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心理群体的特质是人性的特质决定的,人性的特质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群体心理是无意识的,同时,群体也是冲动的奴隶,强烈的情感暗示能带来巨大的能量,也能带来巨大的破坏。
当个人融入群体时,智商不如独立时来得高。
三人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一)
更像是一张应该被钉在床头的便签,让我们尽量保持清醒。
一、群体心理
心理群体的特质是人性的特质决定的,人性的特质在不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所以群体心理是无意识的,同时,群体也是冲动的奴隶,强烈的情感暗示能带来巨大的能量,也能带来巨大的破坏。
当个人融入群体时,智商不如独立时来得高。
三人市虎,以讹传讹,当某一件事得到数千名目击者的证实,真想很可能渐行渐远。
二、影响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因素
1.种族
2.传统观念
3.时间
4.教育(教育既不能让人更道德,也不能让人更幸福,受教育
的目的是不断获取谋生的技能,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
)
5.简短、模糊、重复的口号式语言,经过不断地传播,更具
有力量感。
凡事民众接受的观点,最终都会顽强地扎根于社会最
上层,不管观点多么荒诞。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种族不断形成各种必要的特质,让这
种理想变得崇高而富有生命力。
当一种文明的强盛和复杂性达到
一定程度的时候便停止发展,然后迅速走向衰弱。
伴随着理想不断消亡,种族不断丧失越来越多的使之团结、
和谐、强盛的特质。
个人的个性和水平可能会得到提升,但与此
同时,种族的集体自我意识会被过度发展的个人自我意识所取代,随之而来的是种族特征的弱化和行动能力的降低,最终成为一盘
散沙。
恰恰在这个阶段,当这些拥有不同利益和愿望的群体不能
自我管理的时候,国家开始接管。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到文明,在理想破灭之后走向
衰败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生命的循环过程。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二)
作者勒庞在此书中围绕着群众心理机制的研究来披露他一针
见血的观点:个人极易受到群体思想的影响,以至于理性降至最
低点。
常见的例子如为什么谦谦君子在群体的支持下会变得粗野
不堪、肆无惮忌?为什么打动群体的观念总是经不住严密的推理?“文革”中的单纯学生又为什么会做出种种丧心病狂的举动?
人是群体动物,脱离群体的生活容易导致一系列的生理或者
心理上的问题。
因此,为了规避这些问题,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
方式使自己融入某些圈子。
同一个圈中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
样的“价值认同”,即他们具有相同的观点。
比如,“家长圈子”中的父母们共同认同的观点:”需要尽量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已让其能考入重点大学,这样将来才会有成就“。
如果有个别人
存在冲突的观点,比如”需要尽量发掘孩子自身的潜能,培养他/
她的心智而不单单是灌输知识“,其个人观点极其容易埋没在群
众思想中。
再加上个人观点很容易受到群体思想排斥,从而个人
倾向于顺服群众观点已便融入”圈子“。
由此可见,群体思想本
身也容易导致更多非理性的结果。
总体来讲,书的内容很有趣,不过翻译的版本再好也不及原
版的真切,毕竟翻译是两个人思考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