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确保防止和误用不合格品,对已输出的不合格品进行收回处置。
2.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发生不合格品及出厂后不合格品的控制。
3.定义
无
职责
4.1质量部判定产品的合格与否,要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
4.2质量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原因追查,并监督不合格品处置情况。
4.3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实施标识、记录、隔离、处置,并按评审结论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
5.程序
5.1不合格品的分类
5.1.1采购产品,生产过程和最终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5.1.2库存复检出现的不合格品;
5.1.3客户退回的不合格。
5.2不合格品的标识和记录
5.2.1对采购产品检验,工序产品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检验员采用"不合
格品"标志牌,及时进行状态标识。
5.2.2检验员对已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在《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表》上予以记录不合格品的状况。
5.3隔离
5.3.1不合格的外购产品由材料库负责隔离存放,防止与合格的外购产品混淆。
5.3.2不合格的半成品,单独存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不合格品区域"划红线"分隔。
5.3.3不合格成品,悬挂白底红字不合格的成品标识牌,并隔离存放。
5.4评审
5.4.1对不合格品中采购,外协件或半成品批量不合格,以及由于操作人员失误,测试设备失准,发生严重质量事故造成的不合格品,由质量(技术)部组织评审,组织各部门责任人员参加进行评审,在《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表》中记录相关内容。
质量(技术)部审批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进行处置。
5.4.2对一般不合格品分别由质量部进行评审,由供销主采购部管,生产主管进行处置。
5.5处置方式
5.5.1不合格的外购产品,原则上按照拒收处理。
5.5.2不合格的半成品,成品采用如下处置方式:
a.返工
工序检验或最终检验的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表》,由责任人进行返工,经重新检验后达到规定要求。
b.拒收或报废
工序检验的半成品经返工仍不能符全规定要求,一律拒收,禁止转到下道工序。
报废时,在《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表》上填写报废记录。
5.6发生不合格品的控制:
5.6.1发生不合格品的区域内的相关人员,针对成批返工品进行返工时,需认真作出纠正措施,并通过纠正和改进措施,通过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仔细分析,为保证不再出现不合格品,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至达到质量规定。
5.6.2质量部对该批不合格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后的质量跟踪,作好相关的配合和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详细记录批质量情况。
5.6.3当合同有要求时,返工和改制的产品未能达到质量要求,供销主管应详细告知需方,并将批产品返工情况记录在《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表》内。
5.6.4若是客户退回的产品,应分析原因后再经检验合格时仓库对批产品进行跟踪,并另设定标识。
6.相关文件
6.1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KE-QP-011-*
6.2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KE-QP-018-*
7.记录
7.1 《不合格品处理登记表》 KE-QP-RE-059-*
7.2 《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理表》 KE-QP-RE-060-*
7.3 《返工单》 KE-QP-RE-061-*
8.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