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大的钢铁物流企业宝钢集团物流公司战略规划报告

最大的钢铁物流企业宝钢集团物流公司战略规划报告

最大的钢铁物流企业宝钢集团物流公司战略规划报告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目录总报告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二、我国钢材储运业概况及发展空间 (8)三、传统仓储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 (15)第二部分宝钢集团内部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20)一、宝钢股份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20)二、宝钢国际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27)三、宝钢集团内部其他主要生产企业仓储与运输需求分析 (31)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36)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36)二、宝铁核心竞争力分析 (42)第四部分宝铁发展总战略 (52)一、宝铁发展战略定位的可行性 (52)二﹑宝铁发展战略定位的必要性 (53)第五部分宝铁业务分战略及其相关措施 (55)一、宝铁业务组合分析——BCG分析 (55)二、若接受宝钢股份的铁路库和码头库带来的资源整合效应 (58)三、完善对客户的管理和客户的合作方式 (65)四、宝铁今后的业务拓展方式 (71)五、宝铁经营业务量预测 (75)六、近期业务措施建议 (78)第六部分宝铁财务分战略及其相关措施 (81)一、宝铁2000—2002年上半年的财务分析 (81)二、宝铁今后3—5年内的财务战略 (86)三、财务战略下的各分部策略 (88)四、近期财务措施建议 (94)第七部分宝铁组织分战略及其相关措施 (97)一、企业组织结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97)二、宝铁组织结构的现状分析 (98)三、宝铁组织结构的变迁模式 (99)四、宝铁治理机制的发展模式 (102)五、近期管理措施建议 (104)第八部分宝铁人力资源分战略及其相关措施 (109)一、宝铁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109)二、增强雇员沟通战略 (110)三、人力资源流动管理 (114)四、构建宝铁的员工评价指标体系 (117)五、宝铁业绩报酬体系的构建 (119)六、近期管理措施建议 (124)分报告一、现场调研之一——宝铁公司调研 (126)二、现场调研之二——宝钢股份销售部调研 (129)三、现场调研之三——宝铁公司仓储、原料、加工业务调研 (132)四、现场调研之四——宝铁公司汽运分公司调研 (134)五、现场调研之五——宝铁竞争对手调研 (136)六、现场调研之六——宝钢股份系统创新部调研 (139)七、现场调研之七——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调研 (141)结束语 (144)第一部分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情况分析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

物流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亮点。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兴未艾,预计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更快的发展。

(一)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性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竞争的焦点开始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

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导致了现代物流这一货运流通领域全新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促使传统物流在不断向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转变。

许多国家政府以及有关业界纷纷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

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我国2001年GDP总量为95933亿元,当年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为19186亿元,如果将这笔物流费用平均每降低1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190亿元,而要达到发到国家的10%左右的水平,还有10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粗略的估计也有9000亿元。

由此可见,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

对于我国企业来讲,物流管理不仅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方面卓有成效,更重要的是,物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部门本位主义思想,协调各部门的努力,使之方向一致。

因此,物流管理问题对于企业来讲,应该放到战略角度来考虑,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现代物流在中国已经起步,标志主要有以下三点:(1)工商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储运企业的单一、单项、分散的储运服务,正在向社会、向市场寻求现代物流服务。

(2)传统储运(运输、仓储、货代、邮电等)企业纷纷包装,改换门庭,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工商企业内部的储运机构也有独立化的趋势,向物流企业发展。

(3)陆续产生了一批三资、民营或股份制的现代物流企业。

1.物流需求市场现状物流费用是我国工业企业仅次于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最大支出。

我国的流通费用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如美国仅占10%左右。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现在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经营的产品呈多样化格局,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carrying cost),需要对多类型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更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生产企业中,43%的企业销售在全国范围内,57%的企业的销售在全球范围,由此可见,大部分企业的销售需要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我国目前的物流系统运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

(2)物流作业指标维持往年水平,物流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表1-1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第三次调查报告。

结果表明,不同的行业物流量和物流费用的差异较大。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物流需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图1-1:企业的外包物流2.物流供给市场现状根据物流设施设备的保有量(数据来源于中国仓储协会统计报告)计算出样本企业物流作业能力分别为:公路年运力18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万吨;铁路年运力6万吨公里,最大周转量为万吨;仓储能力为4.7万平方米,搬运和输送能力处于半机械化状态。

纵观我国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物流供给企业作业能力不能保持足够的优势,供需难以平衡。

物流作业质量是企业选择新的物流商的首要标准,与物流需求企业相比,单证准确率和运输及时率略低,供需难以平衡。

图1-2给出的是我国供给企业的物流作业指标。

(2)物流设施设备总量过剩,但结构失调。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统计,我国供给企业,敞车与厢式车的拥有比例为15:,厢式车保有比例太低,难以满足目前我国工商企业对运输过程安全、环保的需求;其次,冷藏车拥有量不足,车数仅占总量的千分之一。

搬运设备以手工、叉车为主,机械化程度太低。

(3)物流设施利用率低,物流供给企业无法通过自身成本的降低来优化客户的物流成本。

图1-2:供给企业的物流作业指标图1-3:物流设备利用率从图1-3可以看出,物流企业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汽车回程资源严重闲置,一方面说明目前货源不足,货运汽车相对过剩,另一方面说明储运以及物流企业汽车运输经营水平较低。

(4)物流信息系统——竞争力的“瓶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社会物流企业的发展“瓶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也是需求企业考虑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统计,我国只有39%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又是信息系统优越性的重要衡量标志。

3.结论从以上对物流需求和供给市场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现有物流供给能力要大于物流市场需求,但规模大、效率高的物流企业却寥寥无几物流供给企业规模较小,供给企业运输能力要远远小于需求企业运输需求规模,能力分散,规模集成度较低,未形成大流通的格局仓储供给能力略微剩余从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来看,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需要的是效率高、规模大、形成广泛网络化的物流企业(三)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传统物流已逐渐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

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今全球现代物流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专业化与系统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化、全球一体化、电子商务与服务整合。

⒈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发展趋势物流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它是以第三方物流的兴起为特征的。

第三方物流,又称为契约物流、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外部化。

它是既非商品供给方又非商品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契约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物流服务。

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中所占比重,日本已达80%,美国达57%。

而我国差距比较大,目前仅为18%。

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系统化也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

具体地说,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进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与此同时,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用户(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

这一趋势在客观上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的发展要求。

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实现科学的物流管理,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技术化当前物流业正向高科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

国外许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当高,这也是我国与国外物流水平差距较大的一个方面。

物流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等。

电子商务(EC)所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和互联网上贸易(IC)两个方面。

物流条码化可以使商品从生产厂家到运输、储存、销售、配送和各类信息交换的整个物流过程实现数据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⒊全球一体化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物流在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的同时,开始呈现向全球范围发展的趋势。

现在许多大型物流服务企业逐步打破了国界、洲界的限制,不断向更广阔的区域发展。

同时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物流企业的联合、重组、兼并,形成了跨区域、跨国界新的大型物流企业或物流企业联盟,以进一步降低物流费用,增强竞争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