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
A.收集H2 B.O2验满 C.配制20%的Ca(OH)2溶液 D.除去CO中的CO211.(多选)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注意:若答对(5
)(6)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
【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钠块大小 绿豆大小 绿豆大小 豌豆大小 豌豆大小
硫酸铜溶液 稀溶液10ml 浓溶液10ml 稀溶液10ml 浓溶液10ml
(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兵用右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__(填e或f或g)管通入。
(
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 (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
1
A.ZnSO4溶液 B.NaOH溶液 C.稀硫酸 D.CuSO4溶液 ( )
9.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
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10.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提高温度的作用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6.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标签:标题]
篇一:2016中考化学(实验探究)
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探究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2.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3.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干燥 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 ...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_________性。 25.“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1)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牌凸透镜的 处。 (2)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3)写出该实验的现象(列举一点): 。
【杭州2016】
【第1题】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已知:A中 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 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9.(多选)乌市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20.乌市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王
5
篇二:浙江省 2016年中考科学 化学-实验探究真题汇编
【第1题】实验室用如下方法制取氢氧化铜固体。
(3)步骤③需多次用蒸馏水清洗过滤装置中的滤渣,目的是去除残留在氢氧化铜表面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需要检验清洗后收集到的液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写出检验的方法: 。
【第2题】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闻风而动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迂曲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加热)2Hg+O2↑。
(1)实验2中应加入5%H2O2 毫升;
(2)在两次实验中,可通 过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 ;
(4)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里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 。
第 1 页 共 1 页
(2)由上述实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 (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 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旒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湖州2016】
【第2题】 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 有关。(填写化学性质)
【第2题】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E、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13.为了验证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如上图所示取2支试管分别进行有关实验,若要观察到现象的显着差异,所用液体合理的是 A.蒸馏水B.稀盐酸 C.酒精水溶液 D.硫酸钠溶液
学科王
14. 右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 CO2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2
(2)若实验IV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4.(多选)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 B.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5.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第1题】 “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 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0====2Na0H +H2↑。 【提出猜想】 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
(1)锥形瓶中加入的是。
溶液 溶液(OH)2溶液
(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 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将分液
依据该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A. ①稀硫酸 ②硫酸铜 B. ①稀盐酸 ②硫酸锌 C. 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 D. ①稀硫酸 ②氯化镁 17.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是(
)
3
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爆,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式为 ,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入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求),按下橡胶塞,观察到_____,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1:h2=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