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DHI类杀菌剂

SDHI类杀菌剂

年增长率为2.7%;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均将有所增长,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2.6%、2.4%、3.4%。

其中,杀菌剂的增长最快。

转基因作物也将处于增长的态势中,2015?202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2.5%。

2 国内外农药创制现状新农药创制依然是一个艰难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不菲的数据。

先正达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市一个新农药平均耗时9年,筛选14万个化合物,总投资2.60亿美元;巴斯夫的统计数据表明,成功上市一个新化合物,平均要筛选14万个化合物,耗时10年,需资2.00亿欧元。

而Phillips McDougall公司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新农药的研发成本进一步增至2.86亿美元,平均要筛选16万个化合物,历时11.3年。

总之,新农药的创制难度越来越大。

尤其是到了后期的毒理学试验阶段,会淘汰掉相当多的前期筛选的化合物。

刘教授将新农药创制分成了6个层次:①从已知化合物和已知中间体出发的新用途创新;②专利范围内化合物的选择性发明(me too或me better);③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too;④专利范围外化合物的创制??me better;⑤全新结构化合物的创制??me first/first in class;⑥全新作用机理化合物的创制??first in class。

他认为,国内的农药创制虽其他层次也有涉及,但大多处于第2层次;而跨国公司往往做专利范围外的化合物创制、全新结构和全新作用机理的化合物创制,从而难度很大。

总之,创制一个新化合物,投资越来越大,当然性价比和市场也会更好。

这也许就是新农药创制的魅力所在。

目前我国创制的农药品种约为50个,其中,杀菌剂20个,杀虫杀螨剂17个,除草剂7个,植物生长调节剂4个,抗病毒剂1个。

创制队伍不仅包括科研院校,还有“术有专攻”的农药公司,如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湖南化工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江苏扬农等。

从1986年以来,刘长令团队就一直在创制农药的研发中不断前行,不仅实现了我国农药创制的零的突破,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中间体衍生化方法”,从而突破了专利垄断,大幅提高了新药创制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还能发明结构新颖、性能更优、性价比更高或多作用靶标的新产品。

期间,刘教授团队创制的新化合物非常丰富,像吗啉类杀菌剂氟吗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唑菌酯、丁香菌酯、唑胺菌酯,杀螨剂嘧螨胺,嘧啶胺类杀菌剂,杀菌剂双苯菌胺,杀虫剂唑虫醚,以及除草剂SYP-3356等。

2.1 丁香菌酯丁香菌酯是刘长令团队历经11年、自主研发的天然源杀菌剂。

其结构独特,含两个天然产物片段香豆素和甲氧基丙烯酸酯,是全球2,000多种农药结构中鲜有的,仅含碳、氢、氧3种元素的绿色化合物,为世界首创。

该产品已获得中、美、日、欧等多国和地区发明专利授权;曾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第八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丁香菌酯性能优异、多效合一、增产显著,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不仅具有高效的杀菌活性,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小麦赤霉病,苹果树腐烂病等病害;而且兼具杀虫(如蚜虫)、抗病毒活性,并能促进作物生长,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甚至还拥有抗肿瘤活性。

丁香菌酯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水稻稻瘟病和苹果树腐烂病等防治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虽然丁香菌酯兼具治疗作用,但刘教授仍建议保护性地使用杀菌剂,这样不仅用药量低,而且抗性产生慢。

多地试验证明,20%丁香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10%丁香菌酯+30%戊唑醇)不仅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而且可增产10%以上。

2.2 SYP-3356SYP-3356为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类除草剂,是刘长令团队的又一创新成果,已申请国内外多国发明专利。

该产品将适时推出,单用或与草甘膦混用均可,如与草甘膦混用可有效防除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杂草。

在草甘膦抗性杂草不断蔓延且难以防除的市场背景下,SYP-3356的问世无疑将成为草甘膦抗性杂草防除的有效工具;同时由于SYP-3356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加之国内外对百草枯的禁限用,所以这一创新成果,又为灭生性除草剂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主力产品。

SYP-3356可有效防除20多种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及莎草等,它对阔叶杂草苘麻、反枝苋、龙葵、苍耳、决明、野大豆、马齿苋、青葙等,对禾本科杂草马唐、稗草、金色狗尾草、?草、千金子、看麦娘等,对莎草水莎草、异型莎草等,都具有优异防效。

SYP-3356的总体防效明显优于巴斯夫开发的同类除草剂苯嘧磺草胺,它不仅对阔叶杂草的防效优于苯嘧磺草胺,而且对许多禾本科杂草防效优异;而苯嘧磺草胺仅对阔叶杂草有效。

试验证明,SYP-3356在60 g/hm2的用量下,对禾本科杂草牛筋草和阔叶杂草小飞蓬的效果好于同等用量下的苯嘧磺草胺。

它与草甘膦混用,对抗草甘膦牛筋草和小飞蓬具有很好的除草效果。

2.3 嘧啶胺类杀菌剂SYP-3773、SYP-3810等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嘧啶胺类化合物的相关报道,世界多家农药公司(如先正达、拜耳、UBE、陶氏益农、巴斯夫、杜邦以及日本多家公司等)都有研究,直到今年,仍有日本公司在报道相关的化合物。

嘧啶胺类化合物尽管作用机理很好,但性价比不高,尤其存在毒性问题,所以该类产品或未进入产业化,或市场竞争力不强。

从2007年开始,刘长令团队开始了对嘧啶胺类化合物的不懈研究,他们历经3代化合物的迭代升级,最终发现了4个嘧啶胺类杀菌剂:SYP-3773、SYP-3810、SYP-3777、SYP-3286。

其中,SYP-3773、SYP-3810这两个化合物的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4,300和>5,000 mg/kg,其急性经口毒性甚至比食盐(3,000 mg/kg)还低。

这是一项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刘长令团队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一举攻克了困惑了所有公司半个多世纪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高活性和低毒性的完美统一。

SYP-3810和SYP-3773对黄瓜霜霉病有非常好的防效,其药效甚至好于目前市场上效果最好的药剂,如氰霜唑、银法利、氟吗啉等。

据刘教授介绍,对比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三唑类和SDHI类杀菌剂,SYP-3777、SYP-3286是防治白粉病最好的药剂之一,其药效好于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等。

尤其是这些产品不仅拥有保护活性,而且具有治疗作用。

它们的性价比优势显著,已申请国内外专利,目前正在开发中,商业化前景非常好。

3 值得重点关注的杀菌剂近年来,杀菌剂市场增长迅速,跑赢了除草剂和杀虫剂。

在先正达、拜耳和巴斯夫等世界领先跨国公司的农药销售业绩中,杀菌剂都占据了最优势地位。

尤其是巴斯夫,2015年,公司的杀菌剂占其农药销售额的45.2%,相对于除草剂和杀虫剂优势明显。

在各类杀菌剂中,各公司对SDHI类杀菌剂情有独钟。

在全球销售额前20类农药中,SDHI类杀菌剂的增长最快,也许能解释这一现象。

2015年,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为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14.9%,2010?201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9.8%。

在该类产品中,氟唑菌酰胺、啶酰菌胺、苯并烯氟菌唑、联苯吡菌胺、氟唑菌苯胺等位居前五,它们占SDHI类杀菌剂市场的80.2%。

SDHI类杀菌剂也成为刘教授重点推荐的产品,同时,刘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其他值得重点关注的杀菌剂产品。

3.1 氟唑菌酰胺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是由巴斯夫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它对谷物、大豆、玉米和油菜上的病害具有优良防效,并具有非常优异的内吸传导活性。

叶面喷雾和种子处理均可。

其使用剂量为100~200 g/hm2。

2012年,氟唑菌酰胺上市,当年实现销售额0.95亿美元;2013年的销售额迅速增至2.10亿美元;2014年,进一步提升至2.85亿美元;2015年,继续攀升至3.90亿美元,并成功超越巴斯夫自家产品啶酰菌胺,成为SDHI类杀菌剂中的第一大产品。

3.2 啶酰菌胺啶酰菌胺(boscalid)也是巴斯夫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2003年上市。

用于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各种腐烂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等,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其使用剂量为285~770 g/hm2。

2012年,啶酰菌胺的销售额为3.55亿美元;2014年为3.9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5年,其销售额有所下降,为3.30亿美元,从而将其在SDHI类杀菌剂中蝉联多年的首席地位让给了氟唑菌酰胺。

3.3 苯并烯氟菌唑苯并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是先正达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2013年上市。

苯并烯氟菌唑对亚洲大豆锈病防效优异;同时对小麦叶枯病、花生黑斑病、小麦全蚀病及小麦基腐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特效;而且可以与多种杀菌剂复配,与其他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2015年,苯并烯氟菌唑的全球销售额为2.30亿美元,在SDHI类杀菌剂中位列第三。

3.4 联苯吡菌胺联苯吡菌胺(bixafen)是由拜耳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2010年上市。

用于防治叶斑病和叶锈病等,并有望成为杀菌剂抗性治理的重要品种。

拜耳预计,联苯吡菌胺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超过4.3亿美元。

2012年,联苯吡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1.00亿美元;2014年,翻番至2.00亿美元;2015年,其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5%,为1.95亿美元,但其2010?201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49.9%,在SDHI类杀菌剂增幅榜中排名第一。

3.5 氟唑菌苯胺氟唑菌苯胺(penflufen)也是拜耳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2012年上市。

主要用于马铃薯、油菜、棉花、小麦和大豆等作物上的病害防治,种子处理。

2012年,氟唑菌苯胺的全球销售额小于0.30亿美元;2014年销售额为1.30亿美元;2015年同比下降了7.7%,为1.20亿美元。

3.6 氟吡菌胺氟吡菌胺(fluopicolide)是由拜耳开发的吡啶酰胺类杀菌剂,可有效防治卵菌纲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等,与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使用剂量为70~100 g/hm2。

拜耳在中国开发了氟吡菌胺与霜霉威盐酸盐的复配产品银法利(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25克/升霜霉威盐酸盐+62.5克/升氟吡菌胺),其对番茄晚疫病和黄瓜霜霉病防效很好。

2012年,氟吡菌胺的全球销售额为0.60亿美元;2015年的销售额为0.50亿美元。

3.7 氟吡菌酰胺氟吡菌酰胺(fluopyram)是由拜耳开发的SDHI类杀菌剂,2012年上市。

主要用于防治白菜黑斑病、葡萄灰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还可有效防治线虫,是SDHI类产品中唯一防治线虫的杀菌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