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细胞生物学概论1.细胞学说2.中心法则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共同点和主要区别4.光学显微镜与电镜原理细胞膜与细胞表面(第四章、第十章)1.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怎样形成的?它在膜生物学研究中有什么开创意义?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何功能?3.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有哪些?有何生物学意义?4.根据什么证明膜蛋白具有运动性,有几种运动方式?并简要说明影响和限制其运动的主要因素。
5.细胞连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有何特点?(P241-249)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第四章、第十二章)1.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2.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葡萄糖,什么时候是协同运输,什么时候是协助扩散?(P89)3.两类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工作原理的主要差别如何?4.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5.以动物细胞摄入LDL为例,概述受体介导胞吞的组成结构、运行过程及生理意义。
6.比较两种胞吐途径(结构性分泌途和调节性分泌途径)的特点及功能。
7.甾类激素是如何通过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去调节基因表达?(P281)8.以突触处神经递质作用为例,说明离子通道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
(P90-91、P278)9.概述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
10.简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特点。
11.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须贴壁生长、分裂,而癌细胞却能悬浮培养,为什么?(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相比有接触抑制现象,使其只能贴壁生长;而且癌细胞的质膜结构发生了变化,间隙连接减少或者消失,细胞通讯受阻)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1.rER合成哪几种蛋白质?其去向如何?2.肝炎病毒患者的肝细胞内质网有什么特征?(P134)3.概述由内质网到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糖基化的类型、修饰和加工过程,并说说蛋白质糖基化的生理功能。
4.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是如何形成的?特征上有何异同点?分别说说它们有哪些功能?5.溶酶体酶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消化?(P119高度糖基化的跨膜蛋白lgpAhe lgpB)6.简介1999年诺贝尔奖——信号肽假说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7.细胞内蛋白质分选和定向有哪些途径?8.概述膜泡(囊泡)运输中的三种有被小泡的特征,发生部位及功能。
(P127-133 网格蛋白有被囊泡、COPII有被囊泡、COPI有被囊泡)线粒体1.概述ATP合酶复合体的分子结构及ATP合成酶的作用机制。
(P150、P153结合变构机制)2.氧化磷酸化的两大结构基础是什么?(P149 呼吸链和ATP合酶复合体)3.化学渗透假说是如何解释偶联氧化磷酸化机理的?(P151-152)9.为何说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10.为什么成熟的人类红细胞完全依靠糖酵解来供能?细胞核1.概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标志蛋白及生理功能。
(核孔复合体的标志蛋白是gp210(跨膜糖蛋白),是起锚定核孔复合体作用)2.举例说明核孔复合体运输物质的特点及过程。
3.简述核糖体的主要合成场所、大小亚单位的装运场所以及转运途径。
4.阐明核仁与核仁组织者的关系。
5.概述核小体的结构。
6.四级结构螺旋模型是如何解释染色体的空间构型的?(四级螺旋模型)7.什么是染色体骨架?它的发现有何意义?(P193染色体骨架——放射环,解释了染色体空间构型的支撑问题,也解释了染色体中非组蛋白的结构作用。
)8.简述着丝粒和动粒的结构与功能。
9.为什么凡是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都明显偏大?核糖体1.试比较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核糖体的组成差别。
(P11、P221-222)2.简述核糖体上肽链合成的基本步骤和主要活性部位。
(P222-226)3.若某种mRNA上有5个核糖体,它至少合成多少条相同的多肽链?一条多聚核糖体中的每个核糖体是在“接力式”地共同合成一条多肽链,还是各自在合成?(5条,各自合成。
概念:多聚核糖体)4.游离核糖体与附着核糖体各合成哪些蛋白质?5.氯霉素等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其原因是什么?(氯霉素能抑制50S 亚基肽基转移酶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1.何为“踏车”现象?微管和微丝的“踏车”现象有何生理意义?(P160、166)在同一根微管或微丝上,常可发现其正极端因装配而延长,负极端因去装配而缩短,而装配和去装配的速相等时,微管或微丝的长度保持稳定,即所谓的踏车行为。
踏车现象保证了微管或微丝长度的动态平衡,从而也保证了细胞骨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何为(9+2)微管模型,它与纤毛(鞭毛)的运动有什么关系?(P161)(9+2)是指纤毛或鞭毛中的外围有9组二联体微管环绕中央由中央鞘包围2个单体微管的结构。
每个二联体中有A管和B管。
A管管壁完整由13条原纤维构成。
而B管管壁仅10条原纤维,另3条共用A管。
每个A管上(顺时针)向相邻二联体的B管伸出2个“弯钩”状的动力蛋白臂(可在B管上滑动),此外还向中央鞘伸出一根放射幅(其幅头也可在中央鞘上滑动)。
纤毛(鞭毛)的摆动可分解为若干局部弯曲运动,这是由轴心中所有的相邻二联体之间相互滑动所致,也就是说其轴心中的微管构型不是弹性结构,而是能变位联合的刚性结构。
相邻二联体之间的相互滑动,关键在于动力蛋白臂。
3.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是如何向两极移动的?(P282-283;后期(anaphase)大致可以划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即后期A和后期B。
1)后期A,动粒微管去装配变短,染色体产生两极运动;2)后期B,极间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介导染色体向两极运动)4.微管、微丝、中间纤维在成分、结构、行为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1.高等生物内所有细胞依繁殖状态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征?(三类细胞)2.运用3H—TdR的脉冲标况技术如何测定推测细胞周期?(综合题,第三章研究方法放射性自显影和细胞周期知识结合,标记物渗入仅S期细胞(只有S 期细胞被标记上了,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研究DNA合成)3.简述细胞周期中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合成概况。
(P309-310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动态变化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1) G1期细胞(DNA合成前期):细胞代谢活跃,细胞生长、体积增大,主要进行大部分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工作。
(2) S期细胞(DNA合成期):此阶段细胞内完成DNA的复制,以及组蛋白、非组蛋白合成与核小体结构的复制。
(3) G2期细胞(DNA合成后期):此阶段的细胞做分列前的最后准备,合成周期蛋白、微管蛋白等。
(4) M期:细胞进入分裂过程,分裂中,细胞内生化合成活动减弱,例如:RNA合成停止,蛋白质合成减少,此期仍有少量非组蛋白合成。
又分前、中、后、末四个状态。
(a)前期主要事件:染色体凝缩,分裂极确定,核仁解体和核膜消失。
(b)中期此期染色体全部移到赤道板位置排列“染色体列队”,是由于以两极对染色体牵引为动态平衡所致。
(c)后期此期主要事件:染色体着丝粒粒区纵向断裂,一分为二。
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别趋向两极。
(d)末期此期的主要事件:子核形成的胞质分裂。
胞质分裂是指核分裂以外的细胞质部分分裂。
动物细胞是以中部缢缩方式,而植物细胞是以形成细胞壁方式进行胞质分裂的。
4.细胞周期中有哪几个重要的检验点,各有何作用?(参考课本P318-320或以下参考答案)(1)G1/S检验点:在酵母中称start点,在哺乳动物中称R点(restrictionpoint),控制细胞由静止状态的G1进入DNA合成期,相关的事件包括:DNA 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2)S期检验点:DNA复制是否完成?(3)G2/M检验点:是决定细胞一分为二的控制点,相关的事件包括:DNA是否损伤?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4)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任何一个着丝点没有正确连接到纺锤体上,都会抑后期促进复合物(APC)的活性,引起细胞周期中断。
5.解释CDK活性调控规律及在细胞周期中导致的下游事件?(重点掌握MPF:cyclinB+CDK1:细胞周期中,成熟促进因子MPF是如何控制细胞G2/M过渡和M期进程。
P315-316)6.概述减数分裂基本特征及生物意义。
基本特征:是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特殊有丝分裂,其特点是:一次DNA 复制,连续两次细胞分裂,结果为染色体数目减半。
其生物学意义:(1)是使亲代与子代之间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遗传稳定性,保持物种的稳定遗传。
(2)在其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局部区域的交换重组,从而增加遗传变异,增强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遗传变异性)。
8、简述联会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P305)细胞分化与干细胞1.干细胞的概念、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单能(或专能)干细胞等(干细胞PPT、P342-343、第十七章)2.概述细胞间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解:(1)细胞位置效应: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2)诱导效应:影响细胞分化和器官构建(3)激素对细胞分化的调控3.婴儿的先天畸形可能与哪些外界因素有关。
解:(1)物理因素:x射线、电离辐射等(2)化学因素:各种诱变剂,如亚硝酸盐、反应停等(3)生物因素:病毒、某些生物天然成分和生化代谢产物:例如:苏铁素、黄曲霉素、黄樟素、巴豆油、儿茶酚等4.“多莉”clone羊问世对细胞生物学研究有何学术意义?(绪论、P413、P352)解:(1)首次证实了哺乳动物成体的特化细胞的细胞核仍保持有发育全能性。
(2)首次成功的证实了,哺乳动物特化细胞的发育潜能是有可能在人为条件下发生逆转分化的,并探索了实现去分化—→再分化的实验技术。
(3)证实了动物克隆并不是100%的复制。
克隆≠复制(4)显示出克隆动物技术的可应用范畴尚待深入考虑5.与正常细胞相比较,癌细胞有哪些主要特征?(P325/361)解:(1)无限增殖(2)丧失接触抑制性能(3)癌细胞之间粘着性减弱,具浸润性和扩散性,能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途径转移(4)易被外源凝集素所凝集,癌细胞膜上的外源凝集素受体(糖蛋白)数量增多(5)体外培养时,贴壁性能降低(6)细胞骨架结构紊乱mRNA转录谱系和蛋白表达谱系改变,(癌细胞外形变形了)(7)膜抗原发生变化,躲避免疫监视(8)对外源性生长因子需求量降低,(在低血清和无血清培养液中生长)(因为自分泌生长因子)6.请说明正常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可发生癌变?解:(1)物理因素:x射线、电离辐射等(2)化学因素:各种诱变剂,如亚硝酸盐、反应停等(3)生物因素:病毒、某些生物天然成分和生化代谢产物:例如:苏铁素、黄曲霉素、黄樟素、巴豆油、儿茶酚等细胞的衰老与死亡1.Hayflick界限反映了什么规律?(绪论/P366-368)2.解释细胞程序化死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特征?(P371-372,掌握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概念)3.医学界提倡母乳哺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