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本册教材承接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内容,供五年级第二学期使用.有五个单元主题,分别是"爱美丽的生命","规矩与方圆","不能忘记的历史","科技创造新生活","商品带你看世界".每个单元由三到四个活动主题组成,全书共18个活动主题,37个活动内容,建议安排37课时左右,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课时.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爱美丽的生命本单元包括"生命多么可贵","成长日记ABC","健康生活每一天"三个活动主题."生命多么美丽"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生命中的"爱"——家人的爱,社会的爱.通过感受人世间的爱,认识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尊重,从而体会自己生命的可贵,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等;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耐挫能力,对未来人生的美好信念.以上这些都是热爱生命的前提和基础. "成长日记ABC"这个活动主题是在前一个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问题,学会沟通,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会尊重和悦纳他人,学会男女同学友好相处等.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可贵在于它的来之不易,也体现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精彩.成长是生命力的体现,青春期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少年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烦恼.学会解决青春期心理,生理发展过程中的困惑,是少年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健康生活每一天",通过一系列探讨,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的侵害,感受体育锻炼,良好生活习惯等对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负责任.所以,这三个活动主题是互为关联,层层递进的.在三年级上册《温暖的家》,下册《家庭因我更美丽》等单元中,已着重强调了家庭对孩子的爱,四年级下册《伸出我们的手》,也让学生感受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这些内容的设置都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都在于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自己周围所有的人.但本单元在感受家人的爱这方面,更侧重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体会我们的生命中凝聚着家人的情感和心血,寄托着家人的无限希望;本单元中所反映的社会对儿童的特别关爱,则更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由此, 我们希望学生能体会到:生命是美好的,应该被尊重;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我们要好好珍惜. 重点关注: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树立"生命至高无上"的观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沉迷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学生懂得吸毒是违法行为,一定要远离毒品.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 使学生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男女之间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活动主题一生命多么可贵本主题包括"感激生命","珍爱自己"两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体会周围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感激,从而明白自己生命的重要意义,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对未来人生充满积极期待.1,首先以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神奇的生命过程的展示导入,备课系统光盘里就有,这一单元的FLASH故事,视频录像比较多,老师们可以选用.2,出示一组母亲十月怀胎的视频或图片,了解生命诞生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母亲怀胎十月和哺育我们成长的辛苦,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同时通过对生命的追踪体会母亲对我们的生命寄托的希望,体会我们的出生给予母亲的幸福,从而认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对于我们自己以及对于我们的亲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参考课本P3中的一组插图,启发学生思考:妈妈怀着我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她在想些什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又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也可以开展一次亲子交流活动,让学生和父母家人互相启发,互相分享.虽然只是一组简单的图文,可以引发的活动和思考却很多.3,设计"爱心小卡片",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爱.让学生想想从出生到现在,父母家人,社会给予我们多少关爱,把你知道的温暖的故事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或设计一套爱心卡片,寻找生活中社会对少年儿童的爱(如少儿频道,少儿读物,青少年宫等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珍惜拥有的一切,做一个快乐的人.本主题用两句名人名言结束,教学中可安排类似的名人名言收集,开展热爱生命的诗文欣赏,朗诵等活动.第二部分"珍爱自己"试图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不断肯定自己的长处,学会树立长期的人生目标,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并为此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会战胜挫折,永不气馁. 首先用学生熟知并喜爱的篮球巨星乔丹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明白"站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教材第7页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补充更多的内容,如"我最让父母自豪的是……",等等.可以开展一个"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演讲会,可以让学生说自己成功的故事和经验,也可以说名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主题二成长日记ABC 本主题用记录"成长日记"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成长的快乐,学习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悄悄长大开篇用有趣的照镜子导入,引导学生利用"时间小镜子"和刚入学的自己比比,回忆成长过程中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变化.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体会自己的变化,告诉学生原来自己就在"时间"这面小镜子中慢慢长大. "成长日记——快乐篇"中的三张照片让学生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一起欣赏带来的照片,注意启发学生:成长的快乐和父母家人的呵护分不开.也可以要求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一本"成长日记". 成长的路上肯定会有烦恼.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做一个调查,归类总结烦恼的种类,如"学习中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和朋友交往中的烦恼","身体的秘密"等.结合教科书中提示的三种解决烦恼的途径,教师可以充当"知心姐姐",解答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明白有了问题要沟通,不能憋在心里,变成真正的烦恼.也可以让学生充当小医生,相互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中没有出现关于学生心理,生理发展变化的具体个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 2, 男孩女孩"男孩女孩"这一活动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男女性别角色问题,二是男女同学如何交往的问题.首先以两幅对比画(一是男孩欺负,捉弄人,一是男孩乐于助人)切入:说说怎样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接着又以女孩们的讨论提出:什么样的女孩最可爱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本活动内容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男孩女孩的角色概念,刻画出大家心目中最棒的男孩女孩的形象,将自己的认识在"成长日记——塑像篇"中记下来.实际上,这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参考——如何完善自己.什么样的男孩女孩是最好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诸如诚实,正直,善良等品质应该是男孩女孩的共同标准. 关于男孩女孩的问题,教科书在12页呈现了学生的一些看法,试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男孩,女孩的差异性,学会相互欣赏,相互包容,平等交往.我们既可以像教科书中中提示的那样分别开展活动,也可以在合作中让男女同学取长补短.如布置教室:男孩子摆桌椅,女孩子装饰墙壁等,分工不同,但是各自发挥了长处.我们也可以举办"男孩女孩友谊擂台赛"活动,让男女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长处,开展一些小比赛. 男孩女孩如何相处的问题,教科书上选了一个"大刚和梅梅"的故事,正是很多五年级学生心态的写照.对于男女同学怎样交往更合适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事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加以指导,注意正确的导向. 活动主题三健康生活每一天本单元从一个有意思的活动"1"和"0"的启示入手,通过用"财富","智慧","健康","友谊","知识"排列顺序的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的重要性,拥有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健康,其它一切就失去了意义. 既然健康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教科书15页作了说明:首先是要拒绝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书上举了两个例子(电视迷,游戏迷),左下角的小资料是以权威的数字,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设计调查表格,了解学生中具体存在哪些不良生活习惯.针对现在青少年的具体情况,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吸烟喝酒,喜欢高热量的快餐,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改变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不正确想法. 毒品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定的大敌,尤其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人生幸福."拒绝毒品"从毒品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两个方面,引导青少年提高警惕,远离毒品.可先利用图片,音像资料分析吸毒的危害:危害个人,毁灭家庭,危害社会,也可让学生说说以前观看禁毒展览时看到的事例.青少年是易受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接下来利用教材中"不该发生的故事",着重介绍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比如好奇心驱使,毒贩诱惑,误将吸毒视为"时髦",受挫后逃避现实,不正常的逆反心理以及来自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等等.这些活动可以以资料,故事等形式,从理性上了解毒品的危害,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参观,调查,让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 "健康加油站"这一环节,可从一个小活动入手,通过学生的调查,观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