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 例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

24 例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

24 例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
目的:总结 24例恙虫病的护理特点。

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热型和热程情况,细致查找本病特征性病变恙虫咬伤伤口的焦痴或溃疡,进行有效的病原治疗。

加强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防范并发症。

结果24 例患者,均好转自动出院。

结论:细致观察,及早确诊,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恙虫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0-0074-02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为传播媒介。

临床上以高热、皮疹、焦痴(或溃疡)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主要流行于亚洲太平洋地区。

我国见于浙江、福建等多个省份,以海南省尤为多发。

近年来该病有向北扩张的趋势[1]。

2009年我院收住首例患者,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以“发热待查”入院。

故该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导致支气管肺炎、脑炎或脑膜炎、肝肾功能损害、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孕妇可发生流产。

死亡病例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一3周[2]。

为提高护理人员对恙虫病的观察及护理水平,现将
24例恙虫病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1例,女13例;年龄34~69岁,2009年6例,2010年20例。

发病后入院时间:2009年 10月10日至11
月19日,2010年 10月25日至11月12日,患者均有野外作业或活动史,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住院4—13天后2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2 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病人因为疾病的起病急骤、高热持续反复、全身症状明显,大部分病人在入院前已经使用抗生素治疗过但无效,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诊断和预后,加之环境陌生,住院时间较长的因素,均使患者产生焦虑、急躁、紧张不安、恐惧或孤独心理[3]因此在护理上采取多与患者沟通,讲述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耐心解释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治疗方法和同类患者的痊愈病例。

让患者树立信心,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2 饮食护理:由于发热能使机体各种营养素消耗明显增多,并使大量水份丢失。

发热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易出现腹胀、食欲减退。

指导进食容易消化、含有丰富维生素和足够热量及蛋白质的流质或者软食,并且少量多餐,以补充基本营养需求,注意补充充足的水份,鼓励患者多饮水。

2.3 发热的观察及护理: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发热症状,体温38.8℃~40.5 ℃,持续5天至十余天入院,以午后夜间为剧,呈弛张热型,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护理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高热时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发热期间每2-4小时测体温1次,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血压,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师处理;中毒症状严重者应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口腔炎、肺炎等并发症;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冰枕、冰帽、温水擦浴,动作轻柔,以免影响观察皮疹和诱发皮下出血;对高热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被单干燥清洁,室内空气清新,室温18。

c-22。

c,湿度50%-60%, 24例患者经2-4d治疗后体温均正常。

2.4 焦痂溃疡的观察及护理:恙螨幼虫叮咬处常出现无痛小红丘疹,继之形成水疱,中央部位发生坏死出血,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焦痂,其边缘整齐稍隆起,周围有红晕,如无继发感染,则不痛不痒,无渗液。

焦痂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溃疡,基底部洁净,呈现肉芽创面,溃疡也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整齐而隆起。

焦痂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等隐蔽、潮湿且易出汗的部位[4]。

本组焦痂或溃疡多为1处,由于不痛不痒且多位于隐蔽处,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焦痂脱落前,应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或涂以20 g/l甲紫后用无菌敷料覆盖,勿让患者自行剥落。

焦痂脱落后,溃疡周围涂擦75%酒精,用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涂擦溃疡
面,然后用庆大霉素注射液湿敷创面,每日三次,直至痊愈。

[1]
2.5皮疹的观察及护理:皮疹始于发病后4~6天,多散发于胸、腹、背部,为暗红色斑丘疹,多为充血性,少数呈出血性。

面部、四肢较少,手掌和足心未发现。

皮疹多无瘙痒,持续3-7天后消退,消退后无脱皮及色素沉着。

因此,要求护理查体要细致,病情观察要全面,观察时应注意患者神志及血液循环情况,发现皮疹应及时报告医师,以明确临床诊断。

2.6淋巴结肿大的观察及护理:本组1例患者明显局部淋巴结大,位于焦痂附近,直径为1.3 cm左右,活动无黏连,有压痛。

淋巴结肿痛明显者,可局部热敷,并适当限制患者肢体活动,以减轻疼痛,促进吸收。

2.7主要并发症的护理:本组肝功能损害者11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谷丙、谷草两大转氨酶均明显升高。

护理上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进食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禁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并按医嘱增加护肝、降酶、抗感染等药物,注意黄疽、腹胀、少尿、水肿等表现,注意肝功能情况,经处理,该组24例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或好转。

2.8 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本组患者用阿奇霉素治疗时,有肝损害者使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应注意药物溶度,滴速,观察有无恶心、、腹痛等胃肠道症状,阿奇霉素注意肝功能,左氧氟沙
星注意失眠、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皮疹、瘙痒等。

3 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休息和营养,以增强体质;做好恙虫病防治知识的宣教,认真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除杂草、灭鼠、消灭恙螨孳生地,喷洒灭虫剂杀灭恙螨。

此外,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防护,在流行季节避免在草地上坐、卧、晒衣被,在流行区野外活动时,为防止恙螨叮咬,应束紧袖领及裤脚,可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5%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

4 小结
恙虫病的损害是全身性的,但尤以肝损害为最多见,且后果最为严重[5]。

如对恙虫病的认识不能放松瞥惕,询问病史不详细及体检不全面,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因此在本病流行季节、流行区域,发热无明确病因,常规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恙虫病的可能,提高诊治率。

在恙虫病的护理上,应加强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注意肝功能的变化,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该类疾病是可以痊愈的。

合理、准确、及时的护理是此类疾病治愈的重要保证。

特别是恙虫病有合并症的患者,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卫生宣传、严密的病情观察,是降低并发症危险性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20-523.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疾控疾发[2009]1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恙虫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3]薛黎明,黄小美.恙虫病并发中毒性肝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8(a):63.
[4]马亦林.传染病学,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07-415.
[5]方美玉,林立辉,刘建伟.虫媒传染病[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5:254-265.。

相关主题