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

哲学观点看医患关系

哲学角度看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现状;哲学观点;重建;
医患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

自从医学产生和医学作为一种职业活动形成以来,就存在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古代中西方对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都很多朴素的论述。

医患关系,顾名思义,指“医”和“患”的关系。

从普遍意义来讲,即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患方为了满足诊疗的需求而与医方自愿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自古而有之,是伴随着医护工作者在医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1]
1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不断充实和提高,医患关系却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上海医科大医院管理处曾调查全国7所医院,在582份问卷中发现: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和谐和比较和谐的占24.33%,而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和比较紧张的占29.7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临床医学院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97.6%的医生近来碰到或时常听说医疗纠纷,71.7%的患者碰到或听说过医疗纠纷,近100%的医学生认为现阶段医患关系紧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表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高达98.4%。

[2]窥一斑见全豹,现存的医患关系令人担忧。

1.1 医患关系间的开放性不够
医患双方的交往是建立在祛除病痛的共同目的基础上的。

这决定了医患双方应在有效的沟通中尽量体现开放性原则,即双方应在充分的交流与对话中实现自己的利益。

开放性意味着在合作中尊重对方需求,并对此作出积极反应,保证合作顺利进行。

医患关系系统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3]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最大限度公开信息,实现更有效的合作,达到令双方满意的医疗效果;另一方面是医方或患方要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另一方,正视对方的实际需求,实现更有效的交流,保证医疗过程顺利进行。

开放性是医患系统的重要特性。

在现实中医患双方由于沟通技巧的欠缺以及对沟通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导致了严重的沟通障碍。

再加上医疗收费中的不透明性等具体问题,导致医患系统的开放性程度低,致使医患关系紧张。

1.2 医患关系间的医患信息交流不足
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交流活动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始终,患方从进入医院开始直到出院一直要面对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医患关系就在这种交流中形成。

信息交流的合作共享程度是衡量医患关系是否正常的一个基本标准。

但在现实中,医患间的信息交流存在着巨大障碍。

医患信息交流的不足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首先是医患双方对信息交流的期望值不同。

其次是医患双方在信息交流上的技巧不足。

另外,医方在交流中需大量借助医疗专业中的行业术语对情况进行介绍,但由于患者对这些术语的理解有限,无法形成对医方陈述的完整认识,甚至以揣测代替医方的正式介绍,使信息交流的结果进一步恶化。

2 医患关系的哲学性质
从哲学的角度看,医者和患者恰恰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两者在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中维系了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

古人说的“医乃仁术”,事实上,医患关
系在最初就是作为一种哲学伦理关系而出现的[4-6]。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医患关系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并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因此,对待一个客观的社会现象,必须用客观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认识他的客观实在性。

既然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就不能从主观上希望用人为的方式消灭它或者强行其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志去改变它,只有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时期,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意识水平,客观的认识、理性的分析、科学的对待,才能正确的把握该社会现象的发展的规律,认清该事物的本质,找到根本解决的办法,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的向前发展。

从辩证观点看,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正是这一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矛盾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着人类医疗文明的向前发展。

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根据普遍联系观点看,医患关系仅仅是社会万象中的一个社会关系存在,它的存在、发展变化不仅受到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与制约,同时它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存在,因此,正确处理这种社会关系,不仅仅关系到关系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

3 以哲学观点看现代医患关系的重建
医患关系不是普通的人际关系,也不是单一的存在于人类发展历程中,它的产生、发展以至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均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讨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时候,必须用辨证的眼光、普遍联系的观点全面思考医患矛盾出现的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给予解决。

3.1医患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
医患关系其实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与此相对应,医患沟通可能分为技术沟通和非技术沟通。

对于营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来说,这两方面的沟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7]。

一方面,医患关系是一种技术关系,它直接涉及人的生命,因此医患双方需要充分地了解对方。

良好的医患沟通对病史的搜集、诊断的确立、检查的进行、疗效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从诊断看,医患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医生就采集不到确切的病史资料;病史资料不详细,医生就无法进行分析、综合,诊断必然难以明确。

从检查看,虽然医院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但是没有患者的配合,检查就禾法进行,也就难以发挥新技术的特点。

另一方面是非技术因素,患者很难对医生的处置提出意见、提出质疑。

从表面看,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医生、医院,甚至选择手术方案等医疗处置方式,实际上,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常常处于被动告知与无知选择的境地。

患者对医疗选择,因医学知识匾乏和医疗信息缺失,既不能像选择其他商品那样享有充分的自由,也缺少对医疗服务进行标准评估的能力,从而很难保障自己的权益。

知情同意涉及医务人员与弱势的患者之间不平衡的权利。

掌握医学信息和知识也意味着拥有了某种权力。

而如果权利失控或约束不力,个人意志就可能轻易进入权力过程,造成用权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

缺乏制约的权力很容易被滥用,甚至出现专制、导致腐败。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

3.2 政府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立法、维护医院与患者的双方利益
推进卫生体制改革,着重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
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在导致看病贵的原因分析中,卫生体制改革相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政府对卫生投入的不足成为导致“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卫生体制改革,制定行之有效的医保政策和合理的卫生补偿机制,为贫困地区或人群建立医疗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证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等。

同时,卫生部门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卫生资源浪费等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制定医事法。

卫生部近年来在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医患关系调解、公共卫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部门性规章,但是在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具体处理中,仍然碰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赔偿问题上医患双方分歧很大。

因此,有关立法机构还有必要加快制定医事法,作为特殊法而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医患双方进行约束和调整,统一全国患者赔偿标准,为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提供统一依据,树立法律地位,可更好地调整医患双方关系。

理性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利益。

卫生行政部门应多与相关司法部门进行协调,建立统一标准,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理性的司法环境,正确引导医疗纠纷的处理。

3.3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
要高度重视与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向媒体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媒体及时了解真实的情况,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对于媒体揭露医疗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不护短、不遮丑,坚持正确对待、举一反三,积极主动地采取改进措施。

要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学会与媒体沟通,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

要真诚地希望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客观如实报道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不刻意炒作个别医疗纠纷事件,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健康有序的医疗秩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