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老师《关雎》课例品评王春雷最美的夜晚,语文人最真的求学风景。
10月26日,有幸参加了2019年“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著名教育专家与陕、甘、晋、豫、蒙名师聚焦学科教学变革教师培训活动。
程翔老师儒雅的课堂形象、声情并茂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课堂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6年召开的第三届年会上,程老师执教了《囚绿记》。
程翔老师这次执教的内容是《诗经·关雎》,“语文课竟然可以这样上?竟然能够上得如此精彩!”这是老师们的赞叹与感慨,同行的老师受到莫大的启发、感染乃至震撼。
赞叹与感慨之余,静心思考,程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到什么?程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怎样呈现的呢?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程翔老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
他的教学是强大理论支撑下的意识行为,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琢磨品味。
一、先谈谈教学目标和生命意识教育是一种目标行为。
在教与学双边活动实践后,学生应当能做些什么,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要明确“老师为什么而教?”“学生为什么而学?”今天,为什么要学《关雎》?大而言之,学习古典诗歌就是要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品味古人语言技巧和表达艺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但是,回到课堂,初中生为什要学习这样一首古代的“爱情诗”?这是涉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大问题。
程翔老师不回避这个“敏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把问题提出来,启发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达到涵养“情感”、端正“态度”、培育“价值观”的目的。
师:同学们,我想让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你们如果有这种想法,写作文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写的,不是腐败,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你不要陷进去。
你要知道,一个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你偶尔有这种想法,做个梦,梦一下是可以的。
(众人笑)程翔老师提出“语文教师要成为文化人,教有学理的语文,做有灵魂的教育,”,他引导学生理解当下学习《诗经》的现实意义。
学习一首古诗词,就是在学习语言知识,邂逅古人,倾听心声,走进社会,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欣赏古人怎样通过艺术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看待人生;领略古人的精神境界,涵养中国人的生命意识。
师:典范的婚姻模式,君子配淑女,淑女配君子,这是最理想、最典范的婚姻模式。
师:君子配淑女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典范的婚姻模式,这种典范的婚姻模式反映了谁的思想呢?师:作者的思想,太小了。
我告诉同学们,它反映了儒家的思想,为什么呢?因为《诗经》是儒家经典,知道了吗?师:《四书》《五经》,大家来说一说。
生:《四书》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师:《五经》的第一部就是《诗》,它反应了儒家的思想。
师:问题又来了,同学们,儒家对于婚姻为什么这么重视呢?因为儒家有一个观点,叫“夫妇人伦之始也”,大家写下来。
师:社会之大,很可能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家庭好了,这个社会就安定了。
那么,怎样使家庭美好呢?最基础的就是夫妻两个关系和谐,感情深厚,所以儒家特别看重夫妇之间的这种关系。
太重要了!所以这首诗不是写爱情的,或者它不是简单的去写爱情的,它是写婚姻的。
那么说它是写爱情的,就是理解太表面化了。
包括咱们现在的教材,太表面化了。
通过《关雎》的教学,学生感触到古代“淑女”“君子”的形象的内涵,认识到古人情感世界的美好追求,理解到《关雎》不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而是关乎婚姻、家庭、人伦的儒家经典。
这就是《诗经》的审美的价值,可以濡染精神情操、陶冶生活情趣,使之朝向多彩和优雅。
二、对话意识程翔老师的课堂充满微笑、欢笑,乃至爽朗的大笑,笑声来自贴近学生心灵的对话。
在古今中外的比较中体认《诗经》的历史地位。
在教学的一个重要节点上,师生间有一段问答:师:同学们,这诗歌写得多大胆啊,你们写过这种文章吗?生:没有。
(众人笑)师:为啥?还没到这种境界?我觉得不是没到这种境界,小学生都开始了。
是因为老师不让你们写,你们自己不敢写,是这样吗?生:是的。
师:你们要是写这种文章,老师会给你们打什么分?生:零分。
师:老师会说?生:会叫家长。
师:老师会说你?生:早恋。
师:会说你思想怎么样?生:腐败。
(众人笑)师:同学们,问题就来了,你说什么问题就来了?生:我们可能写不出像他这样好的诗。
师:你写的比他还要好啊。
问题就是老师不让我们写这样的东西,为什么课本还要这样东西,为什么让我们学这个东西呢?对不对,你说课本为什么让我们学这个东西呢?(众人笑)生:以后会用到的。
(众人笑)师:你说的太好了,这就叫做为将来的成长做准备。
真好,真好,真好!(学生陷入沉思……)闲聊式的对话,隐含着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的深入思考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师生对话的逐步深入,同时也就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
因为所有对话都是围绕着对作品的理解、感受来进行的。
程翔朴实纯真的课堂语文本色,体现在“坚持文本教学的原则“和”注重课堂诵读“两方面。
三、坚持文本教学的原则坚持文本教学,保持质朴纯真的语文本色是他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一大特点。
程老师的课是“裸课“,一只黑笔,一块白板,不拿教材和教案,没有包装,没有程式,主要是通过品味语言、联想和形象来体会语言魅力,而时下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则多了一些花架子,声光影像齐上阵,失去了语文课的本真。
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的是小鸟,对吧。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说的是男女,是不是?男女相爱,是吧。
这个鸟与男女相爱是什么关系?请老师(指朗读的女生)给我解释解释。
师:在古代,君子有特殊含义,不是指的普通百姓,是指的社会地位,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属于贵族。
大家可以写一写。
在古代属于贵族,不是指外在长得帅,但是很重要的一点,君子一定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师: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种模式,什么模式呢?同学们知道吗?这叫什么模式呢?这样的例子在课堂中有许多。
让学生回归文本,坚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
四、注重课堂诵读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读,如果离开了读,文言文的美感就体现不出来。
程老师一般分为疏通式朗读、理解式朗读、抒情式朗读。
程翔老师的课堂朗诵艺术在中语界是出了名的,他的课也特别注重学生的朗读。
他不要求学生齐读,读整齐,而要学生“放声朗读,读给自己听”。
因为齐读会把注意力放在“保持全班一致”上,而不是放在情感体验上。
教学生学会“读给自己听”,这才是“真阅读”。
师:同学们自己放声来读这首诗,开始!(生齐读。
)师:我不让你们齐读,让你们分散,自己读给自己听。
(学生自读)师:好啦。
听出来了,读了两遍。
请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请举手,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师:后边那位同学。
大家应该积极踊跃地读。
(女生深情诵读)师:太好了!孩子,你到前面来,我真没想到你读得那么好,你让我的课怎么上呢?(众人笑)师:你来当我的助手吧,你读得太好了!你给大家讲一讲开头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么理解这四句?你给大家讲。
生:大家可以看注释。
师:真好!未来的老师。
(众人笑)那位女生朗读了《关雎》的前四句,程老师大加赞赏,高兴得哈哈大笑,说“你朗诵的比我好,你到前边来做我的助手……”接着让这位女生对四句诗作了讲解。
当这位“老师”让同学们看注释的时候,程老师又难掩心头的喜悦,大声说“这就对啦!这才是读课文的好方法。
”利用偶然出现的一个教学场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教学的艺术和智慧。
五、轻松和谐的氛围程老师的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到亲切,他的课堂语言总是很有亲和力,请学生发言时常用“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好不好?”“太好了,孩子!你说的真好。
”“怎么没有呢?你说“师:太好了!孩子,你到前面来,我真没想到你读得那么好,你让我的课怎么上呢?(众人笑)师:你来当我的助手吧,你读得太好了!你给大家讲一讲开头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么理解这四句?你给大家讲。
师:大家还有没有问题要问的?你们两个还有要补充的吗?师:你想要这样的女子吗?(众人笑)你是君子啊,这么好的女子,什么样的男人才能配得上她?师:男才女貌,门当户对。
(众人笑)不对,什么模式?师:同学们,《关雎》这首诗是谁写的?你说。
师:为啥?还没到这种境界?我觉得不是没到这种境界,小学生都开始了。
是因为老师不让你们写,你们自己不敢写,是这样吗?六、创新意识“守正”与“创新”并不矛盾。
“创新”要以“守正”做基础。
程翔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关雎》是不是一首“爱情诗”?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他对《诗经》的解读独立在名家定论之外,完全是自己的特到见解、独特感受,给我们打开了欣赏《诗经》的另一扇窗口。
程翔老师的“创新”不是凭空而来,这是与他的扎实的专业基础,厚实的学养积累,崇高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
程老师介绍,他家有关《诗经》的资料就50余种。
“教有学理的语文,做有灵魂的教育,当有理想的老师“是程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
我们要向程翔老师学习,做一个“守正创新”的新时代的优秀语文老师。
名师都是有个性、有风格的人。
研读程翔老师课例,乐在其中,因本人学识浅陋,今晚的交流可能会有偏颇或不准确之处,欢迎大家批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