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疾病基因克隆与基因诊断

疾病基因克隆与基因诊断


RDA技术原理和基本过程示意图
mRNA-DD技术原理和基本过程示意图
(三)采用动物模型鉴定克隆疾病相关基因
人类的部分疾病,已经有相应的动物模型。
如果动物某种表型的突变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 某一部位, 而具有相似人类疾病表型的基因很 有可能存在于人染色体的同源部位。 另外,当疾病基因在动物模型上已完成鉴 定,还可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来定位分离人的 同源基因。
()
②CAPS(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标记:
是特异引物PCR与限制性酶切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DNA标记,当 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或STS的特异 扩增产物的电泳谱带不表现多态性时,一种补救办法就是用限制性 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然后再通过琼脂糖或聚丙烯胺凝胶电 泳检测其多态性,这种多态性称为CAPS标记。它揭示的是特异PCR产 物DNA序列内限制性酶切位点变异的信息,也表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 的多态性。
(3)基于PCR与限制性酶切技术结合的DNA标记
①AFLP(amplifi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 ) 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通过对基因组DNA酶切片段的 选择性扩增来检测DNA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AFLP揭示 的DNA多态性是酶切位点和其后的选择性碱基的变异。
• RFLP连锁图 ♪ RFLP 作图的程序 与经典遗传作图类似,只是统计性状改为DNA 分子标记; 程序:选择已知基因型的亲本 → 设计杂交方案 → 获得交配的子代 → 分析其DNA分子标记
第三节:疾病基因鉴定
鉴定疾病相关基因的关键是确定疾病 表型和基因间的实质联系
正确的诊断是鉴定疾病基因的先决条件
v-l之间也是连锁的,其中重组配 子型为⑤、⑥、⑦、⑧,因此: Rfv-l=(⑤+⑥+⑦+⑧)/1011 =18.9%

vb+
总数
19
1011
因此v和b之间的重组频率最高,应当相距最远, l在v和b位点之间,用遗传图表示如下:
18.9 v l 25.6 b
由此可见,通过一次三因子杂交和测交分析, 不仅可以确定3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而且还可 以弄清楚它们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
1 39
Recombinant s
39
(B)
9RFLP analysis of plants in F2 population with RG214
Fig.1 The southern analysis of RFLP marker RG2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基于PCR的DNA标记:
①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标记:
B
A. 基于DNA分子标记的一条
人类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图
B. A
基于VNTR标记的人系谱分析图
• 遗传图谱(genetic map):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 对位置和距离描绘出来的图,又称为连锁遗传 图谱(linkage genetic map)。在遗传图谱上代表 一对等位基因的位置称为基因位点。
• 多点杂交
1. 三点杂交
VvBbLl × vvbbll
类型
① ② ③ ④
对于v-b这对基因之间的4种基因 型:
vb=①+⑧=302+19=321
++=②+⑦=298+20=318
F1配子基因型
vbl +++ +b+ v+l
数目
302 298 115 105
v+ =④+⑥=105+72=177 +b =③+⑤=115+80=195 四种基因型比例不符合1:1:1:1的 比例,因此v-b之间是连锁的。其 中③、④、⑤、⑥为重组配子类 型,因此: Rfv-b=(③+④+⑤+⑥)/1011
(4)单核苷酸多态性的DNA标记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标记:
单核苷酸多态性。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序列同一位置上的 单个核苷酸的差别。其比较的不是DNA的片段长度,而是相同 序列长度里的单个碱基的差别。
第二节:遗传作图
5.1 经典的遗传学图谱:
主要用来确定生物体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只能标明基因 之间的相对位置,无法指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因此无法 按图直接克隆分离基因。 5.2 现 代 遗传学图谱: 其概念是David Botstein等 于1980年提出来的,当时由于DNA 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应用,RFLP成为一种崭新的DNA多态性 标记。他们提出来利用RFLP作为标记去构建多态性基因与这些标 记连锁关系,进而确定多态性基因的位置。其精髓在于将单纯的表 型研究深入到DNA分子的本质上去。 即:表型多样性对应于DNA分子的多样性 将单纯的表现多态性的界标改变为以DNA序列的多态作为作图 界标。这些界标包括: RFLP、 VNTR和STR等。
解及凝胶电泳分离不同生物体的DNA分子,然后用经标记的特异DNA探针
与之杂交,通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显色技术来揭示DNA的多态性。 ( 图 Southern )
1 2 3 4
(A)
ZCL ZZA
1 The polymorphism of RFLP marker RG214 between 2 parents and 2 bulks
1.形 态 标记: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的外
观性状,如株高、粒色等的相对差异 2.细胞学标记 :是指能够明确显示遗传多态的细胞学特征。
如染色体结构上和数量上的遗传多态性等。
3.蛋白质标记:非酶蛋白质和酶蛋白质 在非酶蛋白质中,用得较多的是种子贮藏蛋白;
酶蛋白质主要是同功酶。
4.DNA 标 记: 也称DNA多态性标记、 DNA分子标记, 是 DNA水平上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
功能克隆(functional cloning)采用的是从 蛋白质到DNA的研究路线,针对的是一些对影 响疾病的功能蛋白具有一定了解的疾病
1.依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信息鉴定克隆疾病相关基因 2.用蛋白质的特异性抗体鉴定疾病基因
(二)从疾病的表型差异出发发现疾病相 关基因
表型克隆(phenotype cloning)基于对疾病 表型和基因结构或基因表达的特征联系已经有所 认识的基础上来分离鉴定疾病相关基因
针对未知基因常用的技术有
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mRNA-DD) 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ve subs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
cDNA微阵列 (cDNA microarray) 基因鉴定集成法 (integrated procedure for gene identification)
确定疾病的遗传因素,即通过孪生子分析,
领养分析和同胞罹患率分析等确定遗传因素
是否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程度。
一、不依赖染色体定位的疾病相关基 因克隆策略
不依赖染色体定位的疾病相关基因克隆策
略包括功能克隆、表型克隆及采用位点非依赖
的DNA序列信息和动物模型来鉴定和克隆疾
病基因。
(一)从已知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出发鉴 定克隆疾病基因
2. 双交换与染色体作图
但事实:
18.9 v 44.5 l 25.6 b
对于v与b而言,双交换类型与亲本型没有区别,
这就导致了前面在直接计算v与b之间的遗传图距
时出现偏低估计。由于双交换类型是两次单交换
的结果,为了对此进行校正,因此在计算v-b之间 的遗传图距时双交换类型必须计入两次:
Rfv-b=[(③+④+⑤+⑥)+ 2(⑦+⑧)]/1011 =45.5%

⑥ ⑦ ⑧
+bl
v++ ++l vb+ 总数
80
72 20 19 1011
=36.8%
类型
① ②
F1配子基因型
vbl +++
数目
302 298

④ ⑤ ⑥ ⑦
+b+
v+l +bl v++ ++l
115
105 80 72 20
b-l的四种基因型: bl=①+⑤=302+80=382 ++=②+⑥=298+72=370 b+=③+⑧=115+19=134 +l=④+⑦=105+20=125 同理可以判断b-l之间也是连锁的, 其中③、④、⑦、⑧为重组配子 类型,因此: Rfb-l=(③+④+⑦+⑧)/1011 =25.6%
依据DNA或mRNA的改变与疾病表型的关 系,可有几种策略:
1. 从疾病的表型出发,比较患者基因组 DNA 与正常人基因 组 DNA 的不同,直接对产生变异的 DNA 片段进行克隆, 而不需要基因的染色体位置或基因产物的其他信息。
2. 针对已知基因。如果高度怀疑某种疾病是由于某个特殊 的已知基因所致,可通过比较患者和正常对照间该基因表 达的差异来确定该基因是否为该疾病相关基因。 3. 针对未知基因的,可通过比较疾病和正常组织中的所有 mRNA的表达种类和含量间的差异,从而克隆疾病相关基 因。这种差异可能源于基因结构改变,也可能源于表达调 控机制的改变。
这里仅介绍遗传的分子标记中的几种重要的分子标记:
1.同工酶标记: 同工酶(Isozyme)是一类分子结构不同、 功能相似、催化同样的生化反应的酶。 同工酶标记是利用编码同工酶的等位基因与同工酶酶谱的 相关性及其共显性的特点进行染色体定位和遗传连锁分析。
2.DNA分子标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