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类抗生素课件
21
皮试方法
id1000u/ml的青霉0.05~0.1ml,15min后观察: 局部红肿、肿块>1cm,痒--阳性,
分类:天然品:以青霉素G 为代表 半合成品:有四类
学习交流PPT
9
青霉素发明者、英国科 学家弗莱明
澳大利亚物理学家霍华德.弗 罗里因进行青霉素化学制剂 的研究,而与弗莱明、钱恩 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 医学奖
学习交流PPT
10
分类
• 天然青霉素: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即生物 合成,有F、G、K、X 及双氢F 等成分,其中以青 霉素G 性质稳定,抗菌作用强,产量高,用于临 床;
流感~
4.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如:病原性钩端螺旋体;
疏螺旋体属- 如:回归热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如:梅毒螺旋体
5.放线菌
但对大多数的G-杆菌无效,对金葡菌学习产交生流P的PT _内酰胺酶不稳定
15
[抗菌谱] :
• 对结核杆菌、真菌、病毒也无效
学习交流PPT
16
【临床应用】
首选用于敏感的G+球菌、G-球菌、螺旋体所致的感染, 但须病人对青霉素不过敏。 1、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丹毒、猩 红热、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及败血 症等;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 2、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中耳炎; 3、G+杆菌感染如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 血清以中和外毒素; 4、G-球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 产酶淋球菌引起的淋病; 5、钩端螺旋体病、梅毒,首选 6、放线菌病
学习交流PPT
6
-内酰胺类抗生素 • 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 • 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他β-内酰胺
类抗生素; • 优点: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证广及临床疗
效好;
学习交流PPT
7
化学结构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
头孢菌素的基本结构
No 为6-氨基青酶烷酸 6 APA
为7-氨基头孢烷酸
42 -内酰胺类抗生素
学习交流PPT
1
Peptidoglucan
肽聚糖
gram-positive cocci G+球菌
Methicillin
甲氧西林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绿脓假单胞菌
Anaerobes 厌氧菌
Nephrotoxicity 肾毒性
临床上 im 2次/日,iv1次/日
为什么?
因为有抗生素后效应
学习交流PPT
13
为了延长青霉素的作用时间,可采用 ①难溶制剂 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caine penicillin) 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penicillin;长效西
林,bicillin) ②与丙磺舒合用 合用丙磺舒可竞争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减慢青霉素
18
• 发生机理:
青霉素溶 青霉噻唑蛋白
液中的降 青霉烯酸 解产物
6-APA高分子聚合物
半抗原 +蛋白 全抗原
速发型变态 反应
抗体 机体
学习交流PPT
19
抢救
一定要及时!
停药; 皮下或肌内注射0.1% 肾上腺素 0.5-1.0mg,症 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 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H1-受体阻断 剂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
学习交流PPT
17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变态反应 与剂量无关
1)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血管神经性水 肿、过敏性休克等;
2)过敏性休克
• 最严重,表现位立即出现低血压、支气管痉挛性 哮喘、腹痛、恶心、呕吐及紫癜样皮疹等;
• 病患常因抢救不及时→死于循环衰竭、呼吸衰竭 和中枢抑制;
学习交流PPT
OHH
HS
CH3
1
Image R1 C N C6 C52CB 4 A 3 C Nhomakorabea3C
N
C C O R2
O
HO
酰胺酶 作用点
青霉素酶作用点
B: -内酰胺环,A:噻唑环学习交流PPBT : -内酰胺环,A:噻嗪环
8
一、青霉素类(penicillins)
结构:主核 6-氨基青霉烷 酸(6-APA) 活性 侧链 R-CO抗菌谱和药理特性
• 半合成青霉素:用人工合成的不同基团取代天然 青霉素母核上的侧链而获得。
学习交流PPT
11
(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 G(Penicillin G)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
性质:不稳定 (1)水溶液易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 (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
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细菌胞浆内合成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 酰胞壁酸,二者再与氨基酸形成双糖聚合 物,形成肽聚糖。
学习交流PPT
4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学习交流PPT
5
二、 细菌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水解酶 2.PBPs的组成和功能改变 3.革兰阴性菌的“牵制机制” 4.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 5.细菌缺少自溶酶
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人工呼吸 机等。
学习交流PPT
20
防治
• 询问过敏史; • 皮试; • 专用注射器,药物新鲜配制; • 避免饥饿时注射或局部用药; • 作好抢救准备——首选肾上腺素
注意: 临用前新鲜配制 药后需观察30min 不能在没有抢救药物、抢救设备的条件下使用;
学习交流PPT
的消除延长作用时间
学习交流PPT
14
[抗菌作用、抗菌谱]
1.大多数的G+阳性球菌 葡萄球菌:金黄色~、
表皮~;
链球菌:草绿色~(甲型)
、
2.G-球菌
脑膜炎球菌;
、
淋球菌等
溶血性~(乙型) 肺炎~等
3.杆菌 革兰阳性杆菌:白喉~、
炭疽~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产气荚膜~、
破伤风~等 革兰阴性杆菌:百日咳~、
学习交流PPT
2
第一节 抗菌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性
一、抗菌作用机制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均相似:抑制胞 壁黏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阻碍细胞壁黏肽(肽聚糖)合成→细菌胞壁缺 损→水分渗入→菌体膨胀裂解而死 2.细菌自溶酶的溶解作用
PBPs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点。
学习交流PPT
合用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
学习交流PPT
12
【体内过程】
1、吸收:不耐酸,口服吸收少,需肌注或静滴;
2、分布: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广泛分布关节腔、 浆膜腔间质液、淋巴液、中耳液及各组织,不易透 过血脑屏障,但脑膜发炎时脑脊液可达有效浓度;
3、消除:不被代谢,几乎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泄, 90%经肾小管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