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密度基础及临床操作

骨密度基础及临床操作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T值 ≤ -2.5
严重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伴有原发性骨折
1994 JBMR 9(8)
如何诊断?
绝经后(包括围绝经期)女性和年龄大于等于50岁的男性
≥ -1.0,
➢ 使用T 值
正常骨密度
-2.5 < T < -1.0
骨量减少
≤ -2.5,
骨质疏松
绝经前女性和50岁以下的男性BMD报告原则(尤其是儿童)
同龄正常人群平均骨密度的标准差
➢ 判断骨质疏松危害程度(尤其是老年人)
➢ 青少年成长评估
如何使用T值、Z值?
绝经后女性(包括围绝经期)和50岁以上男性的BMD报告
原则
使用T 值
使用WHO 骨密度测量的分类标准
绝经前女性和50岁以下的男性BMD报告原则
使用Z 值,不能使用T 值, 尤其是儿童。
质含量等。
➢BMI指数——体重身高指数
➢A/G比率——腹臀脂肪比
➢Core Scan——VAT(内脏脂肪重量与体积)
➢新陈代谢——RMR(静止基础代谢率),RSMI(相对骨骼肌肉
指数)
➢儿童骨密度诊断—全身扫描,看TBLH(除去头颅部分)结果
全身扫描用途
➢脂肪代谢异常的疾病,比如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等;
Z 值≤ -2.0,表示:“骨密度低于同龄人”
Z 值 > -2.0,表示:“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
骨质疏松WHO诊断标准(T值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ategory
T-Score
-1.0 SD
正常
T值
NORMAL
≥ -1.0
骨量减少OSTEOPENIA
-1> T值 > -2.5
-2.5 SD
➢ 4、正、侧位脊柱评估;
➢ 5、人工髋关节;
➢ 6、左、右手;
➢ 7、小动物全身;
➢ 8、儿科软件;
➢ 9、左、右前臂
➢ 10、人工膝关节
腰椎前后位和双髋关节:一次扫描测量骨密度
➢通过扫描腰椎和(或)双髋关节,得到T、Z值,从而诊断
骨密度;
➢腰椎:L1-L4
➢股骨:股骨颈或者全髋关节
One scan 一次扫描:可实现一次摆位扫描腰椎和双髋关
则使用两个椎体
➢ 不能用单个椎体的BMD 来诊断和分类
b.髋部扫描:




用股骨颈或全髋这两项结果里最低的值作为诊断。
可测量任一一侧髋关节。
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是否双侧髋部的平均T 值可以用于诊断。
平均髋部骨密度可以用于监测疗效等,但以全髋最好。
骨密度 (BMD, Bone Mineral Density)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骨折
骨骼变形
疼痛
最常见的是腰背酸
疼,其次是肩背、
颈部或腕、踝部疼
痛,患者不易说清
引起疼痛的原因,
疼痛可发生于坐位
、立位、卧位或翻
身时,症状时轻时
重 。
弯腰驼背,身材
变矮 。多在疼
痛后出现。
脊椎、腕部(桡
骨远端)和髋部
(股骨颈)骨折
常见
骨折——是骨质
疏松最常见和最
严重的并发症。
-重新标记椎体名称
➢ ROI标画
-调节椎体边缘
-去除异物影
➢ 骨密度结果
-T值及百分比
-Z值及百分比
-BMD/BMC
➢ 趋势图
-与历史检查结果进行
比较
双髋关节:摆位及定位
➢ 被检者平躺于检查床上
➢ 双手置于胸前或自然平放,
但不能太靠近扫描区域
➢ 去除扫描区域内的异物
➢ 使用梯形脚踝固定器
➢ 定位于该大腿中纵线与耻骨
➢需麻醉并固定小动物
➢根据不同小动物体重选择相应扫
描模式
➢自定义感兴趣区测量骨密度值
➢设备要求很高的精准度。
-精度:重复性高
-准度:与实际值偏差小
怎样解读骨密度测量报告?
受检者:男,57岁,检查结果如图,诊断为?
根据男性年龄大于50岁,使用T值,L1-L4T值为-1.3,介于-1.0到2.5之间
-直接数字化高精准度探测器
➢ 获得方法
-窄角扇形扫描
-智能扫描
➢ 影像重建
-采用MVIR(多视角真实重建)技术
-无放大效应
-无需预扫描
➢ 低剂量
-0.0004mGy-0.083mGy
GE Lunar iDXA
➢ 中国人参考数据库
-与中华医学会合作
-唯一的中国大陆人群数据库
-全国多中心数据采集
➢ 全智能平台
节,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来回摆位的劳动强度及显 被检者平躺于检查床上
➢ 双手自然平放
➢ 去除扫描区域内的异物
➢ 海绵垫(一次扫描则不需
要)
➢ 定位于髂前上棘连线中心
腰椎前后位:结果显示
➢ ROI感兴趣区域调节
-可自动划分区域
-可手动调节位置、高

-可去除不需要的椎体
≤ -2.0
骨密度低于同龄人
> - 2.0
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
➢ 使用Z 值
骨密度临床操作
DXR-Chen Chao
Imagination at work.
GE 超声骨密度仪
Achilles EXPII
全干式超声骨强度仪
Achilles Insight
实时二维成像型超声骨强度仪
GE Lunar 双能X线骨密度仪(DPX系列)
➢ VAT内脏脂肪质量
➢ VAT内脏脂肪体积
➢ RMR(静止基础代谢率)
➢ RSMI(相对骨骼肌肉指数)
前臂:外周骨密度诊断部位
➢患者不能平卧或腰椎、双髋关节皆不能扫描时采用前臂
扫描;
➢可通过T、Z值诊断;
➢体重超过床的承重;
➢可通过用药前后两次扫描骨密度值的升降,来判断药物
疗效;
➢扫描方便,可卧床或坐立于扫描床旁
前臂扫描结果
正、侧位脊柱评估:椎体形态学及几何学
➢通过扫描正、侧位脊柱(可包括颈椎),来对椎体形态
学、几何学评估
➢椎体压缩骨折诊断;
➢脊柱侧弯角度测量;
➢脊柱畸形矫正前后对照比较;
不同型号配置不同的侧位脊柱固定器
正、侧位脊柱评估
➢ 形态学:
-诊断椎体压缩骨折类型及程度
-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及Z值
➢监控减肥效果
➢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估
➢监控服用影响脂肪代谢的药物后的情况
➢肌无力患者及瘦弱人群
➢艾滋病毒感染者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风险评估
➢基础代谢评估(针对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同时期自身比较)
➢临床研究(core scan)
全身扫描:全身骨密度值
全身扫描:体成分分析
➢ BMI指数分类
-体重/身高 Kg/㎡
方法,测定值被认为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临床推荐部位为L1-L4和髋部(股骨颈或全髋)
➢骨密度测量结果:BMD、BMC、T值、Z值、百分比
及趋势图等
所有的病人都应测量腰椎前后位及髋部的骨密度
a.腰椎扫描:
➢ 测量腰椎L1—L4 的骨密度
➢ 使用所有可评估的椎体,去除病变的椎体。
➢ 如果无法使用四个椎体则使用三个椎体,如果无法使用三个椎体
定义: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
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平方厘米(g/c㎡)
表示,是一个绝对值。
BMD=
BMC(骨矿物质含量)g
面积 c㎡
面积:黄色线与蓝色线所包绕的区域
骨矿物质含量:该区域内的所有股矿物重量
如图:面积为12.96 c㎡,骨矿物含量为16.34g,骨密度则为1.261g/ c㎡
骨质疏松症——临床诊疗过程
体检
有临床症状
其他需求
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结果
结合生化检验
影像学检查等
监测疗效
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复查骨密度
预防
临床治疗
骨密度测量随访时间:
➢ 理想状况下,治疗后的前两年,每年追踪一次;
➢ 稳定之后可以延长周期,每两年一次;
➢ 在骨量快速丢失状况,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可缩短随访间隔,
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 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 种族 – 白种人、南亚人风险低
➢ 年龄 – 高龄好发
➢ 体型 – 特别瘦小的体型好
联合下2-3cm水平线相交处
➢ 被检者双脚内旋,当内旋不
足时,可人工帮助被检者内

双髋关节:结果显示
➢ ROI感兴趣区域调节
-可自动划分区域
-可手动调节股骨轴线
➢ 骨密度表
-T值及百分比
-Z值及百分比
-BMD/BMC
➢ 趋势图
-与历史检查结果进行
比较
➢ FRAX
-未来十年骨折风险评

➢ AHA
-骨强度分析软件
➢ 家族史 – 有家族史者风险显著提高
➢ 饮食紊乱 -
神经性厌食等易发髋关节、脊柱的骨质疏松
➢ 保持长期坐姿的生活方式
➢ 慢性酒精中毒
➢ 过度吸烟
➢ 从未怀孕者
➢ 绝经过早者
➢ 雌激素水平低至月经异常者,男性睾酮水平低者
➢ 某些特殊用药者如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或者抗惊厥药物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