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创新过程

3创新过程

技术通过尝试、纠错的学习方式而不断进化,特定 产业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发 展,其技术能力会逐步提高,从而推动技术不断发展。
技术进步既依赖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依赖消费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不能杂交繁殖,不同技术的创造性结 合导致新技术的诞生。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四
二次创新模型(secondary innovation )
程;
➢ …… Note:知识、信息、技术、资源的涵义与区别?
2.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阶段
(1)三阶段说
新思想的产生
包括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市场与需求信息、科技情报 等);
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
包括确定各种具体技术指标,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实现与应用
包括制造工程、工具准备、建立工厂和开拓市场等。
(2)六阶段说
渐进性产品创新和工艺 创新
标准产品大规模生产
效率高,资本密集,刚 性,转换成本高
强调效率、目标和程序
案例:钢铁工业,贝西莫炼钢法(根本性工艺创新)-[低磷低硫矿石-多种矿石] -碱性平炉炼钢法-氧气顶吹和底吹转炉法-电炉炼钢法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三
技术创新过程技术进化模型:
特定技术的成熟状态只是技术进化连续过程中的一 个停滞或间歇时期(学习高原),此时就会形成“主 导设计”或“技术路标”。
创新模式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A—U模型
流动性阶段
(1)技术创新的来源问题
国外来源:不完善的原型;未产业化专利。 国内来源: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先导。大学、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机 构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
(2)产品创新竞争
(3)技术范式形成
在概念上,主导设计思想比技术竞争的进步更加宽 泛。非技术因素也是起作用的,这其中主要是附属 资产、行业法规和政府干预、各公司的战略措施和 制造商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2)过渡阶段(transitional phase) - 主导设计出现。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指为消费者共同认可的设计,且具
有技术可行性,对其它设计具有排斥性。 - 顾客对产品有了偏好性选择
(3)明确阶段(specific phase) - 竞争焦点放在成本/价格之上 - 强调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 - 生产流程标准化 - 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渐进创新为主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一
(1)A-U模式(产品导向):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 态演化。
N. Abernathy & M. Utterback (1976):一项重大创新出现后跟随一系列后续创新。
创新动态模型的三阶段:
(1)流动阶段(fluid phase) - 产品设计具有多样性、变化快 - 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性能 - 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具有歧异性 - 创新的思想来源多样化:客户、非正式的外界联系,等等
技术创新过程
主要内容
1. 技术创新过程的涵义 2.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阶段 3.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4.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演化 5.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1. 技术创新过程的涵义
➢ 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为顾客满意的产品的 过程;
➢ 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 ➢ 信息交流、加工的过程; ➢ 关键资源成长的过程; ➢ 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 A-U创新模型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一
线性模型:技术创新是由前一环节向后一环节推进的 过程。
❖ 技术推动模型(20世纪60年代早期)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与开发
生产
销售
市场需求
❖需求拉动模型(20世纪60年代中期)
市场需求
销售信息反馈
研究与开发
生产
销售或应用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二
基于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创新模式 ➢ 现象解释:
❖ 日本、韩国的兴起; ❖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 二次创新的定义: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受制于既有“技术范式”,结合自身的市场条
件,遵循新的“技术轨迹”发展的技术创新。
技术范式:指“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它决定研究的领域、 问题、程序和任务,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技术轨迹:“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组可能的 技术方向,而它的外部边界则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o 技术轨迹的辨识 (1)根据创新产品的技术特性/特征值来辨识其技术轨迹。 例如:1915-1983年间,飞机发展存在着两条技术轨迹 - 注重机身宽大胜于速度:载重能力大、飞行路程长 - 注重速度胜于机身:战斗机 (2)从技术自身的发展历史来分析
o 具有普遍意义的8条技术轨迹(L. Biondi & R. Galli,1992) : (1)成本的降低 (2)技术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3)更长的使用寿命 (4)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5)规模经济 (6)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 (7)更快地服务 (8)产品体系日益缩小的趋向
A—U创新模型
频率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流动阶段
转换阶段
专业化阶段
该模型假设产品和工艺的根本创新率遵循与时间相关的 一般模型,并且产品和工艺创新存在此起被伏的关系。
长期的A—U创新模型
对创新流进行管理,体现在影响创新流的核心技术管 理和预先主动地变革组织塑造创新流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 伴随着必要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1)W. T. Abernathy and James Utterback, Pattern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view, 80(7), 1978. (2)James Utterback and N. Abernathy, A dynamical model of proces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Omega, vol.3, No.6, 1975, pp.639-656 (3)C. DeBresson and J. Townsend, Multi-variate models for innovation: looking at the Abernathy-Utterback model with other data, Omega, 9(4), 1981.
转换阶段
市场接受了产品创新和出现了主导设计 是这个阶段的标志。
所谓转换,大约有三层含义:
一是产品创新进入主导设计的“技术轨道”; 二是工艺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新的增长点; 三是新技术新产品作为投入最终更新传统产业的基础。
专业化阶段
技术赶超理论认为,这一阶段是发展中 国家进入菜一产业的时间之窗之一。
o 技术轨迹/范式的实践意义 (1)企业可以借此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 (2)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分析工具
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型

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
0 模仿阶段 工艺: 模仿 产品: 模仿
消化吸收阶段
适应 衍变
改进创新阶段 时间
成熟 多样化
二次创新动态模型的特点
模仿阶段
消化吸收阶段
▪通过创新 得解
▪解决批 量生产中 的问题
▪增加批 量
▪生产制造 ▪市场引导 ▪渠道开拓
Note: 为什么需要将技术创新过程细分阶段?为什么能够细分阶段?
3.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1)以研究与发展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基础和应用 研究
试验发展
特点:
✓自主开发模式; ✓全面创新; ✓重大创新; ✓资源投入大。
小规模生产 效率较低,柔性大, 具有试验性 非正式组织,强调企 业家精神
过渡阶段
产品创新,适应产品变化 和原材料条件的工艺创新
以工艺创新为基础的产品 创新,渐进性工艺创新
较大规模生产
逐渐增加专用设备,并与 原材料相适应
通过项目小组进行控制, 强调协调
稳定阶段
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产品多样化
5.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 创新计划的制定 ➢ 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 ➢ 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 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
(1)创新计划的制定
计划制定一般程序
总体目标与背景描述
外部环境分析 市场、顾客 竞争、技术 社会、经济 法律、政策
研究开发部门
公司
销售部门
科学技术知识
市场需求信息
创新价值链
创新价值链的三个阶段
创意产生
创意转化
创意扩散
内入跨 外
创创

部部 部
意意

导 入
门 导
导 入
筛开 选发
扩 散
创新价值链的六个关键活动
图1 创新价值链基本模型
资料来源:]Morten T. Hansen,Julian Birkinshaw.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4):121-130.
交互模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 :技术创新是 由技术和市场共同作用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 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新需求
社会和市场需求
新思想
项目确认 研究开发
原型生产 制造 销售 市场
新技术
知识存量和技术进展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三
平行模型,一体化过程模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将创 新过程看作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发、设计制造和 市场营销并行的过程。
过渡阶段 产品多样性 重大工艺创新 稳定设计/规模产量 逐渐变得刚性 项目小组/强调协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