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实力的认识与如何提高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的认识与如何提高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的认识与如何提高国家实力
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都在参与各式各类的竞争,有的是剑拔弩张,有的则是文化渗透,而部分国家能够在竞争中获胜,源于其强大的国家实力。

那么什么事国家实力呢?我认为国家实力是由经济上拥有的资源,政治上拥有的话语权,军事上拥有的武器力量,文化上拥有的特色与传播,以及人口,制度,自然和环境等复杂因素构成的。

一、国家实力的定义与内容
就像上面所说的国家实力是一个复杂而又笼统的概念,如何定义国家实力,清朝时期的中国,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自然资源,国家实力都应当是比较强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清政府时期国家实力是非常低的。

一个国家的实力的来源是对资源的控制和影响结果的能力,以及将对资源控制和结果相结合的手段也就是国家战略。

[1]姜益民认为国家实力是对资源的“能力”。

我认为“国家实力”的出现正是因为在竞争中需要获取资源,需要生存。

在国家实力的特性,评估与运用一文中顾德欣与黄琦总结国家拥有的生存、发展及对外部影响的力量构成国家实力[2]。

事实上如果紧扣国家实力的目的与初衷,我认为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拥有并能使用资源的能力就可以被认为是国家实力。

在国家实力的内容上既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角度分开。

在张曙光教授的课堂上,张曙光教授将权力分为了硬权力,软性硬权力,硬性软权力,软权力(来自讲座课堂记录,观点来自张曙光教授)。

并将军事,经济,外交,制度和文化作为由硬到软,由物质性到非物质性的五个方面作为了国家施展权力的五个抓手。

总体而言军事力量与经济力量属于硬实力,而制度与文化属于软实力,外交风格则趋于中间。

我总结认为国家实力可分为四个内容,即代表军事力量的硬实力,经济力量(包括其开放性与别国依存度)外交水平为软性硬实力,强硬外交与制度上的演变力量为硬性软实力,而制度交流与文化实力为软实力。

特别的对于软实力。

其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亲和力,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3]越来越重要。

二、如何提升国家实力
对于如何提升国家实力,中国有着与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首先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经验可循,其次作为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国家,中国面临的问题有许多。

我认为提升中国的国家实力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经济与军事发展,这无疑是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与促进才能完成的,但是经济的发展不只是体积的扩大,高科技工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往往可以使的别国对其经济依存度大大增加方便了经济制裁等措施的运用。

军事发展同时不能只盯着数量不注重质量,美伊战争时,伊拉克部队的数量上与美军是可以打一场持久战消耗战的,但是其武器装备与军事科技的落后,使得其一溃千里。

第二注重政治与制度,我们曾记得,冷战结束前后,美国在政治上对中国采取“以压促变”的政策,把人权作为进行意识形态攻势的武器。

[4]如今美国仍然不放弃对中国的政治施压,如果要增强国家实力,增强国家政治上的话语权,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中国要走出强国必霸的历史怪圈,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友谊,对于美国,则需要求同存异,携手共进,跳出“修昔底德陷阱”。

第三注重外交与文化,与一贯政策相同,中国如果想不断提高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实力,加强文化建设是必由之路,这需要教育,法制,政策的一系列改革,“改革开放”政策还需要继续深入。

在外交上,我不太赞同中国部分青年关于中国外交偏软的概述,这是因为外交
问题远不止是单纯的外交问题,后面牵涉的大国关系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当保持一以贯之的外交方针与外交风格,软硬兼施,维护大国信誉,承担大国责任,在韬光养晦中有所作为。

三、参考文献
[1]姜益民.由中美实力对比看-G2-理论[J].理论观察,2010(01).
[2] 顾德欣, 黄琦.国家实力的特性,评估与运用[J]. 战略与管理, 1996-10-05.
[3] 孙德超,曹志立. 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看中国软实力[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4-7.
[4] 顾德欣, 黄琦.国家实力的特性,评估与运用[J]. 战略与管理, 1996-1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