坏等。因此, 这一项目的调整主要指传统GNP 中未计入的环境退化 部分;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n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 来,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n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重法律手 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 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三、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政策
新产品产值率
主要原材料消耗系数 万元产值能耗
万元产值废水排放 万元产值废气排放 万元产值固体废物排放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废气排放水平 废水排放水平 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平
烟SO尘2排排放放水水平平
地形起伏度 地震灾害频率
干燥度 受灾率
水土流失率 荒漠化率 盐碱化率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环境支持系统 区域抗逆水平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1999年6月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环 保总局、机械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 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的通知》, 规定了15种污染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和可替代工 艺及设备。
1999年12月又发布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 艺和产品目录(第二批)》,涉及8个行业119项。
空间合理度系数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工业经济效益指数
发展支持系统 区域发展质量
产品质量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经济集约化指数
区域环境水平 环境支持系统
区域生态水平
排放强度指数 大气污染指数 地理脆弱指数 气候变异指数 土壤侵蚀指数
要素层
总体效益水平 投入产出水平
运营效率 盈利水平
产品合格品率 产品质量优等品率 产品质量损失率
2000年6月,再一次发布了第三批目录,涉及15 个行业120项内容。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二)技术政策
1986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技术政 策要点》。
2000年5月,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 联合发布了《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万人中等学校在校学生数 万人在校大学生数 平均每所中等学校学生数 平均每所大学学生数 万人拥有中等学校教师数 万人拥有大学教师数
学龄儿童入学率 中等学校以上在校学生数占在校学生总
数比例 文盲减少率
科技人力资源 科技经费资源
科技论文产出 专利产出能力
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
政府财政效率 政府工作效率
2001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 技部联合发布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2年1月,又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 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等。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环境损害预防费用支出(预防支出),如为预 防风沙侵害而投资建立防护林带等; (3)资源环境恢复费用支出(恢复支出),如净化 湖泊与河流,土地复耕等; (4)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分。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阅读材料: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可持续收入/绿色GNP= GNP-(预防支出+恢 复支出+由于非优化利用资源而引起超额计算的部 分)-[固定(人工)资产折旧+自然资产折旧]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农业投 入水平
物能投入指数 资金投入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生存支 持系统
生物转化效率指数 资源转 化效率
经济转化效率指数
生存持 续能力
生存稳定指数 生存持续指数
要素层
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 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 灌溉率
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n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 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 策》;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 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确定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政策框 架和实施方案。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①指20世纪90年代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
2. 行业环境管理政策
n 行业环境管理政策,如《冶金工业环境管理若干规 定》、《建材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化学工 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管理 办法》、《关于加强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规 定》、《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关于加强 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饮 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等。
区域发展成本变量层 自然成本Fra bibliotek数 资金投入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