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管下料问题解答

钢管下料问题解答

线性整数规划案例——钢管下料问题
生产中常会遇到通过切割、剪裁、冲压等手段,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大小这种工艺过程,称为原料下料问题(cutting stock problem)。

按照进一步的工艺要求,确定下料方案,使用料最省,或利润最大,是典型的优化问题。

本节通过两个实例讨论用数学规划模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钢管下料问题: 某钢管零售商从钢管厂进货,将钢管按照顾客的要求切割后售出。

从钢管厂进货时得到的原料钢管都是19米长。

现有一客户需要50根4米长、20根6米长和15根8米长的钢管。

应如何下料最节省?
问题分析I:
首先,应当确定哪些切割模式是可行的。

所谓一个切割模式,是指按照客户需要在原料钢管上安排切割的一种组合。

例如,我们可以将19米长的钢管切割成3根4米长的钢管,余料为7米;或者将19米长的钢管切割成4米、6米和8米长的钢管各1根,余料为1米。

显然,可行的切割模式是很多的。

其次,应当确定哪些切割模式是合理的。

通常假设一个合理的切割模式的余料不应该大
于或等于客户需要的钢管的最小尺寸。

例如,将19米长的钢管切割成3根4米的钢管是可
行的,但余料为7米,可以进一步将7米的余料切割成4米钢管(余料为3米),或者将7
米的余料切割成6米钢管(余料为1米)。

在这种合理性假设下,切割模式一共有7种,如
表1所示。

表1 钢管下料:19米长钢管的所有切割模式
问题分析II :
还有,问题化为在满足客户需要的条件下,按照哪些种合理的模式,切割多少根原料钢管,最为节省。

而所谓节省,可以有两种标准,一是切割后剩余的总余料量最小;二是切割原料钢管的总根数最少。

这两个目标并不一致。

下面将对切割后剩余的总余料量最小这个目标为例进行讨论。

模型建立:
(1)决策变量:用x i 表示按照第i 种模式(i =1, 2, …, 7)切割的原料钢管的根数,显然它们应当是非负整数。

(2)决策目标:以切割后剩余的总余料量最小为目标,则由表1可得
765432113333x x x x x x x Z Min ++++++= (1)
或者以切割的钢管根数最少为目标,则由表1可得
11234567=++++++min Z x x x x x x x (1’)
(3)约束条件: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按照表1应有
5023454321≥++++x x x x x (2) 20326542≥+++x x x x (3)
152753≥++x x x (4) x 为整数 (5) 模型求解:在matlab2016a 的函数 intlinprog 下 求解
这就是最优解(即12次采用模式2,15次采用模式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