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项练习10新闻报告阅读

专项练习10新闻报告阅读

专项练习10新闻报告阅读【一】(2019届安徽滁州联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单位专家共同研制的〝治霾〞科技新成果——陶瓷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DFR)〝发动机医生〞,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推广,成为〝治霾〞利器。

这个龙江人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材料产品已成功抢占润滑油产业技术制高点,并远销国外市场。

〝发动机医生〞主攻方向是发动机节能减排。

黑龙江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张存德介绍:〝简单地说,汽车发动机缸体经过长时间活塞运动会出现磨损,导致出现发动机漏油、串气、冒黑烟、烧机油、燃料燃烧不完全等现象,进而产生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

DF R材料就是加入汽车发动机内的‘工业味精’,它通过超精研磨,清理氧化物、油垢和积碳,提高发动机的密封性能,使油料、燃气燃烧充分,从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进而减少由于发动机尾气排放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空气污染。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材料二:1955年,美国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空气污染治理法案«空气污染控制法»;1963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这部法案成了美国最重要的空气污染控制法案。

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控制,1967年,美国政府出台了«机动车空气污染控制法»和«空气质量法»。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在标准和法律的实行上存在较大的矛盾。

直到1970年,在美国民众的努力下,«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出台,它是一项全国性的立法,具有广泛的约束效力,被视为一座里程碑。

它规定了由联邦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标准,列出空气污染物质名单,制定了车辆的认证、检测、减排配件应用等多项制度,对燃料的生产也作出明确规定。

根据该法案设立了联邦环境保护署,赋予了其实在的管理权力。

针对雾霾污染,加州政府还出台了比美国政府出台的«空气质量法»还严格的«污染防治法»以及«加州洁净空气法»。

这些法案在美国后来的空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美国空气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颁布虽然使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空气质量管理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下,空气质量总会出现一些新情况。

对此,美国环保署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多次修订«清洁空气法»,每次修订都对空气质量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对各州实行要求更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条例。

美国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排污企业进行管制。

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局(SCAQMD)推出了区域空气污染排放交易机制(RECLAIM),由南海岸空气质量××局(SCAQMD)对纳入交易机制的工厂的排污情况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从而强制排污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排放指标在芝加哥期货市场公开挂牌交易。

这一机制对控制固定污染源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选自«合作经济与科技»,有删改)材料三:一场抗击雾霾的〝战争〞正悄然展开。

由荷兰艺术家丹·罗斯加德设计的名为〝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已于9月底进京,目前正在朝阳798艺术区内进行调试和测试,将择期与公众见面。

该塔高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其中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可被压缩做成黑色宝石。

雾霾净化塔似乎只是一件艺术品,只有艺术没有环保。

据报道,在全国像〝无霾之洞〞雾霾净化塔这样的治霾〝神器〞并不少,如2016年5月12日,西安市除霾塔项目如期封顶。

有人预测,随着〝减霾在行动〞越来越迫切,与雾霾净化塔类似的装置将会在一些地方大增。

事实上,与其争相建设雾霾净化塔,不如在雾霾产生的源头上多下功夫治理,如下大力气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抓好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抓好工地扬沙和渣土车洒漏的整治。

(选自«发明与创新·大科技»,有删改)1.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发动机医生〞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润滑油产业技术的排头兵,是〝治霾〞的利器。

B、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法案,法律基本内容与各州政府差异较大。

C、美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借鉴了水污染治理的方法,规定排放额度,并且每年递减,进行有效监管。

D、荷兰艺术家设计的空气净化塔为世界上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可将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压缩为黑色宝石。

2.以下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发动机医生〞有为发动机节能减排的功效,加入DFR材料,能有效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颗粒物排放和节省燃油。

B、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多项治理空气的法案,对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质名单都有详细的说明,也规定了燃料的生产。

C、美国加州南海岸空气质量××局引入市场机制,对排污情况在线实时监测,强制排污企业减少空气与水的污染物排放。

D、中国目前治理雾霾的方法更多为科技消霾,而美国政府更多从法律和市场等两个方面进行治理,为〝治霾〞提供根本保障。

E、制造治理雾霾的科技产品不如从源头治理雾霾,可在控煤、控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上多下功夫,抓好扬沙和洒漏的治理。

3.有人认为需要体制保障,才能从根本上治理雾霾;也有人说运用高科技治理雾霾,切实有效。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梦境沉入洪水的暂安一夜[美]丹·卢泽德①现在是星期日的子夜时分,发这份急电的时候,街道一片沉寂。

但是在城市中心,人们的心碎了。

②家园沉入水里。

汽车也被淹没,房子里黑漆漆的空无一人,而家具漂在水上。

缓缓上涨的水在防护墙上发出阴险的响声。

但是人已撤离的地区静悄悄的。

一切都很平静。

③这是耳闻目睹到的场景。

但是,当城市里运沙袋的英雄们躺下来休息时,1982年的这场洪水造成的难民们还处在混乱中。

④在河西边,令人心碎的程度最深,损失最为严重。

在莫米和圣乔,水逼近防洪堤顶部。

居民们爬到防水墙上察看水的最高线,他们在寻找希望的迹象。

看到防洪堤还牢固的地方,他们就觉得有了希望;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⑤难民们今天晚上讲了上千件事,都是他们看到和听到的。

⑥有个人想起万布林大街上的一幢房子,那儿阳光春天般地暖暖地照在明亮的黄砖围墙上。

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在他们的小黄房子的前院里等待着。

那位绅士坐在走道上的一把黄色椅子上,膝盖上横着一根拐杖。

他的妻子黄色的头发已经斑白,站在那儿望着奇怪的人来来往往。

他们是一幅岩画,一张发黄的照片,不合时宜。

⑦隔着一个街区的距离,水正沿着大街向他们逼近。

这个女人只会说结结巴巴的英语,她的丈夫只是点头。

糟透了的洪水,唉,糟透了的洪水。

水有多高了?耸耸肩,他们将不得不离开吗?一个虚弱的、不安的微笑。

谁知道呢?她说。

谁知道呢?⑧邻近防洪堤的莫米地区,河水在那儿最宽也最深,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

几乎没有人站在街灯下的防洪堤上。

现在没有这个必要。

他们感到安全。

⑨在像口袋一样的湖边地区,两条河的拐弯处,水没有漫出河道。

这里有一种乐观的信念。

星期六夜里难以入睡的焦虑结束了。

那里没有搭起的小屋子,也没有因洪水损害生活而感到的痛苦。

他们暂时逃脱了洪水,但是洪水就在眼前。

⑩现在,午夜过后,城市沉入梦乡,3000名难民安顿下来,得到了食物供给。

仍有两个世界存在着。

湿和干,高地和低地。

两个世界被汹涌的河水和桥分开。

两种运气。

好运气和坏运气。

⑪明天有希望达到河水顶点。

达到顶点,水就会退下去,无家可归的人会忘掉痛苦的记忆。

然后将重新挖掘出这些记忆加以回想。

⑫但这都是明天的事了。

今夜仍有不安的睡眠,陌生的床铺,这场战斗的奇怪的空虚感——一部分失掉了,一部分赢得了。

今夜,在城市中间,仍然有破碎的心灵。

但是最坏的事已经过去了。

街道安静下来,一切都那么平静。

(选自«韦恩堡新闻哨兵报»,李予阳译)1.以下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全文以〝市民暂时逃脱洪水和洪水就在眼前〞为线索,中间穿插白天救援工作的背景材料,表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题。

B、文章一开始就切入现场,通过作者的观察提供给我们一个大环境:街道一片沉寂而洪水发出阴险的响声,人们将要睡去但内心十分担忧。

C、作者用人们休息时表面的平静衬托出与洪水搏斗一天后的暂时松弛与内在的紧张,表达了作者的乐观推想:洪水明天就会退下去。

D、这篇新闻报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过后的现场,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等。

E、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市民们破碎的心,这样使得文章首尾照应;同时行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渲染手法来表现灾区市民的危险处境等。

2.简要说明文中画线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具体含意。

(1)哪里防洪堤出现了缺口,哪里的希望就像耗子一样淹没在水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低吟的河水在黑暗中翻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文中第⑥⑦两段对万布林大街上一对老年夫妇的描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本文题目有版本翻译为〝洪水毁家园,灾民夜难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