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工程概述 (1)
2.进行试验段施工的目的 (1)
3.设备投入计划 (1)
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配置表 (1)
4.施工准备 (1)
4.1 技术准备 (1)
4.2 现场准备 (2)
5.施工方案 (2)
5.1 试验段总体施工流程 (2)
5.2 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 (3)
5.3 整理试验结果 (5)
6.质量保证措施 (5)
7.安全保证措施 (5)
8.环境保护措施 (5)
1.工程概述
***道路(*标段)工程起止里程桩号为K2+500~K7+300,路线全长4.8Km;起点位于黄竹湾东岸,沿线经过大都咀、黄茅田、大角头、贼佬湾、终点位于角咀头。
填方段4.0m 以下采用填石路堤。
拟开展进行石方路基试验施工段为:K2+500~K2+600(长100 米)。
该段已完成2.5m 强夯施工,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试验段施工的目的
2.1通过试验,总结出石料填筑松铺厚度、固定机具组合的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和沉降差的理想设备配置及工艺方法。
2.2总结如何依据技术、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2.3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全面指导填石路基工程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
3.设备投入计划
拟投入到该试验段的设备详见下表。
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配置表
4.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A、试验室有关填石粒料的试验,包括填料在硬度分区(硬质、中硬质、软质石),不同粒径所占的比例等;
B、导线点复测无误后进行现场放线,以及准备在试验段施工时所采用的测量、试验
原始记录表格等。
C、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下达施工任务与计划。
4.2 现场准备
A、试验段相应人员组织安排均己到位、试验段的协调工作己做好;
B、试验段施工机械配备已到位;
C、2.5m强夯施工已完成,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5.施工方案
5.1 试验段总体施工流程
1)、填筑时先放边线,立出施工标尺,按该层填料松铺厚度(不同层的松铺厚度试验数据不同)要求计算出卸料面积,用石灰线划出方格。
2)、推平、碾压方法如下:
破碎锤改小石料粒径→推土机推平→压路机静压一遍→压路机振压n遍→静压一遍收光。
3)、压实度:采用灌水法检测不同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的压实度(在石方填筑质量监控中详述)。
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标准、填石路堤施工质量标准分别见下表(具体参见规范):
1)、填筑试验
填石路基试验段分层松铺厚度计划:在试验段施工时,分别按40cm、50cm、60cm 三种虚铺厚度,每10cm 一个级差分别进行试验,并记录填料每次振压后的沉降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等。
机械组合与压实:试验中要确定最理想的松铺厚度与压实遍数,达到“填筑表面无明显轮痕,且最后一遍的振压下沉量不大于3mm”的总碾压遍数及压实度。
填石路基采用YZ-20 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先静压一遍,然后振压5~7遍。
碾压时,压路机车速控制在2Km/h 左右,振动频率在25~30Hz(1500-1800 次/s),振幅一般在1.5mm~2.0mm 范围内。
碾压时应自路基两侧向中间,依次错轮碾压。
2)、用全站仪重新进行放样,最后确立填石面积及坡脚位置,按要求每侧超宽5Ocm。
填石路基最大粒径不大于500mm,并不超过层厚的2/3,当层最大松铺层厚不超过计划的层厚。
3)、汽车将石料运至填筑路段后,在专人的指挥下按规定间距卸料。
4)、填筑过程中的机械组合及质量监控:
先对运至现场粒径过大的填料进行解锤,再用推土机粗平,并用人工配合机械根据标高指示桩拉线精确整平。
每个断面准备7~11个测量点,后用压路机(YZ-20型)静压、振压,测量人员进行跟踪测量 (每碾压一遍测量人员用水准仪观测一次标志的高程,得出前后沉降差),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最后再用压路机(YZ20型)振压一遍、静压一遍收光。
当石块级配较差,粒径较大时,人工将粒径较大的石块,大面朝下,摆放平稳,空隙里扫入石碴、石屑,反复数次,使空隙填满。
5)、压实度检测方法: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要求,采用沉降差观测法(即标高法)及压实干密度孔隙率法进行评定填石路堤的压实质量。
在填石路堤试验段施工时,确定满足设计、规范孔隙率标准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作为路堤施工时的压实质量检测控制指标;在正常施工过程中每一层压实度的检测采用沉降差观测法进行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控制。
①、沉降差的观测方法:以每个横断面的测量数据为基本分析单位,在对松铺层初平初压后,在同一横断面上选7~11个测点用水准仪测量初始标高,每检测点应做好测点标记,终压完成后,在对应初始标高的测量点上测量终压标高,将终压标高减去初始标高并综合平均后,作为该断面的沉降差,根据下式计算沉降差:
h = h1 - h2
式中: h——沉降差;
h1——初平压后标高;
h2——终压后对应标高;
沉降差≤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为合格。
②、压实干密度孔隙率法:压实层在终压后,用灌水法测定试样干密度:按确定的试坑直径画出坑口轮廓线,将测点处的地表整平,地表的浮土、石块物等应清除,坑凹不平处用砂铺整,用水准仪检查地表是否水平;将座板固定于整平后的地表,将塑料膜沿环套内壁及地表紧贴铺好,记录储水筒初始水位高度,打开储水筒的注水开关,从环套上方将水缓缓注入,至刚满不外溢为止,记录储水筒水位高度,计算座板部位的体积V1;用挖掘工具沿座板上的孔,挖一个试坑(上路堤600mm×600mm,下路堤800mm×800mm),称取从试坑中挖出的全部材料(ma),并测定和计算含水率;将塑料薄膜沿坑底、坑壁密贴铺好,记录储水筒内初始水位高度,往薄膜形成的袋内注水(注水期间牵住薄膜的某一部位,一
边拉松,一边注水,使薄膜与坑壁间的空气得以排出,从而提高薄膜与坑壁的密贴程度),直至水面与环套上边缘齐平时关闭注水管,持续3~5min水位不变,记录此时储水筒内水位高度,计算试坑容积V2,并计算试样湿密度ρd,然后根据下式计算填料孔隙率:
η=e/(1+ e)=1-ρd/G
式中:η——孔隙率;
e——孔隙比;
ρd——填料干密度;
G——填料视密度;
填料孔隙率满足小于或等于设计、规范要求的孔隙率为合格。
5.3 整理试验结果
施工结束后,在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下,将测量资料,相关试验资料及施工段填筑时机械配备的大小、数量、类型及运输力量均应按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并加以总结,得出不同机械压实石方填料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备和合理的施工组织等。
总结报告上报监理报审,指导全线段填石路基施工。
6.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2、路基填筑时,严格控制填料质量。
3、现场试验时,认真、及时地填写试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以保证试验段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4、严格报验制度,对隐蔽工程检查项目必须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
5、虚心接受监理单位及业主提出的指导意见,积极请教完善质保措施。
7.安全保证措施
1、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
2、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考核。
3、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
4、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5、场内的电路布置要规范化,电器开关设在防雨防晒的电器箱柜内。
8.环境保护措施
1、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施工中尘埃过大时要及时洒水降尘。
2、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的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也不得倾泻于土地上,必须集中回收处理,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