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肺间质纤维化课件
24
BOOP的鉴别诊断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小气道疾 病,肺泡管和肺泡正常,对激素反应差, 预后不良。
慢性嗜酸细胞肺炎:周围血及BALF嗜 酸细胞增加,病理学有明显区别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
25
BOOP与IPF的鉴别诊断
BOOP
IPF
临床表现 胸片及CT BALF
较重,可有发热、体重减轻、 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杵状指 少见 多为肺泡性异常影像,肺容积 多无变化,蜂窝肺少见
11
肺活检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由于所 取肺组织过小,难以见到病理组织全貌, 故对于ILD的诊断价值有限。
开胸肺活检(OLB):取材满意,结果可 靠,创伤较大。
经胸腔镜肺活检:创伤小,合并症轻, 直接观察下取材,结果可靠。
12
治疗及预后
病因已明者去除病因或脱离接触,可得 到较好的疗效;病因未明者常无理想治 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常 用药物,疗效因疾病而异。
病例特点
1
病例1
老年女性,急性病程
无诱因咳嗽,气短,憋气,发热,伴眼睑红 肿瘙痒1月,加重半月
既往:房颤10年,曾间断服用氨碘酮。青霉 素过敏。半年前曾家居装修。
查体:R24次/分 P96次/分 唇无紫绀,双下肺 弥漫细湿罗音,无杵状指。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Ig+C3正常,ANA谱(-),ANCA(-),ECG房颤, ABG示1型呼衰
体征:双肺底湿罗音或爆裂音,紫绀,杵状 指
胸片:早期磨玻璃样改变,可有细结节样或 网状结节样阴影,后期出现局域性囊状改变, 蜂窝肺
CT:不规则条形阴影,小叶间隔胸膜增厚, 结节状阴影,磨玻璃样阴影等
肺功能: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DLCO) 下降,运动负荷时肺功能的变化对于早期诊 断有意义
病因不明,可能与炎症免疫反应有关.
14
容易引起肺间质 纤维化的药物
抗肿瘤药物:博来霉素,氨甲喋呤等 抗生素:四环素,异烟肼等 降压药物:肼苯哒嗪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等 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扑痫酮等
15
药物性肺间质纤维化的 机制及特点
机制:药物在肺部造成毒性损害及过敏 反应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治疗:立即停药;皮质激素 预后:过敏引起者预后较好,细胞毒性
BALF:中型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 肺功能
18
AIP的病理特点
弥漫性肺泡损伤,病理过程分为急性期 和机化期
急性期:发病1周内,肺泡上皮和基底 膜损伤, 肺泡腔及间质水肿并有不同 程度的肺泡内出血
机化期:发病1-2周后出现,肺泡间隔 增厚,肺泡腔内和肺泡隔纤维化。
19
AIP的鉴别诊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有明 确的原发病,对激素无反应。
慢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慢 性病程,肺容积缩小,蜂窝肺。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BOOP):
20
AIP的治疗及预后
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1-2g/日, 分2-4次,静推或静点,连用2-3天。口 服1mg/Kg/天,3-4周后减量
机械通气:目前极少抢救成功的病例。 其他:肺移植;抗蛋白酶制剂;大量干
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闻及爆裂音,无杵状指。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蛋白电
泳,Ig+C3,RF,CRP,ASO未见异常,ANA谱(-),ABG示 低O2血症 胸片:右肺纹理紊乱,可见斑片状高密度影,以外带 及下野为著 CT:双肺周缘胸膜下斑片状、条索状、磨玻璃状阴影 病理:肺纤维组织增生,肺小血管及细支气管周纤维 母细胞增生,伴散在机化结节形成,弥漫浆细胞淋巴 细胞浸润 治疗:
BALF:淋巴细胞增加为主,T淋巴细胞亚群 中CD4/CD8比值下降,还可伴有嗜酸粒细胞和 /或中性粒细胞增多
肺功能:无特异性
23
BOOP的病理学表现
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 管及肺泡内可见结缔组织渗出物,其中 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渗出物在气道内机化并形成肉芽组织, 致使管腔狭窄和闭塞。肺间质内亦存在 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性改变。肺泡间隔肿胀,纤维性肺泡间 隔增厚。
1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
细胞成分的变化:淋巴细胞增加为主 (过敏性肺泡炎,结节病等),中性粒 细胞增加为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T细胞亚群的变化:CD4大于CD8(结 节病,皮肌炎等)CD8大于CD4 (过敏 性肺泡炎,类风湿,SLE等)
液性成分的变化:包括免疫球蛋白,补 体,酶,细胞因子等
5
发病机制
肺泡炎的发生是ILD发病的重要环节,未经治 疗的ILD肺泡上皮表面有炎症细胞的显著增多, 炎症细胞的不同决定了肺泡炎的特征。
中性粒细胞可释放氧自由基及蛋白酶,对肺 实质,间质和基底膜造成损害。
淋巴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特点是形成肉芽 肿
巨噬细胞也能释放氧代谢产物和蛋白酶,并 介导肺泡壁的纤维化。
免疫抑制剂:CTX 预后:良好,部分可自然缓解(10%),大
多数经治疗后生理学异常完全恢复,由于病 变进行性发展而死亡者少见
27
见于20-80岁,40-60岁多见,性别无 差异,病程较短,多为2-10周。
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学异常有关
22
BOOP的临床表现
症状和体征:干咳、气促、发热,可有体重 减轻、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双肺可闻及爆 裂音,杵状指少见。
胸片:多数为多发斑片状阴影或肺泡性浸润 影,少数为肺底网状或结节状间质性阴影, 肺容积多正常。斑片状阴影在病程中可呈游 走性。
扰素 预后:极差,发病至死亡文献报告在
10天到半年
2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伴机化性肺炎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with organizing pneumonia(BOOP)
BOOP是1985年由Epler和Colby等提出 的一个新的疾病概念。病理组织学是以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有不同程度的机化 性肺炎为特点的间质性肺炎。BOOP是 间质性肺病中的一个类型,与IPF等相 独立。
其它:秋水仙碱;细胞因子抑制剂 (IL-1,转化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 抑制剂等);抗氧化剂;抗黏附分子抗 体;Captopril等
预后:因病而异
13
急性间质性肺炎
acute interstitialpneumonia(AIP)
AIP是1986年由katzenstein首次提出的, 其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都酷似急性呼吸 窘迫综合症。急性病程,预后不佳。
各种炎症细胞的活化,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 变化,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 作用,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影响等均参与了 ILD的发病
6
分类1
按病理改变
肉芽肿性间质性肺疾病 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 非特异性炎症 无机粉尘吸入性职业病 增生及肿瘤性改变 蜂窝肺
如结节病 如肺泡蛋白沉着症 如IPF 如矽肺 如HD
17
AIP的临床特点
症状:咳嗽、发热、气急,进行性呼吸困难, 迅速陷入呼吸衰竭
体征:呼吸急促,紫绀,双下肺Velcro罗音, 杵状指少见
化验:ESR增快,WBC升高,CRP阳性, LDH升高,血气分析为I型呼衰
胸片及CT:双肺弥漫细结节影或磨玻璃状阴 影,逐渐出现弥漫网状、条索状及斑点状阴 影
反应引起者预后差
16
胺碘酮的肺毒性
发生率约为5-15%,多与剂量相关。减小剂量, 肺毒性发生率降至1%。
胸片和肺功能虽可提供诊断依据,但其程度 与疾病活动性并不平行。肺活检对于判断病 情及预后有帮助,但创伤大且重复性差。近 年来,镓扫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被认为有 一定帮助。
防治:坚持小剂量治疗,治疗开始时进行胸 片及肺功能检查,坚持每3-6月作病史重新评 估、体检、胸片等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停药 , 激素治疗对于早期病例易于奏效。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4
间质性肺疾病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概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ILD是1975年第18届Aspen肺科讨论会时首次 提出的。
间质,并非仅指肺泡间质,还包括肺泡上皮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实质;病变部位不仅 限于肺泡壁,也可波及细支气管。细支气管 壁和肺泡壁纤维化使肺顺应性降低,导致限 制性通气障碍;细支气管炎变和肺小血管闭 塞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能力下降, 最终发生低氧血症及呼吸衰竭。
7
分类2
按病因
病因已明 吸入无机粉尘:石棉,二氧化硅等 吸入有机粉尘:霉草尘,蔗尘等 放射线损伤
微生物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 药物:细胞毒化疗药物 癌性淋巴管炎 肺水肿
病因未明 急性间质性肺炎
IPF 胶原血管性疾病:SLE,RA 等 结节病 组织细胞增多症X Wegenar肉芽肿 Goodpasture综合征 BOOP 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
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相对较轻,杵状指较 多见
多为间质性异常影像, 常见蜂窝肺及肺容积 缩小 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
治疗
激素疗效较好
除早期激素有一定疗 效外,慢性期疗效不 佳
26
BOOP的治疗及预后
一旦诊断即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11.5mg/kg/日(一般不超过100mg/日),症状缓解 后逐渐减量至 0.5-1mg /kg/日,维持4-6周, 逐渐减量至停药,总疗程不短于1年,少数需 长期维持给药。短期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 龙1g/日,连用3日)。
遗传性肺纤维化
8
分类3
按发病缓急
急性型 亚急性型 慢性型
病理符合弥漫性肺泡损伤,短 期出现呼吸衰竭,激素效果不 好,如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病理为肉芽型肺泡腔内纤维化, 对激素治疗敏感,如过敏性肺 泡炎,BOOP 病理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UIP),对激素反应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