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

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

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学案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07年江苏卷考查了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2010年又考了王昌龄的《送魏二》【教学目标】1、识记送别诗的常见意象,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送别诗中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送别诗的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知识链接】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灞桥、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教学过程】一.真题演练:2010年江苏高考卷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归纳总结】二.合作探究(一)抒情技巧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概述诗歌内容。

2.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归纳总结】(二)写景特色(如何写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九华山: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的的:明亮、鲜明的样子。

旆,旗帜。

1.概述诗歌内容。

2.首联叙写了什么内容?(2分)第二联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2分)3.第三联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1分)全诗表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分)【归纳总结】(三)情感概括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概述诗歌内容。

2.万事非在诗中具体指哪些内容?(3分)3.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3分)【归纳总结】三.真题操练1.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

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

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

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3分)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4分)请简析尾联抒发的感情及其表达特色。

(3分)2.别韦郎中张谓星轺计日赴岷峨,云树连天阻笑歌。

南入洞庭随雁去,西过巫峡听猿多。

峥嵘洲上飞黄蝶,滟灏堆边起白波。

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

【注】星轺(yo):使者所乘的车。

桑落酒:古代美酒名。

(1)计日一词在诗中什么意思?有何作用?(3分)(2)颔联、颈联中,使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3)本诗尾联意蕴十足,请予以解析。

(3分)3.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课堂小结】作为古典诗歌大观园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朵,送别诗在其思想内容上,大大丰富了古典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在艺术表现上,格调或伤感或豪迈,抒情或直露或蕴藉,用语浅近,不事雕琢,真正体现了词浅情深的艺术特点。

所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送别诗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深入地研究。

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送别诗情与景的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送别诗的常见意象,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体会送别诗中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送别诗的写景特色、所抒感情以及抒情技巧。

【知识链接】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2、酒(饮酒饯别)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

(二)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三)空间意象:5、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6、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此外,寒蝉、阳关、古道、灞桥、西风、春草、眼泪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

【教学过程】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07年江苏卷考查了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2010年又考了王昌龄的《送魏二》一.高考体验:2010年江苏高考卷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由眼前情景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归纳总结】景物及景物描写技巧,情感概括及抒情技巧二.合作探究(一)写景特色(如何写景)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九华山: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的的:明亮、鲜明的样子。

旆,旗帜。

1.概述诗歌内容。

2.首联叙写了什么内容?2分第二联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分析。

2分【答案】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勒了一幅春郊送别图;点明了送别的时间、环境。

(2分)第二联一实写眼前的景,一虚写想像中的景(虚实结合);一写远景,一写近景(远近结合)。

(2分,一层1分。

答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给1分)3.第三联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1分)全诗表达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分)【答案】对比(1分)以乐景写哀情(以美景反衬人物的愁情)(2分)【归纳总结】景物分类:眼前景(实写)——途中景(虚写)——目的地景(虚写)写景技巧:想象、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多感官结合、时空结合,细节描写、白描(二)情感概括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