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案

特大城市: 〉100万
3.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换句话,就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点拨:通过影像资料以及学生的实际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有以下明显的变化: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以将这三点作为城市化的标志。其中第③点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
师生交流:
1.在学生的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提出: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进而言之,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有哪些?
2.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请问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教师补充:
小城市 :〈20万 (市区非农人口)
中等城市:20万-50万
大城市 :50万-100万
巧妙的教学环节设计。从本市地图的读解切入课堂教学,直接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由此引发了学生一系列的思考,体现了从学生生活出发的新的教学理念,也易于逐步深入进行知识探讨。
严密教学环节设计。关于城市的发展状况,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如何让学业生通过地图的演变理解、说明城市的演进过程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学从地图开始——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在深入,教学环节步步展开,符合学生特点和思维规律。问题的适时提出、用图表形式概括教材中的地图的等,都起到了引导学生探讨、思考、研究的作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材分析
在前两节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的特征之后,本节教材主要是从时间这个维度探讨了城市的一个发展历程及今后的趋势,为此集中探究了城市化的概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应用重点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以及原因,通过事实例子印证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了解我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哪些问题,促使我国城市更加健康地发展。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是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通过土地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二.<互动交流,共同探究>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青州城市用地变化,诸如“青州新汽车总站地区以前是什么样子”等
(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观看MTgyNjk3MzY=.html
2,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3,课件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
并提出: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2,什么是城市化?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特别是在需要图示的教学中,用更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理解。
作为综合课程,以地理知识为主线,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地表现城市发展的历程。这无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囿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必须重新编排、设计教学内容。因为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既不是单纯的地理学科知识,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学或环境学知识,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还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内容。深化教材知识内容,浓缩现代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内容与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统一,在备课中都应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心的设计。
动一动:学生动手设计
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张趋势
常见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3.比较英、美、巴西、印度等国的城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
(活动内容是对课本图2.19内容的再一次运用,利用美国,印度的城市化进程的曲线,对照图2.23,指导学生划分美国、印度的城市化随时间的发展阶段。)
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节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城市化,什么是工业化,指导学生探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解决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聚集效应也相应出现。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学生具备辩证思维。在教学中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这一问题,效果很好。课堂辩论的优点很多,一是在辩论中至少能够形成正反两个方面的辩点,有利于学生思维产生碰撞、观念发生冲突,二是学生能够做到积极参与和广泛参与,充分实现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三是在知识、观点、情感和互动和交流中能够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同时,辩论中成功的喜悦也为学生增添了发展自身潜能的自信,等等。这节课上学生在辩论中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完成,理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利与弊,也获得了多方面能力的锻炼。以此为基础,能够顺理成章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特别是在需要图示的教学中,用更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理解。
作为综合课程,以地理知识为主线,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地表现城市发展的历程。这无论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囿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必须重新编排、设计教学内容。因为教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既不是单纯的地理学科知识,也不是单纯的社会学或环境学知识,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还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内容。深化教材知识内容,浓缩现代意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内容与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统一,在备课中都应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心的设计。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地理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中的建构主义”等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实践问题。本节课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以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是教师情景创设下的研究也可以是实地调查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是小组性的研究也可以是组间诘疑性的研究。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教学内容以地理知识为主线,在学生的探讨中综合地展现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课程实施中学生高度参与,锻炼的思维能力、表学设计还可以更为开放,即可以创设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更多地展开思维,参与研究。如表格形式及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来概括,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探讨,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城市化及城市化进程
(2)完成课前预习
二、教学课题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于上述内容,课标还提出了活动建议: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这反映出在新课程中,主张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结合,学习活的地理,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的建构主义思想。
4.教师补充:中国的城市化。
5.提供图片:
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
要求:用目前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的适当补充有助于学生的认识深化,以及今后的社会生活。)
4.所见所闻: 学生交流城市化带来的变化感受,发表自己见解。
(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城市化在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有利变化。)
三.<信息传递,过渡承转>
教材图表点拨:图2.18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
从三条曲线来看,无论是从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还是从城市化速度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强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学的过程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上。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才能说明教师的引导是成功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思维才是活跃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争相发表见解,说明学生对课程内容和上课方式都是有兴趣的,是有愿望的。而且,学生在参与中所展示的各种潜能又能够有效地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并且,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结论也才能够更好地被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是成功的。强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学的过程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学生的参与度上。只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才能说明教师的引导是成功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思维才是活跃的。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争相发表见解,说明学生对课程内容和上课方式都是有兴趣的,是有愿望的。而且,学生在参与中所展示的各种潜能又能够有效地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并且,在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结论也才能够更好地被理解和掌握。
(首先明确横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其次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全世界各用什么颜色曲线表示。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
四.<问题探究,实例分析>
1.城市化进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引导读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学生自主探究。明确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
五.<兴趣分组,活学活用>
课后活动设计——————走进青州
通过有关政府部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青州市的城市用地资料、不同年份的市区图、不同年份人口资料、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资料。在班里举行一个讨论会,讨论青州市的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可以用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现研究学习的成果或者以建议书的形成反馈给有关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