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大港中学课程基地申报表三稿

江苏省大港中学课程基地申报表三稿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
项目名称:“宜文化”的教育生态研究课程基地
学校公章:
校长签字:仲伟贵
申报日期:2012年12月03日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
一、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教学改革大改试点学校”。197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经历易地重建后,2005年被评为省四星级高中。新校址坐落于丹徒新城,占地260亩。校园环境优美,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浮雕映像墙、校园八景、灯饰警句、名人名言和文化长廊,营造了浓郁的校园环境文化。
(2).书画陈列室工程。让老师学生举办以“宜文化”为主题的个人书画展,面向社会尝试义卖。
(3).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工程。定期组织学生到南山景区、米芾广场、长山生态农业园等“宜文化”代表点参观体验学习。
(4).完善艺术楼功能活动室工程。建有辩论、话剧演出、演讲等功能室
(5).宜文化博物馆工程。宜地文化名人区,宜地民俗区,地质植物区。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是一所全日制住宿制普通高中,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阅览室每年订阅报刊杂志260余种,为师生的读书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秉承“笃实”校训,在“文化关怀,师生共进”办学理念引领下,走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之路,近年来有25个省市级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现有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特级教师5名,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5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占88%。近年来有7人获江苏省学科评优课和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有2人获全国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有10多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深厚的底蕴。学校前50多年的历史是在圌山脚下、长江岸边的大港镇生长的,近10年的历史是在丹徒新城的宜人宜居的建设步伐中前行的。“宜”的历史和文化阐释始终一脉相承地传承着。它们构筑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念先进。学校秉承“师生共进,文化关怀”的办学理念,用文化渐染心灵、塑造人格美的教师、培养人格美的学生。立意高远——着眼于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定位高端——着力于不仅要让相当数量的学生都能走进优秀的大学而且还要让其在优秀的大学里继续优秀。
以课程基地为依托,吸收、培养其他学校的教师,充分发挥本基地的引领、辐射作用,把我校建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基地。
学校将不定期地聘请名师和高校专家来校讲学,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6、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1).教室图书柜建设工程。把教室后墙改建成书柜。图书馆、阅览室配备复印机。学校建成宜人的书香校园。
2.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五个学科的活动小组是自主学习理念的现实化表现。从课程设置上看,不同的小组在学习方式上又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形成整体和合力,既包含了应用、审美和探究这三项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又突出了自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从而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3.致力于在办学品位、办学条件、教师培养、学生培养上提高标准,努力实现高标准定位学校办学方向,高水平规划学校硬件设施,高要求提高教师水平,并努力培养一批批“敦厚而灵动、包容而和谐、智慧而勇敢”的优秀人才。
××材料
××材料
……
四、实验费小计
××实验费××实Βιβλιοθήκη 费……五、培训费小计
××培训费
××培训费
……
六、其他费用小计
××费
××费
……
六、申报意见
校内组织申报情况
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市有关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发动教师认真思考,形成书面建议,由各处室和教研组负责人形成书面方案,上交学校项目申报组。项目申报组进行筛选整合,拿出框架,形成初步方案,请相关部门、教授级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进行论证,然后上报。
所谓教育生态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综合宜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的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学校或某一教育层次为中心构成的,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此外,教育生态学还考虑教育对象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本项目研究的第一层次正好契合丹徒政府的规划。
4、开发丰富而又特色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建设:编写校本教材《宜文化史》、《宜地地质与植物》、《宜地诗文》等一系列宜文化课程,不断完善活动课程体系。创办《宜文化》杂志,并把它和校本课程逐步上网和刻成光盘,做到校本课程电子化。
5、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在课程基地建立仲伟贵、束鹏芳、王荣林、纪桂发名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为领衔人,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促进名师出高徒,以建立起一支在全省历史、语文、生物学科具有影响力的教师团队。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博采众长。近年来,聘请了2名外籍教师,先后选派了160多名师生赴英国、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日本修学访问。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首批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20多项省级荣誉。
三、项目创意及效能分析
项目创意
1.跨学科、地域化、校内外。以语文、历史、地理、生物为龙头,整合相关学科教学力量,形成“宜文化”为地域特色的生态教育新的课程网络,尊重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科都组建相应的学生社团或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校本选修常态化、群体化,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要;充分利用放大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组建专家指导团队,提升和优化课程的内涵和质量,使之高起点、高规格,并向外辐射,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省的宜文化研训基地。
3、活动化、制度化的教研交流必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创新而富有成效的基地建设必将进一步创出学校的特色品牌。
四、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
项目保障
1.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2.学校领导重视。学校成立创建领导小组,确定“宜文化的生态教育”课程,制定课程规划。
3.学校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教师培训,教材编写,资源开发、实验器材、文化氛围的创设。
2、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建构一系列物态模型和非物态模型,将教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同时引导学生对具体形象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建设学校宜文化馆,以“活动、体验”模式,展示学生在宜文化基地建设中自己动手制作的若干模型,自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各种成果。
3、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建设宜文化主题网站,在网站上将建立宜文化图文信息中心,专门开辟“答疑辅导平台”和“自主测试平台”,并引进目前先进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实时异地交流,实现更便捷的“人机互动”。
2015年2月—2015年12月:宜文化的生态教育课程在省内外产生影响并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五、项目支出预算表
单位:
支出项目名称
资金来源
市、县财政投入
学校自筹
省财政补助
小计
合 计
一、设备购置费小计
××设备
××设备
……
二、教学资源开发费小计
××教学资源开发费
××教学资源开发费
……
三、材料费小计
4.设置课程。学校开发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中有精品课程《丹徒古诗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植物知多少》等20多门。在诸多课程里致力于文史课程资源的占了60%,这也是基于“宜文化”的生态教育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5.政府规划。丹徒区政府将学校所在地定位于生态宜居,并且在设立了文化规划办公室以后,开始了丹徒古邑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移植与建设,提出了生态教育的设想,以便和“生态丹徒”的新城市运动和谐共振。学校提出生态教育课程的构想,就受到了政府规划的启发。
二、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一、项目基础
1、师资基础。200多位专任教师中,5人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其中3人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44人为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2、学术基础。我校为了学生的生态成长,教师的生态提升,学校的生态发展来促进教育的生态文明和社会的生态文明,以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的“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十五”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农村高中生人格教育的研究”、“十二五”的“文化关怀下的高中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研究”等规划课题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宜文化作为一种丰富的、综合的、实践的、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课程文化,在引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拓展教师自身视野、提供多元交往媒介,创造社会关注亮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价值。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宜人的生态校园能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使学生知识、情感、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和宜,即学生相宜、教师相宜、师生相宜,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摆脱唯升学率的不良循环,最终为国家的生态发展做出贡献。
为此要完善生态校园,包括环形水系的循环系统改造工程,校园草皮改造工程,书香广场综合改造工程,植物园改造工程。
3、课程基础。一是校本教材:《丹徒古诗文》、《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用)、《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学生用)、《情系故土 爱洒教育》、《我们身边的地理学》、《丹徒诗文传说》、《丹徒人物春秋》、《校园植物知多少》、《缤纷的动物世界》、《生物与环境保护》、《史料与新课程历史学习》、《住行商企的选择》。二是米芾广场,占地4万多平方米。三是南山风景区,有宜人的风景。宜人的教育生态,里面有刘勰、昭明太子戴顒等人的教育故事。四是洪溪文学杂志: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研究的方方面面。
(盖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市教育局、财政局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以造就魅力教师和魅力学生为目标的“魅力教育”,努力培育有责任、有教养、有文化、有底气的现代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优良、学校特色明显、教育质量上乘的四星级普通高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