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的心声
身为家长或老师,在日常生活或教学活动中,你是否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让孩子把话说完?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小故事吧!
故事一:两个苹果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
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我们都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
我们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故事二: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
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
(他就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
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
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
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
这位校长没有急于对孩子摘花进行批评,而是弯下腰十分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让孩子把话说完,并把玫瑰花奖给了可爱的小女孩,也把真切的爱献给了小女孩和她的奶奶、妈妈,把珍贵的关怀、欣赏、赞美献给了小女孩。
故事三:长大后你想要当什么?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竟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你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位主持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林克莱特听到了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现场观众为什么会笑得东倒西歪?原因在于孩子的答案不符合常理。
他们希望孩子像一般飞行员那样,遇到紧急情况要么想尽千方百计排出险情,要么与众人同归于尽。
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要为飞机补充燃料,使飞机和飞机上所有人都能保全,这样想有什么不可以呢?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可能变成现实。
故事四:树上还有几只鸟?
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以大人的意志左右孩子的想法,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课堂教学中,当孩子的回答稍不符合我们的意愿或者偏离主题时,要么立刻阻止孩子说话,用自己所谓的正确意见来代替孩子的想法,要么当面责备或讽刺孩子。
日久天长,孩子不敢想了,也不敢说了,变得越来越“听话”。
殊不知,在这“听话”的背后,扼杀的是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独特方法。
他们可以使河水倒流,可以让时光逆转,可以使小鸟说话,可以让万物富有灵性。
事实上,他们生活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许多问题虽然似懂非懂,但是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产生许多奇异的想法。
而这些想法,恰恰是孩子一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源地,如果能得到好好的保护,便可能成为将来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过去,我们在面对孩子做出的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其想法和做法过于简单,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总喜欢第一时间把事情本身定性为错误或正确,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的走到孩子的心理。
无暇顾及孩子们的那颗幼小的、正在成长着的心灵。
这样,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她们的感受和爱的存在,不经意地让她们缺失了对人性美的感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是最难塑造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除了认真教学外,我们老师应以极大的热情,耐心地去处理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点点滴滴的小事是多么地重要!
万物皆不相同,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是美丽的天使,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朵盛开的玫瑰!在责罚孩子前不妨先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孩子把话说完。
并以宽容的心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和缺憾。
不能一概的以片面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价值。
我们要做的,是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环境,挖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自信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