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27T14:48:58.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7期供稿作者:李春梅[导读] 少食多餐,忌浓茶、咖啡、巧克力、生冷、辛辣、油腻、煎炒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等食物。

戒烟酒。

李春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1疗区吉林长春 130021)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301-01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主要发生在肠道粘膜层,以溃疡糜烂为主要病理表现,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亦可向上扩展至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的炎性病变。

在中医学中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大致可把其归属于中医学的“泄泻”、“久痢”、“滞下”、“脏毒”、“血痢”等范畴。

近年来,此类患者有所增加,我科运用中医中药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

由于病程和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慢,易复发,给患者带来身心不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1]。

临床上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我科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4例,均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

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6-78岁,病程5-18年。

1.2治疗方法
1.2.1药物组成及制取黄连10克,黄柏10克,煅龙骨20克,牡蛎20克,败酱草30克,当归10克,土茯苓30克,地榆30克,加入500毫升水中煎1小时,煎取浓液150毫升,过滤后灌肠,每晚1次,10天为1疗程。

1.2.2灌肠方法每晚睡前指导患者排空大便,局部清洁后用屏风遮挡病人,保持灌肠液温度39-41℃,患者侧卧位,双膝屈曲,移臀部靠近床沿。

灌肠速度要慢,压力不宜太大,调节滴速为每分钟80-100滴。

同时嘱病人自然呼吸,灌肠完毕后,嘱病人取仰卧位,臀下垫5厘米厚小垫,仰卧位60分钟后,可去掉臀下小枕。

安静入睡至次晨最佳。

2 治疗结果
2.1疗效标准治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肠镜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显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溃疡面缩小。

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结肠镜检查无变化或加重。

2.2结果24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
3.3%。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转归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早日康复[2]。

护士应当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给予必要的解释宣教,减少其焦虑、紧张情绪。

同时要安慰患者,说明患者的配合是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协助。

3.2灌肠护理。

治疗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药物在结肠中保留时间的长短和有效吸收面积的大小。

灌肠前应做好遮挡工作,嘱患者排空二便,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导管前端及肛门口,灌肠时护士动作轻柔,导管呈螺旋式插入肛门。

插管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严格掌握插管深度,一般插入15-20厘米,减少对肠粘膜刺激。

指导患者取适当卧位,以保证药物顺利进入结肠。

部分患者紧张而致肠道痉挛收缩,增加肠管的阻力,而粗硬的肛管容易造成粘膜损伤。

我们用导尿管代替肛管,对直肠粘膜刺激小,无损伤,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

灌肠液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厘米,以减轻患者的便意,便于药物保留。

要严格掌握灌肠液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引起肠粘膜烫伤,过低则致使肠痉挛,加重腹痛。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有无腹痛、恶心等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及腹痛、恶心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灌肠后应正确向患者讲解卧位的方法、保持时间和注意事项。

保持病室安静清洁,以利患者睡眠。

3.3饮食指导。

要节制饮食,每天脂肪摄入40克左右,过多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刺激胃肠蠕动和加重腹泻。

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低脂肪食物,饮食宜清淡,如用苡米、山药、扁豆、红枣等煨粥。

少食多餐,忌浓茶、咖啡、巧克力、生冷、辛辣、油腻、煎炒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等食物。

戒烟酒。

4 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精神四大因素有关,取得患者的合作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生活有规律,不过度疲劳和紧张,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周卫生。

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药物可由直肠进入大循环,产生首过治疗效应,加快吸收速度,避免药物口服后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和破坏,直达病所,对局部病变作用直接,从而使其充分吸收。

同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肠粘膜的血管扩张,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体现了祖国医学的价值和中医护理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韩柯.利湿健脾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12-13.
[2]谷红东.大黄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1:40-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