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查与宪政的关系摘要:宪法,从阶级关系的角度讲是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政治利益关系的集中体现。
宪法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在法治国家中,起着基石的作用。
宪法是宪政之纲,宪政又叫作立宪政治,立宪主义。
宪政是宪法的现实化,实践化。
宪政应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制为基石,以保证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
但宪法的颁布并不意味着宪政的贯彻落实,并不意味着民主政治的实现,历史中并不乏以宪法之名愚弄百姓民主之例。
因此当宪法颁布之后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司法审查制度,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
以保证宪法的贯彻落实,人民权利的实现,国家权力的合规运行。
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国家。
本篇文章就此略谈司法审查与宪政的关系关键字:宪法(constitution)宪政(constitutionlism)司法审查违宪审查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法治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
由于依法治国实际上即依宪治国,因此宪法监督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宪政的概念宪政也称立宪政体,他是宪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
正如宪法概念的多样性一样,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价值和实践模式不同,人们对宪政的理解也呈现出多样性。
(一)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解释宪政毛泽东早在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宪政》一文中指出,“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美国,法国,或者是苏联,都是革命成为民主事实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因此从政治角度讲,宪政就是用宪法这种根本大法的形式把已经取得的民主事实确定下来,巩固这种民主事实,发展这种民主事实。
(二)从法治的角度界定宪政宪政应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制为基石,以保证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
(三)宪政的基本内涵1宪政与民主政治宪法与近代民主政治紧密相连,它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基础,内容。
众所周知,宪法是对已取得的民主的确认,是民主事实的法律化。
没有近代人民争取民主事实,就不可能有宪政。
2宪政与法治法治意味着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它包含一个国家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和法律制度有静态到动态的运行过程。
法治的集中表现是法律之上,宪法至上,依法治国。
3宪政与人权宪法是人权的手段,没有宪政实践,人权的保证就只能停留在宪法条文静态之中。
而不可能表现在公民的实际享有之中。
现正就是法定人权向现有人权转变的关键。
总而言之,宪政是宪法的实践,宪法的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体现二、司法审查制度司法审查,就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的程序一特定的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
本人看来,在现阶段中国司法审查等同于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指国家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和裁决立法,行政是否违宪的基本制度。
《新编法学词典》也将违宪审查词条解释为“违宪审查”亦称“司法审查”。
故此下文用违宪审查代替司法审查的概念。
违宪审查具有以下特征违宪审查的主体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
违宪审查有特定的审查范围,违宪审查程序多样化。
违宪审查的方式有别于一般司法案件的审查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宪政体制现行宪法所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现行宪法还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这就表明,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具体的、广泛的。
为了保障人民对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活动的监督权,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控告的权利。
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使宪法第41条的上述规定落到实处,并且使公民控告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有了法律的保障和制度的保障。
所以,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从制度上完善了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告权实现方式,推进了宪政体制的建设。
2、强化了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律地位我国现行宪法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第126条又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宪法的上述规定,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所行使的审判权是独立于行政机关所行使的行政管理权之外的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
国家行政机关不得用行政管理权来干涉人民法院的审判权。
我国建立的司法审查制度充分体现了宪法上述规定的精神。
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行政案件时,对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行使包括受理权、取证权、审理权、裁定权、判决权以及强制执行权等司法审查权。
人民法院在行使上述司法审查权时,作为司法审查相对人一方的行政机关不能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行政管理权来对抗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或者是不服从或者是阻碍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
这样,就从制度上有效地防止了国家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司法审判活动的干涉,保证了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的独立性。
3、有助于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应该通过行使行政管理权来达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国家公务员应该是人民的勤务员,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然,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社会事务面广且情况复杂,加上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手段和自身的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在履行行政管理职权时难免不会侵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要从制度上保证行政管理相对人能够使遭受损害的合法权益得到合理的法律救济。
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使行政管理相对人获得了现实的来自司法审判机关的法律保护。
《行政诉讼法》第2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该规定保证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人民法院司法审查权的有效保护。
4、维护和促进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行使司法审查权,其根本目的不是要用司法审查权来对抗或者制约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权,而是通过对行政案件行使司法审查权,监督国家行政机关以及国家公务员是否依法行政。
因此,人民法院进行审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通常来说,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进行司法审查对于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方面。
人民法院对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以司法判决的形式加以肯定,以司法审查权保障并强化国家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
二是消极方面。
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经过公开和公正的程序,纠正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增加行政机关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具体的司法审查工作教育相关的国家公务员,并使其他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引以为鉴,促使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依法行政。
5、有利于增加公民的法律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讲“法治”,不要“人治”。
“法治”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为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为根本任务。
司法审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一是使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获得了更加可靠的司法保障;二是司法审查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基础之上的,它不是用权力制约权力,而是通过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维护和促进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三是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公民通过司法审查途径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不法行为侵犯的法律意识,同时也可以强化公民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依法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主人翁意识。
6、有利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它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改变了国家行政机关仅仅依靠行政命令来进行行政管理的方式;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法治经济,市场经济要求以法来管理经济,而不是纯粹地依靠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权来实现。
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正好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两个基本要求。
司法审查权对行政案件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行政权单一管理经济的模式,同时,司法审查制度确立了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中的法律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是适应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而产生的,它的确立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并为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审查制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司法审查具有权威性,权力行使具有统一性,但是这一体制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对司法审查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仍是未来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是我国法治建设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设完成。
但这只是静态的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要将静态的法律转化成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将宪法及其他法律所规定的人民享有权利转换成现实生活中人民切身享有的权利,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在社会形态的进程中缺少资本主义这一阶段,横观世界,资本主义社会是近代宪法宪政的摇篮。
故此,宪法意识,宪政观念在我国先天不足。
只是事实,我们不应回避。
相反,我们应该踊跃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进行法律移植,消化,创造,然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最后笔者想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结束此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犹如一驾马车,宪法为马,宪政、司法审查分别为车之两轮。
有马无轮、有轮无马均无谈车之前行。
因此,要想驾得好这辆巨型马车,必须重视宪法,重视司法审查制度的建立,重视法治社会的形成,重视法治政府的建立。
只有真正做到这些,才能真正的保证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
参考书目1《美国劳资法律制度研究》周剑云2《宪法》第二版周叶中第十章第二十二章3《新民主主义宪政》毛泽东4《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35页5《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戴维米勒6《宪法学》第二版魏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