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方法总汇
第一部分测量会沉于水的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
一、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
1. 固体: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
( 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m0
(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V1
( 3)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
m0 V1 V2 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取
示数 V2
表达式:
m0
V1V2
2.液体(注意是否有较大
误差)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
(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 m1
( 2)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取示数V
m1 V m2
( 3)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2 表达式:
m1 m2
V
二、有天平,无量筒(等体积替代法)
1. 固体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
长的细线
(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0
m 0 m 1 m2 ( 2)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表达式:m水 =m0 m1 m2 m1
m0 ( 3)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m0 m1 m2 水
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m2 2. 液体
仪器: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
水
液体
平和砝码
( 1)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0 m0 m1 m2 ( 2)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
m水 =m1m0
表达式:
m2m0
m1m0 水
三、有量筒,无天平
1.固体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
a、一漂一沉法(难度易)
( 1)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V1
(2)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
时量筒示数 V2
V1 V2V3 ( 3)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V3
表达式:
m= 水( V2V1)
V2V1
水
V3V1
b、一漂一沉法(难度中等)
器材:量筒、待测固体、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料盒
( 1)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V1
V 1 V 2 V 3
( 2) 将待测固体放在木块上,测得量筒示数为
V 2
公式:
V
2
V
1
V 3
V 1
3. 液体
水
( 3) 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也放入量筒内,此时量筒示数为
V 3 (有
时候木块会换成在水中可漂浮的小杯等)
等浮力法(难度中等)
水
水
液
液
器材:量筒、足够的水、待测液体、密度较小的固体
V 1
V 2
V 3
V 4 ( 1) 量筒内装有体积为 V 1 的水
公式:
( 2) 将一密度较小的固体放入水中,测得体积为
V 2
液
g( V 4 V 3 )= 水 g( V 2 V 1)
V V
( 3) 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液体,测得体积为
V 3
2
1
V 4
水
V 3
( 4) 再将固体放入该液体内,测得体积为
V 4 (通常所给的材料为木
块或塑料物品)
2
四、只有弹簧测力计(最常用)
1. 固体(双提法)(较少见,难度易)
F
G 0
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
( 1)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石
块的重力 G 0
表达式:
G 0 ( 2)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固体,将其完全浸没在盛有
水的烧杯内,此时示数为 F
水
gV 排 =G 0 -F,
水
G 0-F
2. 液体(三提法)(较少见,难度易)
器材:弹簧测力计、待测液体、石块、烧杯、足够多
G 0
F 1
F 2
的水和细线
( 1) 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
金属块的重力 G 0
水
液
( 2) 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
表达式:
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
G
F 1
水
gV
排
=
液
gV
排
部,此时示数为 F 1
G 0 -F 2
( 3) 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用弹簧测力
液
G 0 水
-F 1
计悬挂着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触及烧杯
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为
F 2
五、只有刻度尺
1. 土密度计法(难度较难) (有可能以填空题出现)
表达式:
水
液
水
gh 1= 液
gh
2
h 2
h h 1 h 1
液
h 2 水
h
器材:刻度尺,烧杯、足够的水和待测液体、粗细均匀的塑料棒或木棒,足够的金属丝
( 1) 取粗细均匀的木棒,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h ,底部缠上足够的金属丝
( 2) 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将木棒放入烧杯内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水面的高度
h 1
3
2. 浮力法(难度中等,重点)器材: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待测固体、水槽、
刻度尺
( 1)使一空烧杯悬浮在水槽内,用刻度尺测得h1 h2 h 3
液面的高度 h1
表达式:
m 水(h 2 -h 1 )s ( 2)将待测固体放在烧杯内,测得液面高度h2
h2 h1 ( 3)将固体取出通过细线直接放入水槽内,测
水 h3 h1
得液面高度 h 。
3
提示:注意比较该方法和第三种方法(有量筒无天平)的测固体密度 b 的方法(一漂一沉法),该方法与其类似,但无天平,只能用刻度尺。
这两种方法出的可能性较大!
在写步骤时,要特别注意浸没、压入(用细针)等关键性词语的表述。
补充: 1.溢水杯测固体密度(器材:溢水杯,小桶,天平,细线,石块和足够的水)(难度易)步骤:
表达式:
变式: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和足够的
水步骤:
表达式:
2.等压强法测量液体密度(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两种不同液体,刻度尺)(难度较难)
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
2.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高度为h1
表达式:
3.杠杆法测量液体密度(器材:刻度尺,细线,袋子或小桶等)(难度中等,较难想出)
步骤:
表达式:
第二部分测量会漂浮于水面上的固体的密度
一、有天平,有量筒
器材:天平,量筒,木块,细针(体积忽略不计),适量的水
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
2.往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 1
3.用细针把木块压入水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 2
表达式:
二、有量筒,无天平
器材:量筒,木块,细针,适量的水
步骤: 1.往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体积为V 1
2.把木块放入量筒内,使其漂浮,读出体积为V 2
3.用细针把木块压入水内,读出体积为V 3
表达式:
三、有天平,无量筒
器材:天平,烧杯,细针,木块,适量的水(同溢水杯原理相似)
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
2.往烧杯内装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3.用细针把木块压入到水中至浸没,称出此时烧杯和水、木块的总质量为m3
表达式:
第三部分规则固体(沉与水与不沉于水)的测量方法
规则固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一、刻度尺测量法(长方体或正方体)
器材:刻度尺,烧杯,适量的水,细针,长方体木块
步骤:
表达式:
二、刻度尺测量法(圆柱体)
器材:刻度尺,烧杯,适量的水,圆柱体木块,细针
步骤:
表达式:
第四部分溶于水或吸水的固体的密度测量
一、溶于水的物体的测密度方法(排沙法)(排面粉法)
器材:天平,量筒,适量沙子,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冰糖,细线,细针
步骤:
表达式:
二、会吸水(但不溶于水)的物体的测密度方法
器材:天平,烧杯,适量的水,细针,海绵
步骤:
分析:
表达式:
变式:器材:天平,量筒,海绵,水,细针
步骤:
表达式:
归纳整理:
出现可能性较大: 1.第一部分第二大点第一小点
2.第一部分第三大点第一小点的 b 方法两种情况为同一原
3.第二部分第三大点(有天平,无量筒)理(类似)
4.第一部分补充内容第三小点
出现可能性中等: 1.第一部分第二大点第二小点
2.第一部分第三大点第三小点(等浮力法)
3.第二部分第二大点
出现可能性很低,几乎可以忽略:
1.第一部分第三大点第一小点的 a 方法
2.第一部分第四大点全部(多数以填空题出现)
3.第一部分第五大点全部(但第一小点要求明白原理,可以不记)
4.第一部分补充内容第二小点(多数以给出几个步骤,根据所给步骤填剩余步骤)
5.第四部分全部(该部分较少出现,但题型新颖,出现几率为30% )
6.第一部分第一大点第二小点(多数以填空题出现)
注:第三部分测量方法比较简单,如果待测规则固体沉于水,会有天平或者测力计;若不沉于
水,则使用一漂一沉法测质量和用刻度尺测体积。
(注意测高度时,不能直接测浸没在水中的高度,只能测露出水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