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学(第11章)
有步骤走向国际化。 积极提升我国投资银行的国内业务的层次, 增强竞争实力。 完善我国投资银行经营的政策环境
科学技术发展扩展了全球化的广度,使之达
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深度,对金融全球化的推 动作用巨大。 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推动金融 全球化的直接动力。
主要归因于60年代以来风起云涌的金融创新。 现在我们熟悉的全球金融市场中交易的主要产 品,从欧洲美元、全球债券和国际股票,到各种 货币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和股票指数衍生品,无 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 不断出现,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适当的载体。融 资证券化的趋势大大促进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 和联系的紧密度。
在90年代以后,资本流动的规模获得前所 未有的发展,资本的跨国流动进入一个 新的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其特征表现如 下:
a. 资本跨国界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幅度 上升。 b. 资本流动的速度快速上升,资本流动性达到 很高水平。
c. 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以更有利的条件进入国际资本 市场。 d. 国际资本市场的价格呈现趋同趋势,利率的波动 具有明显的联动性。 e. 私人资本包括商业银行贷款以及通过发行股票和
而可获得降低。
其二,资本市场国际化使金融投资人 能够在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或不同的金融 商品中为避险而交易,规避价格或其他的 交易风险的变动。 其三,资本市场国际化使买方能够利 用新型金融产品而发展其比较利益,进而 降低其金融交易的成本,例如买方能够利 用交换契约而降低其交易成本。
其四,特定避险金融工具除能够使金融 中介及投资人降低风险之外,该等避险工 具的价格化,亦使该投资人乐于购买该工 具,并进而形成该等商品的次级市场或进 而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 其五,诸多商品是将某一旧商品的风 险予以切割,而形成新商品并定价销售, 此乃使金融市场的资源获得更有效的运用。
由于各国金融市场逐渐开放,这些传统的国内机
构已经成为非居民债务的重要投资者。各国企业
也越来越多地在国外证券市场上筹集资金。各国
政府发行的公债的持有者也广泛地全球化。
其一,买方交易能够借由更多形态的
金融工具取得最低廉的金融商品,且各金
融机构也能够推出不同的金融商品,以显源自现其业务的比较利益,金融中介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的成本因
各种债务工具所引起的资金流动成为全球资本流动
的主体,其中又以机构投资者地位的急剧上升最为
显著。
f. 国际游资实力迅速膨胀。
指的是诸如贸易、直接投资(实业投资)、科 技进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贸易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表明对外贸易对 各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大,表明各国的生产越 来越多地面对全球市场。 全球直接投资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增长,表明国 际分工日益超越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 业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以现代工艺、现代技 术为基础的功能分工,发展到产业内部的沿着 生产要素界限形成的分工。
主要指的是70年代以来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
全球金融自由化构造了一种真正的金融活 动的全球基础。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金 融管制的不断放松,在发展中国家则表现 为金融深化的努力。
当今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的现实,最明显地表现 在那种基于本国的跨国金融交易在种类上的增多 和规模上的扩大。传统上,养老基金、人寿保险 公司基金和相互基金等三类机构投资者中,只有 相互基金具有一定的国际性。进入90年代以后,
业务机构的国际化 业务内容的国际化 投资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工具的国际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导致投资银行业务的 国际化 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投资银行业务走 向国际化 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是资产组合的需要 竞争使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
合理安排全球战略,处理好总部和海外机 构之间、各海外机构之间及各业务层次之 间的关系。 密切关注被投资国的宏观经济状况,防范 系统性国家金融风险。 统一外汇管理,加强对外汇风险的控制。 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的管理。
资本市场国际化引致金融创新所创造的金 融商品,对整体金融市场的效益提高有显著的 效果,然而其所导致的规范与金融政策问题, 甚至所衍生的金融市场混乱的争议,均是各国 金融管理机构的重大问题,以下是就其效益以 及所导致的金融管理问题略述如下:
金融市场效益的提高 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的扩增 各国利息率等指标的趋同和全球利息率的下降 金融法规的重整 货币政策执行的困难 金融市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