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课件

土壤学课件

3.5倍 8倍
(1.729) (2.323) (6.061) 林业肥料用量(万吨) 92.7 145.9 208.9
我国丰产林用肥比重(%) 0.46
0.54
1.00
注:投入纯养分一项括号内数字为按推荐用肥量计算的结果 速生杨推荐用肥量为N 0.265公斤/株,P2O5 0.15公斤/株,K2O 0.025公斤/株 (李家康,2001)
重要的立地条件(适地适树)
土壤性质与适生树种、土壤类型与林木生长、
林业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
土壤管理措施、土壤改良、 林木施肥
河北省林木施肥现状
河北省丰产林肥料用量预测
项目 面积(万公顷) 投入纯养分(万吨) 2001年 9.9 0.859 2005年 13.3 2.820 2010年 34.7 7.356
本概念; (土壤圈、土壤质量?)
(2)认识了解土壤的物质组成; (3)认识土壤在农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自然环境) (4)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 (5)明确学习土壤学的目的与要求。
内容提要
• 土壤在农、林、草业和自然环境中的 重要性 • 土壤与土壤肥力 • 土壤科学的发展概况 • 学习土壤学的目的与要求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类型: 人为作用的影响
自然土壤 自然植被下发育而成 耕作土壤 已被开垦利用,具有耕作影响 的那部分土壤
植被类型
农业土壤: 森林土壤 :是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供给森林植物生活物质的基质 林业土壤:相对农业土壤而言,是营林范围内所涉及的土壤
园林土壤:
城市绿地土壤:生长园林植物绿化地块的土壤 温室土壤: 玻璃和塑料大棚的土壤。 盆栽土壤 花卉盆栽或盆景栽培时用的土壤,
4、土壤的特性 土壤的组成----多孔多相性
土壤剖面垂直分层特性(林业土壤)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土壤的化学特性 土壤的肥力特性 土壤的“记忆”特性

土壤的“记忆”特性
瞧!地中海 边一层层土 壤沉积层多 象地球的笔 记本
4、土壤的特性 土壤的组成----多孔多相性
土壤剖面垂直分层特性(林业土壤)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8*2=16学时)
(2人一组 名单)
考核办法:
20%
平时成绩
50%
期末考试 实验成绩
30%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小测验、作业以及课程论文
采用教材:
孙向阳. 2003 《土壤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黄昌勇. 2000《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李惠卓、张丽娟 《土壤学》河北农业大学 李惠卓 《土壤肥料理化分析》河北农业大学
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 土壤的肥力特性 土壤的“记忆”特性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二)土壤肥力(概念)
1、土壤的本质特性—肥力
西方土壤学家:土壤供应养分的能力 威廉斯认为:土壤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同时而又 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中国土壤:肥力是土壤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 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作物生 长的能力(中科院土壤研究所)
(四) 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刀耕火种",烧掉大量林木,换来一点粮食,既得不偿 失,而又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水土流失的不良后果
二、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 的发展创造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郑玄:“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1、土壤的概念
生态学家: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生物地球化学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转化)最活跃的生 命层。 环境科学家:土壤是重要的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物的缓冲 带和过滤器。(净化、阻留) 工程专家:土壤是承受高强度压力的基地或作为工程材料 的来源。 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广大农民: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 土壤的经典定义:“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 的疏松表层”。(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 )
多可怕!你还睡得着吗?
四川盆地山地侵蚀
2000 年我国发生 13 次 大的沙尘暴, 每年经济损失高 大 540 亿元。
沙进人退
背井离乡
二月春风似尖刀!
土壤污染
并非危言耸听:
我国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农田已达1000万hm2.粮食减产达 1.3×1010kg; 我国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为世界平均用量的 2 . 9倍. 在我国北方地区 , 1 4个县市的 69个点位的调查表明 , 37个点 位的地下水NO- 3 含量已高达 50mg/L。 1994年 ,我国农药的施用量已超过 2 . 2× 1 0 5t,占世界农药 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据估计 ,我国受农药污染的土地已达到 1 .3× 1 0 8hm2 .
1、 植物生长的要素
植物的生活因子
与土壤环境条件
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2、 植物生长的载体
土壤 植 物 生 长 水体 载体 砂培 水培 基质 设施农业
(以色列)
大田农业
太空
太空农业
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一)土壤是人类农林业的生产基地
我国学者:
土壤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 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1、土壤资源的再生性与质量的可变性
治之得宜 地力常新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土壤盐碱化, 土壤遭污染 土壤肥力退化
国在山河破
红壤严重流失后 形成的红色沙漠
我国每年流失土壤超过 50 亿 t , 占世界总流失量的 1/5 ,受危害严 重的耕地约占全国 1/3 ,相当于耕 地削去 10mm 厚的土层,损失 N , P,K 养分相当于 4000 多万 t 化肥。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到达 150(356) 万平方公里!相当与 50 个台湾省!
需要 生产实践的感性认识 学习 土壤的形成、物质组成、肥力性质以及分类、 分布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话 说 土 壤

土 万物自生焉则曰土――汉代郑玄 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 彖传》 壤:壤柔土也,无块曰壤―― 《周礼》
一、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圈
• 大气圈
生物圈
• 岩石圈
水圈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四大圈交接面上 最富有生命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大气圈
释放CO2、CH4、H2S、 N2O, 吸收O2 支持生物过程, 重新分配 水循环与 水平衡等 地球 保护层 地质 循环
土壤污染
无声的定时炸弹
二、土壤在农林业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四)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cm厚需300年) 土壤资源的破坏=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
表 1.2 中国土壤资源的总量,人均占有量及其与世界和部分国家比较 中国的总 土地类型 土地总面积(hm2) 耕地与园地面积(hm2) 永久草地面积(hm2) 森林和林地面积(hm2) 6.8 9.0 占有量(%) 世界 2.77 0.31 0.66 0.84 中国 0.91 0.10 0.27 0.13 人均占有量 美国 3.92 0.80 1.01 1.11 巴西 6.28 0.56 1.22 4.15 印度 0.43 0.22 0.02 0.09
二、土壤与土壤肥力——(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
2、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 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用数学表示为: L(土地)=[C(气候)+G(基础地质)+T(地形)+H (水文)+S(土壤)+V(植被)+M(人类的经济活动)] 土地资源: 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土地与土地资源同等看待
土 壤 学
土壤科学系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 保定
课时安排
总学时数:48(32/16)
绪论 2学时 土壤形成 4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土壤性质 20学时 第二章 土壤的地学基础(4学时) 土壤分布及各论4学时 第三章 土壤矿物质和土壤质地(2学时) 土壤质量2学时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3学时) 第五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4学时) 第六章 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4学时) 第七章 土壤胶体与离子的吸附交换作用(3学时) 第八章 土壤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2学时) 第九章 土壤养分(2学时) 第十章 土壤分布和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4学时) 实验地点: 第十一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2学时) A座1406
(摘自“土壤学” ,黄昌勇主编)
中国人均占有量与世 界人均量比率(%) 32.9 32.3 40.9 15.5
土壤的重要性
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是持续农林业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人口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
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中国每年减少土地>300万亩) 生态环境恶化的零或负增长(中国荒漠化速度2620km2/年) 短期内不可逆转的趋势: 1、耕地减少不可逆转; 2、人口增长不可逆转; 3、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可逆转;
土壤的组成----多孔多相性 土壤是一个多孔 体系。 土壤是多相体系, 一般可分为固、 液、气三相。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示意图
4、土壤的特性 土壤的组成----多孔多相性
土壤剖面垂直分层特性(林业土壤)
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