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比较
按照前语素和后语素之间的不同语法关系,汉语和日语的V+N结构二字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词性前语素(V)支配名词性后语素(N)的V+N动宾结构二字词(如:爱国、补课、插花),另一类是动词性前语素修饰名词性后语素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如:怒潮、寝室、燃料)。
从数量上看,V+N动宾结构二字词比V+N定中结构二字词更多一些,但无论在汉语词和日语的「漢語」中,这两类V+N结构二字词的数量都在各种构词类型的前5位之列。
此前,笔者(2006)曾对中日V+N动宾结构二字词的基本情况做过初步的分析比较,本文将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研究。
1.相关的先行研究
在国内方面,尚未见到专门论及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论文。
首先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旅日的中国学者,他们在进行中日汉字词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V+N结构的二字词存在着“V+N动宾”和“V+N定中”两种语素关系不同的构成方式,而汉语和日语的V+N结构二字词在构词上又各有特点。
比如,沈国威(1990)指出:“V+N定中结构在日语里是能产的构词类型而在汉语里则不是”(P.134)。
其原因在于“在汉语里,无论是V+O动宾结构还是V+N 定中结构,其构词类型都是V+N结构,为了防止由此而产生的歧义,处于从属地位的V+N 定中结构经常需要让位于V+O动宾结构。
即是说,在遇到V+N结构的词语时,应优先按照V+N动宾结构去理解”(p.133)。
同时,在谈到汉语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成词条件时,沈国威强调:“在V+N结构的动宾式语义关系无法成立时,才有可能构成定中结构的二字词。
换言之,避免构造上的冲突是构成定中式二字词的主要条件”(p.128)。
此外,陈力卫(1998)在论及中日V+N结构二字词时说:“动词有自他之别,汉语原本只能由自动词作偏正修饰,构成诸如‘行人、住家’之类的V+N结构二字词,…如果前项是他动词就牵扯到带宾语,所以难以成词。
…即使现代汉语里有这类结构的词,多半也是从日本反向输入的。
但是在日语中,前项无论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都可以构成V+N结构二字词”(p.458)。
遗憾的是,沈、陈二人的论文所举出的词例不多,因而显得论据不足,读者也难以把握问题的全貌。
但他们二人的论文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1)汉语中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究竟有多少?是否在数量上少于日语的同类词?(2)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之间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3)在构词方面,V+N定中结构二字词和V+N动宾结构二字词是否相互排斥?(4)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之间的借用关系如何?等等。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汉语和日语双方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进行全面的调查,在有充分依据的基础之上,再做出分析和归纳。
2.研究对象词的抽取和整理
在V+N动宾结构二字词中,动词性前语素(V)对名词性后语素(N)具有支配作用,是构词的重心所在。
因此,笔者(2006)采用了从抽取动词性前语素入手去收集研究对象词的方法。
相比之下,V+N定中结构二字词的语素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动词性前语素是起修饰作用的,被修饰的名词性后语素处于中心语素的位置。
那么,从动词性前语素入手的抽取方法是否仍然适用呢?其实,无论是从前语素入手还是从后语素入手,所收集到的应该是同一批对象词。
考虑到动词性前语素的数目要比名词性后语素的少许多(参见表1和表2),而且二字词的首字(即动词性前语素)便于进行词典检索,笔者仍然采取了从动词性前语素入手的抽取方法。
同时,考虑到动词性后语素在V+N定中结构二字词中是中心语素,对后语素
的整体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具体的方法是:在日语方面,先利用“常用汉字表”抽出具有动词性含义的汉字,其中包含“音训兼有”的汉字和只有“音读”没有“训读”的汉字。
再利用『岩波新漢語辞典』(1994),从这些汉字作前语素的词群中抽出属于V+N定中结构的二字词。
按照这样的方法,共收集到日语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1275个。
在汉语方面,笔者以俞士汶(1998)“动词表”中所列的2000余个动词作为动词性前语素的调查范围,同时利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对词语作了补充,共收集到汉语的V+N定中结构二字词2223个。
以上结果表明,V+N定中结构二字词是日语和汉语双方共有且成词量相当可观的构词类型。
汉语中不但有V+N定中结构二字词,而且数量大大多于日语的同类词。
由此可见,认为汉语的V+N定中结构词量少、能产性弱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3.动词性前语素的主要特征
有的研究者认为,在汉语中,为了防止产生歧义,只有在V+N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无法成立时,才能构成V+N定中结构二字词。
或者认为,汉语只有前语素是自动词时才能够构成V+N定中结构二字词,而日语无论前项是自动词还是他动词都可以构成V+N定中结构二字词。
为了验证以上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弄清中日V+N定中结构中的动词性前语素的性质。
90%以上的日语前语素属于“中日共有”的类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日V+N定中结构二字词之间可以互通的部分相当多,完全有可能和有必要进行比较研究(详见后文)。
与此相对,属于“日语单有”的前语素所占的比例很小,这些前语素虽然在汉语里也可以构词,但难以构成V+N定中结构的二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